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物知識局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戰爭是殘酷的,但也是必然的,在中國的近代史的資料記載中用事實證明了一味的退讓並不能帶來和平,晚清朝廷的無能,無數不平等條約的簽署都讓中國百姓過得水深火熱的生活,生命沒有保障,尊嚴也被隨意踐踏。
隨著戰爭的打響,也讓不少人看到了戰爭的必然性,透過戰爭去解放,能夠震撼人心,也能威懾敵人。
戰爭中的友誼是瞬息萬變的,曾經的盟友有一天也會刀劍相向,革命鬥爭中的國共兩黨,對越戰役中的中方和越方,這些戰爭中又隱藏著怎樣的悲憫和慘痛呢?
昔日的戰友已經成為了掩埋在地底的白骨,英魂回故裏,肉身葬陵園,而曾經並肩作戰的同伴、戰友即便時隔多年,也難以忘卻曾經並肩作戰的情誼。
照片中就是對越戰爭中有幸存活下來的士兵,他正在輕輕的撫摸戰友的墓碑,以此來訴說自己的思念和緬懷。
而值得註意的是,這位存活下來的士兵已經沒有了雙臂,缺失的雙臂是他奮力反擊的證據,是他為了祖國奮起拼殺的榮耀。
雖說沒有雙臂但是比起那些無法回到故鄉的烈士們來說,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幸運,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心中所要承載的遠比我們想的要多得多。
1984年,在老山前線作戰區域,一名解放軍正在自己所負責的崗哨區域做警戒任務,這個任務雖說看似簡單,實際上卻也是危機重重。
因為崗哨人數比較少,因此敵軍突擊也比較容易,負責這個崗位就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崗哨就等同於大部隊的眼睛。
因為天氣炎熱,所以這名士兵已經脫去了自己的上衣,但是望遠鏡和槍卻始終沒有離身,在這張照片中,還有一副對聯依稀可見,「流血汗不惜犧牲一個我,盡天職但求幸福十億人。」
這句話不僅僅是激勵,也是那時候參加戰役士兵的真實情況。
如果戰役失敗,那麽越方就會持續進攻,中國的地位又將陷入危機,因此那時候上前線的戰士們,都是抱著戰死的決心前去,他們就是中國邊境百姓的最後一道防線,防線在百姓安,防線破,百姓亡。
中國早期的時候對越南可以說是傾囊相助,法國入侵越南時,自保狀態下的中國都不惜面向強國對越南施以援手。
後來美軍又再次入侵越南,中國從各地抽調資金,總計援助了200億美元左右,並且還是無償資助,然而統一之後的越南非但沒有感激,而是像毒蛇一樣撕咬中國華僑。
越南在邊境地區頻生事端,還開槍驅趕華僑,甚至對中國正在邊境地區執勤的士兵開槍射殺,因為毫無防備,這名士兵就死在了「中越友誼橋」上,這五個字在越南的行徑中也是展現出了一種諷刺和憤怒。
中國此前對越南的諸多挑釁行為都百般忍耐,因為了解戰爭的殘酷所以不想百姓們再陷入這樣的動蕩中,奈何越南槍殺中國執勤人員,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在1979年2月17日,決定發起對越自衛反擊戰。
這場戰役的殘酷和血腥在一張張照片中也得以展現,1985年,老山前線一名身受重傷的士兵正在接受治療,從照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他身前滲出的鮮血,頭部也被紗布包裹著,兩名醫務兵正在為他治療。
一名隊友舉著輸液袋,另一名則是判斷傷情並且快速的進行包紮,那時候在抗戰的前線,治療傷員都是爭分奪秒的進行。
除了傷員自身需要及時的轉移救治外,更重要的是在戰場中時刻會有前來探查和搜尋的敵軍,如果一旦被發現,不僅無法轉移傷員,自己的生命也會受到威脅。
那時候為了幫助中國軍隊轉移傷員,不少邊境的民兵們也紛紛加入了這場戰役,有的是沖在前線幫忙運輸物資,有的則是幫助醫療兵一起轉移傷員,照片中就是當地的民兵擔架隊轉移傷員的場景。
那時候他們都有配槍,主要就是為了以防遇到敵軍,正面沖鋒的情況下最大程度保證自身和傷員的安全問題。
對於民兵來說,他們本可以和百姓站在一起,等待中國軍人沖鋒陷陣,但是他們卻堅定地站出來,為祖國和民眾奮鬥,因為他們深知,戰役失敗後,自己的家園也面臨著損毀。
而對於被救治的傷員來說,他們是幸運的,戰場上的瞬息萬變,沒人能夠得知下一秒會發生怎樣的事,在老山和者陰山的輪戰期間,被炸彈炸死的士兵非常多,照片中這名士兵就是被越軍的炸彈擊中,身體早已殘缺不已。
他的戰友們即便是拼湊,也已經得不到一具完整的屍身,臉部已經被炸爛了,為了讓他能夠走的體面,戰友們用衣物把他已經損壞的臉遮蓋起來,運回根據地進行埋葬,而這些畫面看似血腥殘忍,但真實的戰場上遠比這要慘烈得多。
在對越反擊戰中,有一個不為人知的隊伍,他們所運送的也和常規部隊不同,他們名叫「35227烈士轉運站」。
每當傷員被救治並且透過擔架運回時,他們就是戰爭中的逆行者,因為這個隊伍負責的就是將烈士的遺體運送回根據地,後面帶回祖國安葬。
這張照片中的女子就是當時烈士轉運站隊伍中的一員,名叫郭容容,她所在部隊接到命令負責轉運烈士,當她和戰友們將烈士遺體擡上汽車準備護送回國時,卻在路上遭遇了敵人的襲擊,郭容容因為當時坐在汽車前面,負責警戒,因此也是第一個中彈的。
她拼盡力氣給戰友們指出了敵人的火力點後就倒下了,成為了對越反擊戰中第一位犧牲的女戰士。
而最為遺憾和悲痛的是,作為烈士轉運者,她的遺體卻沒能榮歸故裏,被槍殺之後,戰友們首先護送了烈士遺體,她的遺體卻被敵人焚燒了,唯一存留於世上的就是生前的這張照片。
而目前在中越邊境洞坪公路的橡膠林旁邊,還插著寫著「35227部隊轉運站」幾個字,雖然已經殘破不堪,但是曾經奮戰在這裏的人們卻是真實的,從這裏轉運出來的烈士也非常多,因為有戰爭中的轉運者,這些日夜期盼著孩子、丈夫回歸的人們才能有所期望。
而在這個轉運站中存放最多的不是藥品,也不是食物,而是轉運遺體所需要的塑膠袋和白布,以及保證遺體在長時間的運轉中,不會腐壞的福爾馬林和白酒等物品。
每一個烈士都會在這個轉運站內將身份資訊登記清楚,以確保回國後能夠盡快聯系到家屬,並且烈士碑上也會刻上他們的名字。
不少人都認為負責轉運這些遺體的應該是真槍實彈受過嚴格訓練的士兵們,實際上這些轉運者只是37師的文工團。
在參與這項任務之前,他們剛剛完成了戰前的宣講任務,在命令下達之後,他們也分成五隊,進入抗戰現場,對傷員和烈士進行轉移和救治。
照片中就是他們出發前的合影,整個過程都根本來不及培訓,所有需要註意的事項和戰爭的殘酷性也僅僅只是在途中簡單的做了解說,可以說上了戰場以後所有的一切,都全靠文工團人員的內心承受力。
當她們分揀烈士的遺物時,也是在回看他們的生活,在物品中去找尋烈士生前的期許,有的遺物是衣服,有的是愛人的照片,還有的是前線戰場中的一枚彈殼,極強的心理承受力在看到已經被炸爛的遺體時也會不適,但是他們卻毅然堅守在崗位上。
因為他們深知這個崗位就是讓烈士們能夠重回故裏,也是他們生前最後的期許,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重傷的傷員送過來,照片中就是多處負傷的四連連長劉建榮,雖然送來救治,但是中彈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血流不止,盡管即使消毒手術,最終也無濟於事。
烈士轉運站內的人員也只能忍著悲痛的情緒按照流程進行核實,身份資訊和部隊番號又要準確無誤,犧牲的地點和犧牲原因都要登記在冊。
因為後續歸國後會進行烈士功勛評級,最後就是將他戰爭期間所用到的子彈槍支和手榴彈等等物資全部卸下,轉運回前線中。
雖說轉運站內的人員相較於前線的人更加安全一些,但是他們所承載的傷痛卻是巨大的,因為在他們的崗位中面臨的都是烈士,其中還包括許多面目全非或身體殘缺的,剩下的一部份也都是重傷傷員,救治無效離世時也是他們率先感受到悲痛的情緒。
即便是在轉移過程中遭受到了敵軍的攻擊,烈士轉運的車輛也不敢停留,他們所要做的就是將烈士的遺體順利轉運歸國,可以說他們就是烈士們魂歸故裏的最後橋梁,也是讓烈士家屬能夠看到希望的媒介,雖然他們不為人知,但卻尤為重要。
戰爭時殘酷的,為了百姓的安全和國家的尊嚴與完整,無數士兵們勇往直前,無畏的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槍林彈雨中穿行,密林深處裏廝殺,中國軍人從不懼怕戰爭和挑釁,但回望中國的歷史,我們期許和渴望安定與和平!
參考資料:
太行英雄網——中越戰爭內聞:秘密烈士轉運站,慘烈悲壯至極!! 2019-07-25
荔枝網——70年前那場血戰是怎麽打贏的?這些照片裏有答案 2020-10-24
荔枝網——自衛反擊戰老兵回憶:被擊中3次 開坦克進溝讓路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