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沒特權的元帥好慘,每天只喝一杯水,還要當苦力推車

2024-09-02軍事

引言:沒特權的元帥好慘,每天只喝一杯水,還要當苦力推車

二戰期間,德國著名元帥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指揮部隊作戰,與士兵同甘共苦。作為德軍最高統帥,他理應享有優厚的特權待遇,卻選擇親自深入戰場第一線,過著艱苦的生活。那麽,隆美爾在戰場上到底經歷了怎樣的磨難?他的這種作風又體現了怎樣的軍人品質?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高階將領的底層生活

隆美爾乃是當時德意誌帝國極為榮耀的最高軍銜,素有"沙漠之狐"美譽。旁人見他衣著光鮮,端坐指揮車內親自部署戰局,定將以為他高高在上,必為官僚主義所累。殊不知,隆美爾才是真正的民間將領,與百姓同呷人世疾苦,行徑全然不同於那些衣錦還鄉的王侯將相。

說來話長,要從1898年說起。當年,隆美爾出生於柏林郊區普魯士小鎮,那正是德意誌帝國輝煌時期。他的父親曾為教師,勤懇為民。其母慈祥善良,在教會小學任教書,深受鄉親們愛戴。一家人雖處清貧境遇,但過得有滋有味,對子女也殷勤教導人生大道理。

長大後,隆美爾一窮二白投身軍教,從普通士兵一路摸爬滾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以非凡軍事指揮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屢建奇功,最終被撥給陸軍元帥銜。可是,這位名副其實的名將並未從此飄飄然,而是繼續過著清貧剛毅的生活,更多著力於和手下官兵們打成一片,實作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元帥人生簡樸自律的特點,在1941年他奉命赴北非戰場指揮德軍阿富汗師後的表現可見一斑。當時,已年過半百的隆美爾攜親手挑選的幾員參謀長途跋涉,窮途末路來到北非前線。他所居住的營帳與普通士兵並無二致,就連食宿作息起居,也和底層軍人如出一轍。別看他身居高位,粗茶淡飯,每頓夥食不過就是麵包幹、腌肉或幾顆橄欖。當然,區區一杯淡水也算是頭等大富足貴的待遇了。

二、一路推車沙塵漫天

提及隆美爾在北非戰場的作戰生涯,人們最先想起的定然是他那輛標誌性的高機動指揮車。這款被冠以"葛拉芙"綽號的半履帶車,在戰時貧瘠條件下一次次創造了傳奇。

1941年初,隆美爾被撥調前往北非戰區,身旁便跟隨著這輛頑強的陸路坐騎。那一路上的艱辛可想而知,曾幾度陷入流沙,險些半途而廢。更有一次,在被盟軍空中打擊中,這輛車居然遭炸彈爆擊,所幸隆美爾本人安然無恙。

雖然北非一帶道路條件極其糟糕,但這絲毫未能阻擋"葛拉芙"的疾行。塞下前線戰場,隆美爾多次親自駕駛這款車輛,直插到最前線指揮官兵。一旦遇上流沙區或障礙,他必定毫不猶豫地下車推搡,即便將領裝扮也被弄得灰頭土臉。

當年德意誌軍官慣於將隆美爾的這一作風斥為"牧羊人的習氣"。殊不知,正是這一作風鑄就了這位非凡元帥與眾不同的人格魅力和令官兵敬重的威信。

要知道,諾大的非洲戰場上,德軍官兵常年在炎熱酷暑中進行機動作戰。陽光炙烤下的流沙滾滾而來,恍如巖漿在蠕動。彈藥箱和汽油桶表面溫度往往高達80攝氏度之眾。就連空氣也被加熱到幾乎無法呼吸。在這等惡劣環境裏,僅僅幾個小時的行軍就足以讓全副武裝的士兵體力透支、渴水難忍。

可以說,隆美爾以身作則的表率,正是對廣大官兵最大的鼓舞和鞭策。他那副摩肩接踵、和手下並肩作戰的拼勁形象,使得德軍將士倍感親切,毫無疑問地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

每當行軍途中遇到流沙陷阱,隆美爾總是第一個沖到車前,親自舀沙鏟開一條道路。車輪一旦陷入泥潭,他和手下也會同心協力將整輛車舉擡出來。如此一來,他們有時不得不徒手搬運重達數噸的車輛,呼吸間充斥著沙塵的刺鼻氣息。這一切,對於隆美爾這個年過半百的老軍人來說,實在是沈重的考驗。

然而,正是這些磨難造就了他在武人心中崇高的地位。即使最為艱難的時候,來自隆美爾的只言片語也足以鼓舞眾人的鬥誌,尤其當這些話語伴隨著親身的行動表率時,就更有力量感染著每個將士。

三、初為人夫終為人父

談及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的作為,不得不提及他的家庭生活。一位身經百戰、屢立戰功的元帥,在軍教生涯之外,也曾嘗過人生百味作為普通平民。

1904年,6歲的隆美爾第一次被送進軍校讀書。彼時他已失去了母親,只有那個曾做過老師的父親在照應著他的生活起居。可以說,正是父親的悉心教導,培養了隆美爾那種勤懇好學、堅韌不拔的品性。

1920年代初,隆美爾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陣線上卸甲歸來,開始了婚姻生活。他的妻子是位相當傳統的主婦,溫柔賢惠,全心全意侍奉丈夫和孩子。兩人的第一個孩子很快出生,之後又陸續添了幾個兒女。就這樣,隆美爾在軍教之外,也盡享著人夫人父的天倫之樂。

然而好景不長,1938年妻子因病去世,整個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最終,隆美爾將幾個年幼的孩子們接回自己的老家,托付給祖母照料。就在這一年,二戰前夜的歐洲風雲漸至,隆美爾也整裝待發,準備重新投身軍教生涯。

次年的波蘭戰役一打響,隆美爾作為panzer第7裝甲師的師長很快建立了赫赫戰功。敵軍對他的指揮風格贊賞有加,更為他冠以"沙漠之狐"的綽號。接下來的幾年裏,隆美爾接連在多個戰役中大展身手,最終於1942年被拔擢為北非德軍最高司令。

這一重任頗為艱巨。當時北非前線的戰況已經相當膠著,雙方你來我往,難有決定性勝利。更為嚴峻的是,德軍始終處於補給不足的困境,缺少糧草、缺少裝甲車輛、缺少彈藥,醫療條件更是一塌糊塗。

面對重重困難,隆美爾決定親自督陣,和普通士兵們同甘苦、共患難。他丟下多年前就形同陌路的妻小,獨自一人輾轉數千裏來到這片充滿未知的沙漠戰場。

放眼望去,前方是一望無際的流沙,腳下唯有堅硬的黃土地和路基,以及偶爾的一簇矮小植被。最可怕的是酷熱難當的高溫,使人在白天幾乎無法行動。

四、盟軍狙擊手埋伏多時

就在隆美爾剛剛開始親自督陣之時,其生命也遭遇了一次嚴峻考驗。1942年4月,盟軍開始對德軍陣地展開新一輪的進攻,同時也加大了對隆美爾本人的狙擊行動力度。

當時,英軍特種部隊中有一支鼎鼎有名的"長射程沙漠小組",由一群素有"狙擊之眼"美譽的神槍手組成。這支部隊的任務,就是在遙遠沙漠中捕捉德軍將領的蹤跡,伺機實施狙擊。

行動剛一開始,英軍便派出大批無人偵察機穿梭在德軍陣地之上。只消在天空中盤旋幾圈,這些小型航拍無人機就能迅速釘選德軍最高指揮部的確切位置。

根據偵察結果,盟軍的"長射程小組"便悄悄潛入了德軍大營區的射程範圍內。曾幾何時,隆美爾只需在營地內走動幾步,便會進入狙擊手瞄準鏡的視野。

當時,隆美爾每天的日常作息幾乎沒什麽變化:清晨醒來之後,先是放風,然後在營帳內簡單梳洗一番。作為最高指揮官的他,即便在這片艱苦的沙漠戰場上,也比普通士兵多了些許權利,至少能享用幹凈的盆浴水。

做完這一切之後,隆美爾便會著軍裝,前往帳篷外邊與參謀們開會研討軍情。期間,他不時會走到營地外散散心,時而望著遠方,時而踱著方步吸吸煙鬥。

正是在某個如此普通的時刻,英軍狙擊手埋伏已久,終於捕捉到了隆美爾出現在自己的射程之內!

話說回來,當年"長射程沙漠小組"配備的都是頂尖的英國手槍。放眼整個二戰時期,英國皇家陸軍的狙擊手以其精準火力和出色射擊素養而著稱於世。

他們使用的這一特制手槍,口徑雖然只有7.62公釐,但射程最遠可達1600公尺。即便是在遙遠的沙漠腹地,只要狙擊手稍作調整便完全能將隆美爾的營帳射個對穿。

五、圓木掩護驚險一幕

就在隆美爾不經意間走入射擊視野的那一刻,英軍狙擊手倏地舉起了槍托,瞄準鏡內出現了元帥的身影。這可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一擊必殺目標,盟軍指揮部也嚴令狙擊手一旦捕捉到隆美爾的蹤跡就要狠狠地打擊報復。

遙遠的沙漠中,陷入瞄準鏡的隆美爾仿佛正置身於一個巨大的靶心之中。英軍狙擊手唯恐手一抖就會貽誤良機,因而全神貫註、雙手發抖地扣住了扳機。

突然間,隆美爾似乎察覺到了什麽動靜,他迅速轉身,身影閃爍幾下後竟然猛地撲倒在地!緊接著,一陣隆隆巨響傳來,沙塵飛揚,營地內到處是遮掩的樹木斷枝。

原來,在隆美爾身後的一根粗大圓木正被一枚狙擊子彈擊中,子彈穿透木頭後的沖擊力使圓木應聲而斷,碎塊四處亂飛。正是這丁點的動靜驚動了隆美爾,使他在最後關頭堪堪避過了狙擊手的射擊。

狙擊戰一開始,盟軍先手制人,隆美爾一行人頓時人仰馬翻,驚魂未定。德軍指揮部立即下令全體人員立刻臥倒,同時派出大批斥候迅速展開搜尋。

不久後,英軍狙擊手的藏匿點被發現了。他們此番是為了故技重施,再一次奪取隆美爾的命門,卻不曾想方興未艾就已經被德軍斥候一網打盡。

兩軍就此展開了一場齟齬的肉搏戰,槍林彈雨聲再起。最終,英軍狙擊手們在德軍的壓制火力下節節敗退,倉皇而逃,中傷者不計其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遭遇突襲之後,隆美爾本人也沒有因此便心存猜疑或恐懼。相反,他依舊沈著冷靜,繼續安排作戰部署,同時也視察了受損區域,了解手下官兵的傷亡情況。

而在被發現後,盟軍狙擊小隊所使用的那一特制手槍,更是被德軍繳獲一支作為戰利品攜回了德國。可見當年隆美爾是多麽的僥幸,才得以在遙遠沙漠的狙擊鏡下死裏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