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英軍連長痛哭回憶:中國人用刺刀無情地刺殺我們,美軍也炮轟我們

2024-08-11軍事

在韓戰中,英國也派了兩個旅參戰,但表現一如既往地拉胯,吃肉的時候少,挨打的時候多。尤其是在第五次戰役中,歷史悠久的一個精銳營被全殲,營長也成了誌願軍的俘虜。該營官兵回憶這次戰鬥時,無不肝腸寸斷。

第四次戰役之後,「聯合國軍」再次將戰線推進到「三八線」附近,為了進一步爭取優勢,壓迫中朝方面進行談判,他們決定越過「三八線」繼續穩步向北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同時還打算在中朝軍隊後方登陸。

誌願軍決定主動出擊,殲滅敵軍幾個師,以挫敗其登陸計劃。 其中右翼第19兵團63軍計劃突破臨津江渡口,穿插至後方占領海拔675公尺的紺嶽山。如此便能割裂英軍29旅與美軍第3師的聯系,也能將英軍的退路截斷。如果進展順利,還能沿著山谷繼續南下,再次向南韓首都漢城推進。

誌願軍沖鋒

英軍王牌營遭遇誌願軍

守在臨津江渡口的便是英軍29旅。當時英軍的編制是一個團兩個營,組織29旅時,從三個團中各抽調了一個營,另留下一個營在本土訓練,作為後備力量。

他們分別是:皇家諾森伯蘭燧發槍團第1營、格羅斯特郡團第1營、皇家艾爾特斯來復槍團第1營以及第8國王皇家愛爾蘭輕騎兵團(坦克團)以及一些配屬的火炮和工程兵部隊。另外比利時營也配屬給29旅指揮。

這些部隊中名氣比較大的便是格羅斯特郡團 ,該團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694年組建的吉勃遜兵團,在1801年入侵埃及的作戰中打破埃軍前後夾擊。戰後作為一種榮譽,他們的軍帽上前後各有一枚帽徽,因而也被稱為「雙徽營」。

英國人打仗向來比較狡猾,他們把比利時營部署在臨津江北岸監視誌願軍動向,給自己放哨。比利時營僅靠一座橋梁與後方聯系進行補給,一旦橋梁被切斷就有被全殲的風險。另外由於戰線比較長,英軍沒有足夠的兵力, 29旅旅長布羅迪決定集中兵力駐守各要點,所以英軍各營之間出現了很大的間隙。

英軍心態還很樂觀,認為他們只是臨時占據陣地,馬上還要向北推進,所以根本沒有用心修築工事。

誌願軍往往都在夜間發動攻擊,這一規律也被敵軍摸透,所以英軍在夜間提高了警惕,白天的監視反而沒有那麽嚴密。這一次,63軍一反常態,軍長傅崇碧決定白天行軍。事先誌願軍已經偵察好地形,派少數幹部在夜間徒涉,摸清河水深淺以及敵軍設定鐵絲網的位置,並做好標記,找到合適的強渡點。

235高地

63軍第一梯隊4個團分多路在白天沿著山間小路秘密出發,途中並未被敵人發覺,到夜幕降臨時,他們全部推進至臨津江北岸。

4月22日晚上22時左右戰鬥打響,誌願軍先頭部隊繞過比利時營,直接攻擊臨津江上的橋梁。 此時守橋的只有英軍10多人,很快便被誌願軍擊退。誌願軍187師主力部隊僅花了3個多小時,便成功渡過臨津江。

渡江後,187師分成左右兩路,左翼561團向英軍後方的紺嶽山穿插,右翼559團向雪馬利攻擊,560團作為第二梯隊。

英軍前沿陣地開始遭到誌願軍攻擊,最前沿的A連很快就被趕下148高地,但他們沒有判明誌願軍的兵力,竟然還敢組織反攻,結果自然以失敗告終。最終A連的軍官全部傷亡,殘部不足一半,退至後方的235高地。

D連見A連撤走後,以自己側翼暴露為由,也撤往235高地。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B連雖然尚未遭到攻擊,也以自己側翼暴露為由撤到後方的314高地。

誌願軍561團2營4連從英軍的間隙穿過直插後方,於23日3時攻占制高點紺嶽山,切斷了英軍前沿格洛斯特郡團1營與後方主力的聯系。

英軍

英國戰史記載: 23日傍晚,對格羅斯特團的攻擊更加兇猛。中國士兵再次在夜間連續進攻,最初集中在B連和C連,造成了重大傷亡。敵人成功將314高地上的兩個連隊分開,C連被迫撤至235高地。就這樣,東側的314高地上只剩B連。

誌願軍在進攻314高地時遭到頑強抵抗,559團接連發動7次攻擊未能成功,英軍B連也想向西撤到235高地,但雙方膠著在一起根本撤不下來。

559團進攻受阻,23日13時,187師師長徐信命令第二梯隊的560團接替攻擊。該團分多路向341高地側翼及後方穿插,並攻占了341高地北面一座無名高地,從這裏對341高地發起進攻。

但戰鬥仍然很激烈,2營5連對314高地連續發動8次進攻均受挫。 英國戰史記載: 隨著戰鬥的進行,雙方的武器也由手榴彈變成刺刀、槍托、工兵鏟、靴子,甚至徒手搏鬥。 最後9連加入戰鬥並由6連1排在側後攻擊,終於在24日6時完全攻占314高地。B連僅剩15人撤退至235高地。

別看英軍守陣地的人不多,其實這些人主要充當觀察員角色, 一旦發現陣地前沿有敵軍立即呼叫後方炮火打擊,如果是白天飛機也會來助陣,很多時候往往還沒攻上陣地就被炮火擊退。

此時,英軍格羅斯特郡團第1營全部撤退到235高地,但只有D連還算完整,該連連長哈維上尉評估陣地上能戰鬥的大概還有350人左右。而他們的退路已經被誌願軍截斷,陷入包圍之中。

兩次救援失敗

美國最擔心的還是臨津江北岸的比利時營,該營還有少部份士兵來自盧森堡。人家畢竟是兩個小國,好不容易湊成一個營,要是被美國玩到全軍覆沒,人家沒法向國人交差,後續可能就不敢再抽部隊補充了。

不過他們比英國人幸運,一開始誌願軍就沒把比利時營當成重點目標,美軍派出一個營接應,使比利時營成功向東突圍,撤至英軍29旅指揮部附近。解救出比利時營後,美軍才把一個菲律賓營級戰鬥隊配屬給英軍指揮。

4月24日,英軍29旅旅長布羅迪開始組織救援。由菲律賓第10營級戰鬥隊的3輛M24輕戰車和皇家第8輕騎兵團的10輛百夫長重戰車組成特遣隊,於當天清晨出發。

距離235高地2.5英裏處有一個狹窄的山谷,特遣隊必須穿過這個山谷才能與被圍困的英軍會合,而這裏早已被誌願軍占領。

當英軍特遣隊靠近山谷時遭到誌願軍火力猛烈打擊,走在前面開路的菲律賓M24坦克被一枚迫擊炮彈擊中,使整個縱隊停了下來。英軍兩輛重戰車擠上去,才把受傷的菲律賓坦克乘員救出來。

菲律賓人建議由英國人的重戰車走前面,畢竟他們的坦克抵擋不住誌願軍的火力。 但英國人果斷拒絕了,理由是坦克太重、太寬,在狹窄的山谷上無法實施有效的火力打擊。

菲律賓人心想,你們自己的人都不救,大家撤了吧!最後英軍向旅長報告,旅長認為如果不將山谷兩側的中國軍隊趕走,貿然進入山谷是非常危險的,便下令撤退。 就這樣第一次救援以失敗告終。

被炸毀的坦克

下午15時左右,美軍第3師師長索爾告訴英軍29旅旅長布羅迪,他將重新組織一個更強大的特遣隊去救援格羅斯特郡團1營,並詢問該營的具體情況。布羅迪絲毫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的回答含糊不清,大概意思是該營還能守住陣地。所以索爾也沒著急,準備第二天早上再出發。

「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和美第8集團軍範佛裏特到美軍第3師視察時也提到了救援問題,師長表示救援部隊尚未集結。他不僅沒打算及時救援,還準備讓格羅斯特郡團1營充當「剎車皮」,留在原地堅守。 因為235高地也遏制著南下的通道,誌願軍在未將其徹底清除之前,很難調動大部隊南下。這樣,美軍就有時間調動部隊,部署好漢城以北的防禦。

事實上,被包圍的格羅斯特郡團1營差不多已經彈盡糧絕,美軍派飛機空投,但絕大部份物資落在誌願軍陣地上。當羅斯特郡團1營營長卡恩聽到美軍要其繼續堅守的訊息後,急得大罵。他趕忙向旅長匯報:「我必須告訴你,我的部隊已經不再是一支有效的作戰力量了。」

然而當天晚上,誌願軍開始向美軍第三師後方穿插,該師許多陣地遭到攻擊一些部隊後方補給路線也被切斷。原本的救援特遣隊不僅無法按時集結,甚至自身都難保了,美軍還打算整體向後撤,以免主力部隊也被截斷後路。

索爾師長趕忙跑到英軍29旅指揮部商量對策,最後的結果是只能抽出第65坦克連一個排去救援。同時從格羅斯特郡團1營西側的南韓軍也派出一個營,由美軍73重戰車C連掩護參與救援行動。

29旅旅長布羅迪認為這沒有任何希望,因為之前他一個營都打不過去。果然,西側的南韓救援部隊,開出不到1英裏就遭到誌願軍火力猛烈打擊,最後撤走。 第二次救援也以失敗告終。

英軍準備跑路

慘痛突圍

4月25日早上8點,美軍下達撤退命令,要求所有部隊撤到更南面的陣地,這意味著被圍困在235高地上的英軍再也無法得到炮火的支援,隨時都可能被誌願軍攻陷。

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美軍為了救一個士兵,專門派出一支救援小分隊,以犧牲6人的代價將瑞恩救出。然而這一次被圍的是英軍一個營,【拯救大兵瑞恩】的劇情並沒有上演。美國人打算全軍撤退,並沒有進行第三次救援的嘗試。

無奈之下, 英軍29旅旅長布羅迪通知第1營營長卡恩讓他自己決定投降還是突圍。 這次聯絡之後,1營的電池耗盡,與旅部失去了聯系,營長卡恩只能自己決斷。

從整個過程來看,旅長對戰局的判斷和救援的積極性都不高,事後他也受到輿論廣泛的質疑。但他將此歸結於自己級別太低,獲得的資源太少,也無法協調美軍,言外之意是美軍不重視英國人的生命,沒有積極救援。

他建議英軍自己組建一個師級單位,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也有更高級別的長官能與美軍協調。

在占地上輕易投降是要負法律責任的,營長卡恩與官兵商量後決定,把不能走的傷兵留在陣地上,並留下醫護人員和牧師照顧他們,如果誌願軍攻上來他們可以選擇投降。其他能夠行動的人則進行突圍,如果途中被打散,則盡量向英軍防線靠近。

不過由於失去聯系,他們根本無法得知誌願軍防線的空擋也不知道友軍所處何地, 關於突圍路線出現了分歧。 卡恩認為應該朝西南方向突圍,畢竟這裏離友軍最近。但D連連長哈維認為誌願軍顯然會預判他們從西南方向突圍,肯定會設下埋伏。

哈維提出一個大膽的意見,誌願軍後方兵力肯定很空虛,應該直接向北突圍,然後再向西擺脫誌願軍後尋找機會穿插回己方陣地。 這個方案聽起來很有道理,但風險極高,一旦向北與誌願軍遭遇,根本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

卡恩不同意他的意見,自己帶了幾十人向西南方向突圍,結果下山沒多久就遭到誌願軍伏擊,大部份人被擊斃,卡恩被俘。

英國戰史為了美化卡恩,說他主動留在235高地上照顧傷員。事實上,他是突圍時跑到誌願軍194師的防區才被抓。卡恩在韓戰結束後被釋放回國,雖然獲得了表彰,但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再也沒露過面。

事實證明,連長哈維的判斷沒錯。他率領自己的D連100多人向北突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隨後他們轉向西面。不久一架美軍偵察機便發現了他們,並向他們指示南韓第一師所在的位置。

英軍俘虜

D連在飛機的指引下開始向西南方向移動,直到穿過一個山谷時才被誌願軍發現,他們遭到誌願軍機槍的掃射。D連彈藥基本耗盡,也顧不得還擊,沒命地往山谷盡頭跑去。跑在最前面的哈維連長等人沖出山谷,看到前面有一排美軍坦克,以為是來救他們的,無比激動。

但正往坦克方向跑去時,悲劇卻發生了。晚年哈維連長提到這段往事時痛哭不止:

我們逐漸稀疏的隊伍後面傳來的慘叫聲清楚地告訴我們,身後追擊的中國人,正用刺刀無情地挑殺落單的士兵。我們看到前面有聯合國的坦克,急切地向前爬行和奔跑,距離他們不到五百碼。但他們誤以為我們是追擊過來的中國人,調頭向我們開炮,我們六名領頭士兵倒下了。

在絕望之中,哈維連長把自己的貝雷帽綁在一根棍子上,不斷朝美軍坦克揮舞,但對方仍舊不斷射擊。

空中的美軍偵察機看到這一幕嚇壞了,急忙朝開火的坦克俯沖,試圖示意他們正在朝友軍開火。但坦克仍未察覺,仍然在開火。第二次俯沖時,飛機投下一條飄帶。坦克才突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開始向山脊上的誌願軍開火。

最終,哈維連長帶領的部隊有46人成功突圍,而整個營只有67人突圍回到後方。誌願軍方面統計,斃敵129人,俘敵459人,繳獲各種炮26門,坦克18輛。

突圍後僅剩的英軍

尾聲

戰後,英軍戰俘供稱,該營大多是一些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擅長陣地防禦,比如314高地上的B連,就讓誌願軍吃了不少苦。誌願軍也認為英軍29旅比美軍第3師難打,但就是這樣一支戰鬥力比美軍更強的部隊,也被誌願軍全殲了。

此事在「聯合國軍」內部造成了很大震動。李奇微寫信批評範弗利特,責怪他沒有把英軍救出來。但範佛裏特則甩鍋給英軍,稱他們沒有把情況的嚴重性說清楚。但他認為該營的犧牲是值得的,否則「聯合國軍」將遭受更大的損失。

最後各級軍官只能喪事喜辦,29旅旅長給了被全殲的營一個新封號「光榮的格羅斯特郡團」,稱他們很英勇,要是換了別的部隊來肯定辦不到,英國和美國也分別頒發了獎章。後來南韓還把253高地改名為「格羅斯特郡團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