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1971年,越南西貢,一座美軍營地中,阮氏的日常由熱鬧的營地喧嘩和電話線的不斷響動組成。作為電話接線員的她,原本只是軍營中的一個邊角角色,直到一個美國鼓手走進了她的生活。愛情在最不可能的時候悄然萌芽,戰爭的硝煙似乎也暫時散去,給這段跨國情緣留下一絲生存的空間。然而,隨著1973年巴黎和平協定的簽署,喬被迅速遣返回國,留下阮氏和她們的女兒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歲月流轉,轉眼44年過去,阮氏與女兒的線索似乎早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越戰時期的跨國情緣
1971年,在越南西貢的炎熱夏季,美軍軍營中的日常生活始終在嚴格的秩序中運轉。阮氏,作為軍營中的管家兼女傭,每天清晨便開始了她的忙碌。她的工作從清掃營房開始,隨後是分發士兵們的日常用品,包括洗漱用品和個人信件。午後,她還需要檢查儲存室的庫存,確保所有必需品充足,如床單、軍服和餐具等。
在繁忙的接線室裏,阮氏的一天充斥著接聽來自各方的電話——從前線的緊急請求支援到後勤部門的物資排程。她迅速地在各個電話路線之間切換,確保每一個資訊都能準確無誤地傳達到正確的部門或個人。
在越南西貢的一個美軍軍營中,阮氏與喬·奧尼爾的故事緩緩展開。喬是軍營裏的一名鼓手,也擔任美國軍人的身份,而阮氏則是軍營的電話接線員。在忙碌的日常中,兩人的工作崗位雖然不同,但因各自的職責經常在軍營中的活動和組織中相遇。
喬的樂隊經常在軍營裏為士兵們表演,提供一些心理慰藉和休閑娛樂。在這些表演中,喬負責操縱鼓點,為音樂註入活力。阮氏在工作之余,常常會到表演現場,幫忙安排場地或是協助調整裝置。在音樂的共鳴下,兩人逐漸熟悉了對方。
喬在舞台上的表現總是充滿活力,他敲擊鼓皮的方式獨具匠心,每一次鼓點都精準地引導著曲調的轉變。而阮氏,在場邊默默觀看,有時候會帶來一些飲用水,放在喬的旁邊。在休息時,喬會走到阮氏的身邊,兩人交談幾句,分享各自的日常和音樂的小趣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在共同的任務和活動中越來越多地協作。在一次軍營舉辦的慶祝活動中,喬的樂隊負責演出,阮氏則負責後勤支持。活動中,喬的鼓聲異常激昂,為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阮氏在人群中,看著喬專註的表情,體會著鼓聲帶來的震撼。
表演結束後,喬特地感謝了阮氏的幫助,兩人一起清理場地。在整理樂器和裝置的過程中,他們談論了音樂,談論了生活在戰爭中的各種困難與希望。這些共同的時光讓他們的關系在不經意間漸漸加深。
隨著相處的時間增長,兩人的情感也逐漸明朗。他們開始一起在軍營附近散步,分享各自的故事和未來的夢想。幾年的光陰悄然流逝,兩人的關系在共同的生活和挑戰中日益牢固。最終,在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他們迎來了愛情的結晶——一個女兒。阮氏在滿心歡喜中為女兒起名「Nguyen Thi Phuong Mai」。
無常的命運與離散的家庭
1973年的春季,越南西貢的氛圍因巴黎協定的簽訂而充滿了復雜的情感。對於喬·奧尼爾來說,這意味著必須離開在越南的生活,包括他的愛人阮氏和還未滿兩歲的女兒Phuong Mai。喬的離開是突然而倉促的,美軍的撤離計劃不容延誤,他只能急忙收拾行囊,準備回國。
在喬離開後,阮氏面對的現實變得尤為艱難。身為單親母親,她需要照顧年幼的女兒,同時也要面對生活的經濟壓力。越戰結束後,西貢的局勢動蕩,經濟狀況也大不如前。許多與美軍相關的工作崗位消失,包括阮氏的電話接線員職位。失去了穩定收入來源的阮氏,生活變得捉襟見肘。
在那個充滿不確定的年代,阮氏深感對未來的無力感。為了給女兒一個更穩定的生活和教育環境,她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女兒送往孤兒院。她選擇了一個西貢的知名孤兒院,希望孤兒院能提供給女兒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未來的教育機會。
阮氏帶著女兒來到孤兒院的那天,她小心翼翼地將女兒的個人物品,包括幾件衣物和一個小玩具,交給了孤兒院的工作人員。孤兒院的環境整潔而安靜,工作人員態度溫和,這讓阮氏略感安慰,希望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然而,阮氏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她離開孤兒院的第二天,由於美國發起了名為「嬰兒升降」的行動,她的女兒Phuong Mai被選中作為戰爭孤兒前往美國尋找新家庭。這個行動是美國為解決越南戰爭留下的戰爭孤兒問題而設,旨在將這些孤兒送到美國,由美國家庭收養。
Phuong Mai與其他許多孤兒一起被緊急轉移到了一個臨時的集合點,那裏聚集了來自各個孤兒院的孩子們。工作人員忙碌地為每一個孩子準備旅行所需的檔和物品。孩子們被安排上了一架專門的飛機,飛往了遙遠的美國,去尋找一個全新的開始。
在飛機緩緩起飛的那一刻,小小的Phuong Mai和其他孩子一起,留下了他們出生和成長的土地,踏上了一個未知的旅程。
斷線的牽絆與重尋的希望
在美國,小Mai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中被重新命名為Leigh Boughton Small,開始了她全新的生活。她的新家庭位於一個寧靜的郊區,鄰居之間關系友好,經常在周末舉行小區聚會或節日慶典。這個家庭為Leigh提供了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環境,她的收養父母經常帶她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如音樂課、舞蹈課和各類運動,希望她能有一個全面發展的童年。
隨著時間的推移,Leigh逐漸長大成人,她在高中和大學期間展現出了對學習的熱情和對藝術的天賦。大學畢業後,Leigh在一次社交活動中遇到了未來的丈夫,一位年輕有為的廣告公司老板。兩人不久後結婚,並搬到了士嘉堡的一個富裕地區定居。在那裏,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家庭,Leigh決定暫時放下職業生涯,成為一名全職媽媽,專心照顧他們的孩子。
Leigh的日常生活相當充實,她經常參與孩子們的校園活動和社群服務。每當學校有活動或者孩子們需要額外的關註和支持時,Leigh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她也成為了學校家長委員會的活躍成員。
盡管Leigh的生活充滿了家庭的溫暖和社群的支持,她始終有一個未曾告訴他人的心願——尋找自己的根和了解自己的過去。她知道自己是從越南來的戰爭孤兒,這個事實一直激勵著她去探索自己的身份和歷史。
2019年4月的一個平靜的下午,Leigh收到了一封來自「ancestry.com」的電郵,這封信件徹底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信件中,一個名為Bonnie Ludlow的女性聲稱與她有「兄妹」關系。這條資訊讓Leigh感到既驚訝又好奇,她急切地想要了解更多。
Leigh立刻回復了Bonnie的信件,並開始了一系列的通訊交流。兩人分享了各自的生活照片和家庭背景,逐步確認了彼此的資訊。在數周的信件往來後,Leigh和Bonnie決定進行DNA測試以驗證他們的關系。當結果確認他們確實是同父異母的姐妹後,這份突如其來的親情給了Leigh一種新的希望和方向,她開始更加積極地尋找更多關於自己和家庭的歷史。
重逢:心靈的橋梁
在確認了與Bonnie及其越南母親阮氏的身份後,Leigh立刻行動起來,與她新發現的姐姐Bonnie交換了他們各自的生活細節,包括家庭照片、生活環境和重要的生活事件。她們透過電子信件和社交媒體分享了各自的電話號碼和社交帳戶,確保兩人能夠更方便地進行溝通。
在交換資訊的過程中,Leigh也學習了一些基礎的越南語詞匯,準備與她的生母阮氏進行初次的視訊通話。這個通話在一周後透過一個線上轉譯服務得以實作,Leigh和阮氏在一個預先安排的時間裏,透過視訊連結首次面對面地交流。轉譯幫助兩人跨越語言障礙,讓對話變得更為流暢。
視訊通話的場面充滿了緊張和期待。Leigh在家裏的客廳中設定了網路攝影機,周圍擺放著一些簡單的家庭照片和一杯熱茶,營造出一個溫馨的氛圍。當阮氏的面孔出現在螢幕上時,Leigh用她剛學的越南語向阮氏問好,盡管發音不太標準,但她的努力明顯。轉譯在旁邊協助,確保兩邊的對話都能準確傳達。
通話中,阮氏詳細地講述了她當年做出送Leigh到孤兒院的決定的情況,以及她此後多年來如何嘗試找到Leigh的訊息。Leigh則分享了她在美國的成長經歷,包括她的教育、家庭生活和孩子們的情況。盡管兩人之間隔著長達44年的時間和距離,但這次視訊通話無疑縮短了他們之間的距離。
在視訊通話結束後,Leigh決定計劃一次前往越南的旅行,帶著她的丈夫和三個孩子一起去見阮氏。她開始安排旅行的具體事宜,包括簽證申請、機票預訂以及在越南的住宿。
2019年11月的一個晴朗早晨,Leigh一家抵達了越南,她們在機場外與阮氏和其他家庭成員會面。見面時,阮氏帶來了一些越南的傳統禮物,包括手工絲巾和當地特產,作為對Leigh及其家庭的歡迎。阮氏緊緊擁抱了Leigh和她的孩子們,盡管他們之前只透過視訊見過面,但此刻的相聚像是彌補了多年的分離與思念。
Leigh和她的家人隨後跟隨阮氏去了她的家,這是一個典型的越南鄉村住宅,周圍環繞著翠綠的稻田和植被。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阮氏向他們展示了當地的文化和風俗,包括傳統的越南料理、市場和歷史古跡的參觀。
參考資料:[1]吉華平,趙弋.越南戰爭對美國士兵精神健康的影響[J].中國社會醫學雜誌,1992,9(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