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又刀片超車?領先美國20多年,被軍工巨頭抄襲,JF22風洞有多強?

2024-02-06軍事

中國又又又彎道超車了!

中國人又玩「刀片」超車!我們美國人玩風洞玩了一百多年,最後被鷹啄了眼。

你們中國臥薪嘗膽80年,彎道超車!

又是扮豬吃老虎,你們悄悄辦大事的風格能不能改改?

當聽說中國JF22風洞技術領先了整整20年,我們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 想當年我們還把風洞技術看得比核密碼還珍貴,一顆螺絲釘都不讓中國人摸。

我們軍事專家們研究了幾十年超音速風洞技術,還是搞不定。而中國不但攻克了,還一舉超越了我們。國際上炸了窩,所有人都感嘆「這簡直就像是在看一部反轉劇。」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傲嬌的我們還給中國GF12風洞團隊頒發了地面試驗獎,美國航空航天學會成員一臉勉強地把獎杯頒給中國科學家,場面很是尷尬。

真正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我們先是封鎖風洞技術,後來實在鎖不住了就來一招「打不過就加入」。

美國軍事巨頭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在呈現他們的超音速風洞時,竟然毫不猶豫地拋棄了我們自己的方案,選擇了中國的技術線。對了,這在美國叫做「學習」,不叫抄襲。

60年代風洞史

在美國軍事歷史中,我們50到60年代的做法就像開了一個建風洞的瘋狂派對,僅美國空軍就建造了47座新風洞,就像把一座城市變成了一個龐大的吹風機展覽會。

這些大風洞不僅大,風速也驚人,簡直就像把整個颶風裝進了一個房間。

我們也不是瘋了。

大型風洞的好處可多了:更大的模型、更真實的數據。

你知道,那些小風洞裏的氣流總是被墻壁影響,就像在微型世界裏飛行。所以我們只能把飛機模型縮小,但這樣出來的數據和真實飛機差得遠呢。

造小風洞不算本事,造出真正能把飛機裝進去的大風洞才是真牛B。

在維吉尼亞州的漢普頓,我們建了這麽一個大家夥,它的實驗段寬18.28公尺、高9.144公尺,大得可以讓七輛大貨車並排開進去!簡直是風洞界的大麥克!

就在我們沾沾自喜的時候,前蘇聯給了我們一記重擊。

1939年,蘇聯建了一個更大的風洞,尺寸是24公尺乘14公尺,可以容納十輛大貨車一字排開。我們這邊幾乎所有型號的飛機都能在裏面做實驗。

這就是我們的故事,一群熱愛風洞的美國空軍工程師和蘇聯朋友之間的較量。每次當我們以為自己贏了的時候,蘇聯總能給我們驚喜。但正是這種競爭,讓我們兩國的空氣動力學研究一直處於世界前列。我們的戰機一個比一個先進。

這就是為什麽全世界都玩命造風洞的原因!

沒有風洞,只要關於上天的大一點的計畫都玩不了,航空航天工業大廈必須依靠風洞這個基石,想牛B必須有大風洞;飛彈要想要飛起來、飛得快飛的遠,必須要有大量的氣動實驗數據,所以能不能造出風洞,直接關系大國命運。

靠風洞模擬高空高速氣流,直接一股腦模擬高速飛行狀態,從而得到最真實的數據,看似簡單,如果真的簡單,怎麽可能就美蘇玩得起?

想知道我們是怎麽測試這些風洞的嗎?

這可不是普通實驗。想象一下,一個模型飛機,比真飛機小,但也足夠大,被吊掛在巨大的風洞中間。然後一群工程師就像在指揮一場交響樂,開始調整風速,從微風到颶風,模擬各種極端情況。傻子都知道,風洞其實是研究空氣動力學的基礎。

每當風速上升,那模型飛機就像被卷入了真正的風暴。工程師們圍在控制台旁,眼睛盯著螢幕,手指忙碌地記錄數據,有時得大聲喊話才能蓋過風洞的轟鳴聲。那種緊張感絲毫不亞於戰場廝殺,每一次實驗都在挑戰極限,試圖找出飛機的極限。

1936年,正當我們以為風洞只有我們美蘇兩家玩得起的時候,中國人也要造自己的風洞。

我們鼻子都笑歪了,天底下誰不知道風洞是個好東西,但除了美蘇兩國誰玩的起?但中國像頭倔牛,根本不回頭。

小瞧中國?傻子!

誰小瞧了中國的決心和潛力,誰就是21世紀最大的傻子。

1936年,中國清華大學建了他們的第一個風洞,比我們美國晚了整整半個世紀。那時候我們已經在風洞裏做了不知多少次瘋狂實驗,而清華的孩子們剛剛開始。

他們的風洞一建起來就遇到了大麻煩。就在建成的第二年,北平淪陷,風洞也跟著完蛋了。那感覺就像花了好長時間搭了個高高的紙牌屋,一只貓跳過來一下子全給弄倒了。

接著,1937年,他們在南昌又建了一個低速風洞。但你猜怎麽著?1938年南昌也淪陷了,這個風洞又被毀了。就像那只貓又回來了,這次連紙牌碎片都沒留下。

那時候的清華大學真夠倒黴的。好不容易建了風洞,被毀了;又建,又被毀。

一直到了49年建國前,他們只有三座小小的1.5公尺乘2公尺的低速風洞,技術還停留在1909年呢。

這些風洞能做什麽?最多也就是測試一下簡易飛機。

而我們正在高速風洞裏做著各種瘋狂實驗,飛機模型在高速氣流中飛舞,工程師們緊張地記錄著每一個數據。而中國人的小型風洞,可能連個模型飛機都轉不開。

直到新中國成立,「一人頂五個師」的錢學森回國,中國的風洞才算真正起步。

1955年,錢學森一踏進中國,就像是把一把火花扔進了幹草堆。我們不得不承認,那家夥真是個天才。一回國就開始規劃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而風洞,是他的寵兒。

那時的中國航空航天就像個剛會走路的孩子,而錢學森就是那個教跑步的教練。他向中央提出建風洞,然後就像點燃了一場煙花,中國掀起了風洞建設熱潮。

到了1958年,北京大學建了個直徑2.25公尺、風速達50公尺每秒的低速風洞。

聽著不怎麽樣,但對他們來說就是個奇跡。這個小不點兒風洞,不僅為航空工業服務,還能搞工程和科學研究。那時候,這可是中國唯一能做飛行器實驗的風洞。

當時我們在巨大的風洞裏玩得不亦樂乎。聽說中國在風洞領域實作了零的突破,差點笑翻了,我們的風洞大得像個小型足球場,而他們的風洞可能連我們風洞的控制室都比不上。

不過也挺讓人敬佩的。中國人真是不怕困難。

我們的工程師都開玩笑說,要是讓我們從頭開始,只用一個小風洞,可能早就放棄了。但錢學森和他的團隊就像在荒野中找到了一塊肥沃的土地,滿懷信心開始耕種。

有次開會,大家都在討論中國的這個小風洞。有人說:「你們知道嗎?中國那個風洞,風速能達到50公尺每秒哦。」 房間裏爆發出一陣大笑。

就在我們笑的時候,錢學森他們已經開始了下一步計劃。那個小風洞是他們的第一步。從那時起,中國在風洞技術上步步追趕,開始展示他們的實力。

你知道美國人在風洞建設上多麽奢侈嗎?

都說「花錢如流水」,我們是「泄洪」。看看我們的巨型低速風洞,造價高達2.22億美元。這東西別說建造了,光是看預算我都得先喝口水,壓壓驚。

中國想要建自己的大型風洞,沒錢。想想吧,建一個我們這樣的大型風洞得多少錢?那是天文數位。就法國的那個小風洞,4.5公尺乘3.5公尺,都要5870萬美元。這就是我們這些大國在風洞遊戲中的門票。

中國人有點暈,「天哪,這得多少錢?我們怎麽建得起來?」 比較一下吧,一個直徑兩米以下的小風洞造價也就十幾萬美元。

這差距,簡直就是買一輛自由車和買一架私人飛機那麽大。

就這還沒完。營運成本呢?我們愛姆斯的巨型低速風洞,電機總功率高達十萬千瓦,執行一個小時就要用掉10萬度電。光這電費得多少錢?近2萬美元一個小時,簡直就像是把錢直接扔進火裏燒。這還沒完。

俞鴻儒

「風洞一響,黃金萬兩。」 一點都不假,我們做一次實驗幾十萬美元就沒了,夠中國建幾個小風洞了。

想當年,中國一年的gdp才1307億元,而我們美國建造一個大風洞就得花費2.22億美元。誰能想到,一個師從錢學森和郭永懷兩位大師的初出茅廬的小夥子,楞是讓中國完成了風洞領域彎道超車!

1956年,俞鴻儒跟著錢學森和郭永懷兩位大佬學習。

那是他28歲。兩位大師都是力學領域的重量級人物,明白風洞有多重要,直接指給小夥子一個方向——超音速風洞。但是,郭永懷告訴小夥子說:別學美國的方式,因為他們沒有我們的技術和資金條件。是的,你沒聽錯,他們認為學我們的方式是‘死路一條’!真有意思!

然後,這個俞鴻儒先生選擇了一條他們自稱為‘最不被國際認可的技術路線’——氫氧爆轟驅動法。

聽著就像是科幻電影裏的東西。這個方法原理很簡單,把氫氣和氧氣混在一起,點燃,然後‘砰’!爆炸,爆炸產生的氣流溫度高達8000攝氏度,速度超過30馬赫。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模擬出高超聲速飛行的環境。聽起來像在用炸彈做實驗,危險性極高,控制難度也大得驚人。

這種方法在西方國家不受青睞,大家都覺得這條路沒人能走得通。

於先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不少事故,最嚴重一次甚至把實驗室的房子都給炸了。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不足,所以不得不用一些更便宜的材料來替代原本材料。

讓我們想象一下,這些家夥在實驗室裏忙得不亦樂乎。於先生戴著眼鏡,眼睛緊盯著一個裝滿氫氣和氧氣的大罐子。然後,他點燃了混合物,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整個實驗室都在震動,墻壁出現裂縫。團隊成員們四處奔跑,尖叫著躲避飛來飛去的碎片。

正當我們笑看中國一次次失敗的時候,人家彎道超車,楞是把這個事做成了!

中國的GF12風洞,據說比我們西方技術領先20到30年!聽到這訊息,我們差點把咖啡噴到電腦螢幕上。這是多大的領先優勢啊!

知道為啥這麽牛嗎?

首先,中國這個爆轟式風洞造價低廉得離譜。

全長265公尺的GF12風洞,建設費用才4600萬元,執行費用每次才五十元人民幣。我們一個小型實驗室的維修費都比它貴。這個價格快把我們的會計師整哭了,他們還以為自己在做夢。

這個風洞的成果簡直是在為中國的軍事和科技打Call。東風飛彈、航天器、殲20戰鬥機,這些東西都是這個風洞的功勞。我們的科學家們聽了都傻眼,不是不服,是太震驚了。

更糟的是,我們美國人不得不承認,這個GF12風洞確實讓中國科技和軍事力量有了超越歐美的底氣。

那些驕傲得像開了屏的孔雀的科學家們被徹底征服了。

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居然讓我們開始學習中國這項技術。就拿普都大學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共建的hi plus風洞來說,這東西設計指標達到了五到40馬赫的高超音速,他們竟然也用了爆轟式驅動思路。這在我們科學界可是大新聞,以前誰敢想到我們會去學習別人的技術?

看著中國從低速風洞起步晚了半個世紀,到高超音速領域領先世界,真是不可思議。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勝利。

這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為中國豎起了一道難以逾越的技術奇跡。

這讓我們不得不去實踐那句老話,「如果你不能打敗他們,那就加入他們。」 沒辦法,我們美國人不得不去「學習」人家的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