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國軍之父徐庭瑤指揮部隊獲得昆侖關大捷為何仍被蔣介石取消番號?

2024-08-18軍事

1939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切斷中國與國際社會的聯系同時進一步對當時國民黨政府駐地重慶進行壓縮包圍,對廣西廣東展開侵略作戰。 在昆侖關戰役中,徐庭瑤麾下杜聿明帶領部隊跟日本人拼死作戰,最終獲得了昆侖關大捷。這一仗雖然打贏了,當時作為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的徐庭瑤卻被蔣介石取消了部隊番號。

華北危局迎難而上

在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將領杜聿明、廖耀湘、鄭洞國、邱清泉等人已經是大兵團級司令,而杜聿明更是充當著蔣介石最信任的救火隊員角色,指揮兩大戰場作戰,給解放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然而追溯這些國民黨善戰之將後會發現,他們都曾受到一個人領導指揮,這個人就是中國最早裝甲部隊的開創者徐庭瑤。

1918年徐庭瑤從保定軍校畢業,這也意味著他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元老級的軍人,再看看和他同級的畢業生,張治中、蔡廷鍇、白崇禧等人都是後來在中國近代史上響當當的角色。

1933年日本軍隊妄圖依據東三省進一步入侵華北地區,打通山海關出承德直逼北京城。北京城畢竟是百年都城,對於蔣介石政府來說不能不守。於是蔣介石派出當時頗為重視的楊傑擔任總指揮,徐庭瑤則主動請纓帶領十七軍北上作戰。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麽復雜,如果1933年徐庭瑤沒有帶領十七軍北上,長城會戰中國軍隊將會輸得更慘,整個華北也將是另外的局面。

鋼鐵洪流下的頓悟

蔣介石選擇楊傑擔任總指揮,但是他沒料到之前獻言建策頗有功勞的楊傑卻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只從紙面上考慮防守卻忘了當時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巨大差異。 在楊傑的部署下,前線的的西北軍和東北軍根本擋不住日本軍隊的攻擊,防守的重擔落在了徐庭瑤的第十七軍身上。

徐庭瑤這支第十七軍是蔣介石中央軍嫡系部隊,麾下將領多是當年黃埔軍校出來的高素質人才,關麟征、杜聿明、鄭洞國、黃傑等人此時都是這支隊伍裏面的重要軍官。

即使是在當時中國軍隊中看起來最為強大的第十七軍在面對日本人的時候也是捉襟見肘,力有不逮。曾經經歷過北伐戰爭、中原大戰和圍剿紅軍的徐庭瑤自認也是身經百戰的了,但是當他看到日本人的步兵在裝甲車和坦克的掩護下沖擊陣地的時候他還是失了神。 這一刻徐庭瑤終於明白,現在的戰爭已經不是當年爭勇鬥狠就能夠萬事大吉的了,在絕對的軍事實力差距下個人的勇氣是何其蒼白的。

長城會戰打到後半期,蔣介石也終於發現楊傑不是一個指揮作戰的材料,於是就讓徐庭瑤代替指揮。當年萬裏長城是為了防範匈奴的入侵,如今在這千百年祖宗留下來的防禦工事裏面我們又和日本侵略者抗爭到底。

好在駐守古北口的關麟征、杜聿明部隊拼死抵抗,堪堪守住了這座關隘,也算是給中國軍隊挽回了最後一點顏面。 不過更讓徐庭瑤難過的是,第十七軍中當年跟他一起出來抗日的安徽無為縣老家的近千名老鄉們死傷殆盡,仗打到這個份上,徐庭瑤愧對父老鄉親,不禁淚灑長城,同時也堅定了他心中想法,中國軍隊也要有這樣的鋼鐵軍隊。

昆侖關戰役悲喜兩重天

要建立一支能跟日本人相抗爭的裝甲隊伍,士兵好找,將領難求。徐庭瑤想來想去想到了當年第十七軍的老部下杜聿明和鄭洞國等人,這幾個人能力上有沒有什麽其他將領的不良嗜好,是帶兵練兵的好人選。

於是徐庭瑤牽頭奔走,說服了蔣介石等國民黨軍隊高層,終於建立起來當時中國軍隊第一支鋼鐵裝甲作戰隊伍第五軍,這支隊伍由杜聿明擔任軍長,成為了當時國民黨部隊最為精銳的軍隊。

作為桂南會戰的重要組成部份,1939年底昆侖關戰役爆發。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的昆侖關,以杜聿明精銳第五軍為核心的的徐庭瑤三十八集團軍與日軍展開了殘酷的拉鋸作戰。 在這場戰役中,杜聿明、鄭洞國、邱清泉、戴安瀾等新一代國民黨將領大展身手,作為當時最精銳的第五軍在三十八集團軍的配合下最終將日本軍隊從昆侖關擊退。

昆侖關戰役雖然打贏了,但是桂南會戰卻輸得一敗塗地。在桂南會戰中國民黨部隊各個派系貌合神離,讓日本人各個擊破。更為諷刺的是日本指揮官安藤利吉殺人誅心的給蔣介石留了張告示,稱「璧還九塘於蔣軍」。

這種輸人又輸陣的結局是蔣介石不能接受的,於是從白崇禧、陳誠開始幾乎所有桂南會戰的高級將領都受到了處罰。而指揮部隊獲得昆侖關戰役勝利的徐庭瑤也因為麾下鄭作民師的作戰不力受到牽連,撤銷了其麾下三十八集團軍這一番號。

桂南會戰之後徐庭瑤主要從事國民黨軍隊機械化建設工作,從第五軍在昆侖關戰役的突出表現更加堅定了徐庭瑤的信心。 徐庭瑤在國民黨軍隊建設中的貢獻也獲得了蔣介石的認可,他也在後來坦然稱徐庭瑤為國軍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