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最壞情況或發生!發射完洲際飛彈之後,解放軍又進行核戰爭演習

2024-10-23軍事

不知大家有沒有感覺,現在的世界就像一只被搖晃得亂七八糟的雪花球,仿佛什麽地方再被一觸動,就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劇烈變化。俄烏沖突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不僅沒能有個明確的方向,反倒是泥濘地在全球政治賽局中打轉。

而南北韓之間的張力從來沒有消退過,仿佛永遠在懸崖邊緣徘徊。中東呢?更是一片火海,好像隨時能把任何局勢推向極限。

不僅如此,縱觀全球經濟,美國的日子也並不好過,正掙紮在各種麻煩之中。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整個世界如同走在一根緊繃的鋼絲上,任何一點偏離都可能引爆新的危機。令人擔憂的是,這種無處不在的緊張氣氛,是否會最終把我們拖入新一輪的全球沖突之中?

中國感受到了這種威脅,而從其近期的軍事動作中不難看出這一點。在9月底,中國進行了40年來首次的洲際飛彈實彈測試。這次「東風31AG」的發射不僅讓人眼前一亮,其速度達到驚人的25馬赫,遠遠超越了此前的技術效能指標。它成功地命中了1萬公裏之外的目標。

要知道,從中國的渤海堡壘到美國華盛頓大約是11500公裏——這絕對不是一個巧合的數位。這次測試揭示了中國在核威懾力量上的進步,也傳達了一個清晰的訊號:不容小覷。

這場演習,不僅僅是一場科技秀,更是在國際上劃出清晰的紅線。這次飛彈測試被看作中國武裝力量日益增強的一部份,雖說官方表示這是例行性的測試,但其背景及時機卻值得玩味。中國這樣的動作,雖然不直接針對當前的國際局勢,但卻是對外宣告,中國的戰略威懾力量已經成熟,並進入了隨時待戰的狀態。

港媒「南華早報」還報道說,中國為了加強其在極端情況下的通訊能力,最近開展了一次大型的核戰爭末日背景模擬演習。這個演習的關鍵是測試數據鏈通訊裝置在遭遇高空電磁脈沖(HEMP)幹擾時的生存能力。

數據鏈,聽起來好像只是普通的資訊傳輸技術,但在現代戰爭中,它就像人體的神經系統,確保各個部位可以正常運轉,甚至在危急時刻迅速恢復。

對於這次測試來說,中國不僅遵循了國際慣例的電場強度標準,還自我加壓,將標準提高到80kv/m。即使是在這種苛刻的條件下,中國的數據鏈仍然能夠迅速恢復執行,這顯示了中國在核防護技術方面的非凡實力。

其實,現代戰爭的較量早已不再局限於誰的飛彈更快、炸藥更猛,而是誰的資訊獲取和處理能力更強。在烏克蘭危機初期,我們就看到,盡管烏克蘭的地面通訊幾乎癱瘓,卻依賴於美國的「星鏈」提供的行動通訊服務而得以繼續作戰。在未來的戰場上,誰能迅速拿到關鍵數據,誰就占據了先機。

中國不僅註重數據鏈的防護,還在大力提升數據鏈通訊裝置的資訊處理能力,特別是透過人工智慧技術的套用,使得決策更為精確和迅速。這種資訊化的優勢,足以讓中國在復雜多變的戰場中保持頭腦清醒,迅速響應任何突發情況。

當然,在這樣的局勢下,中國的準備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錢七虎院士帶領的團隊構建了一套「地下核工程鋼鐵長城」,他表示對這套系統有著絕對的自信,宣稱其能在萬無一失的條件下保護中國的核反擊能力。錢院士不止一次地表示,中國的核防護手段是不止一套的,多層次的防禦體系確保了國家的安全。

這樣一來,即便全球各方局勢愈加復雜,中國也能從容應對。無論是俄烏沖突延續不休,還是中東地區再度燃起戰火,抑或是美國持續在台海、南海制造麻煩,中國都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時刻保持足夠的戰略耐心和軍事準備。

從中國的洲際飛彈測試到數據鏈的防護演練,可以看到中國在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已經有足夠的底氣。但這樣的測試和練習傳達的資訊不僅是國土防禦的進一步增強,也是對於和平的一種堅定捍衛。中國一直重申自己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然而,一旦世界真的陷入核戰爭的深淵,那將是全人類的災難。

在如今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裏,沒有哪個國家能置身事外。對中國而言,保持自身戰略優勢的同時,更要提升在全球重大事務中的話語權,以更智慧、更審慎的姿態引導局勢朝著有利於全人類和平發展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