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擡槍平四海,大清專屬利器「擡槍」

2024-01-12軍事

清代的擡槍最早出現在乾隆朝,平定大小金川時,被稱之為過山鳥炮。是劈山炮的縮小版。

只不過這種槍相較於道光時期流行的擡槍而言,會短一些。

法國 傳教士曾對過山鳥炮的各項數據有記載,通體鍛鐵材質,長約145厘米,口徑3.8厘米,用火藥28克,透過 火繩槍機來擊發。

到了道光時期,擡槍逐漸發展越來越大,槍長甚至可以達到2.5公尺~3公尺不等,重10~30公斤不等,彈子重225~450克,口徑20~40公釐,采用火繩槍機擊發點火,可以說得上是鳥銃的放大版。

雖然說射速比鳥銃還要慢一點,但是射程更遠,甚至可以達到三四百米。

需要兩人才可以使用,射擊時一人用肩膀扛著,另一人瞄準開火。

而有些重型的擡槍甚至還需要三腳架,可以說是最早的反器材步槍。

由於後坐力太大,經常有兵丁為了偷懶而少裝藥……

17~18世紀清軍的炮兵戰術就是用子母炮,劈山炮,作戰以150公尺以內數量眾多的1磅炮發射彈幕來配合鳥槍射擊。

而擡槍因為可以發射大彈丸和散彈、鐵砂等殺傷面積大的彈藥,而且使用便捷,可以適用於任何地形,機動性也強,被廣泛套用於鎮壓農民起義。

因為起義軍缺乏火炮,加上組織紀律渙散,所以喜歡使用一擁而上的密集集團沖鋒戰術。在面對這種機動性好,可以發射散彈的擡槍時,一次射擊就能讓起義軍密集的陣列裏造成多人傷亡,對起義軍的士氣起到強烈的震撼作用。

哪怕到了19世紀中期,為了對付太平天國,湘軍和淮軍還大規模裝備了擡槍。

擡槍作為大清利器,廣泛參加了第1次鴉片戰爭和第2次鴉片戰爭,甚至哪怕清朝經歷了洋務運動,仍然將擡槍投入到甲午戰爭……

但是吧,如果在鴉片戰爭期間,將擡槍主要用來加強隊/連屬火力的話,其實也算是一種很不錯的選擇了,但是看清軍的使用似乎是拿這玩意當做營/團屬火力來用……

確實是太坑了……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曾經記載,在一片擁有無數深壕、水道和沼澤的國度裏,英軍野戰火炮可以說是派不上用場的(因為當時作戰地區是在河北天津海河那一片)擡槍在海河下遊地區擁有戰術優勢,簡單說,這東西比當時英軍火槍更猛,還比火炮機動方便,而且架起來打得準。安在三腳架上,就能瞄準得不錯。

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歐洲各國陸軍也都已經普遍采用線列陣又或者散兵陣列,陣型越來越薄,想要從遠處準確把子彈打進人堆裏就沒那麽容易了,而且散彈射程又近,也就100~150公尺左右,在面對英法的來復槍毫無優勢……

然而清軍仍然對擡槍上癮,畢竟面對太平軍打出來的經驗……

洋務運動後,清軍的軍械官一拍腦袋:解決擡槍技術問題的條件這不就有了嗎?火藥容易漏,裝填不方便,改成後膛裝填金屬殼定裝彈,旋轉後拉槍機,加工精度不夠,現在有了機床,可以批次標準化生產子彈,而且槍管裏現在可以拉上膛線,這不就成了?

然後金陵機器局就造了金屬整裝彈的擡槍,槍全長2.45公尺,全重13.2公斤,口徑19公釐,發射19x90公釐定裝彈……

不過因為彈頭就是一坨裸鉛,否則還真能搞個反器材步槍出來給清軍裝備上。

給尾:哪怕到了民國,仍然有擡槍的舞台, 還對坦克造成威脅的,擡槍用散彈,在面對奉軍雷諾坦克時,散彈胡亂蒙一炮打中觀察窗或者某個沒關嚴的艙門,導致坦克趴窩……

在抗日戰爭,雁翎隊們還曾經用清軍曾經裝備過的擡槍打侵華日軍的炮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