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寫稿,只是為了養家糊口,希望各位觀眾老爺可以多多理解, 文中加入5秒廣告解鎖,觀看5秒後便可以免費閱讀全文啦 ,感謝各位觀眾老爺的理解與支持哦~~~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1942年,美英兩國共同決定,要搞一個「大工程」,推出一款叫做T14的突擊坦克。 英國人急得恨不得立馬下單,甚至幹脆訂了8500輛,而美國人呢?
心不在焉,覺得這不過是個「應急品」,反正沒啥大不了的。 結果一看這坦克,呵,問題一堆,誰也不滿意,最後連兩輛原型車都沒搞好。這事兒,還真是有點意思。
T14計畫的尷尬開局
咱們先從1942年說起,當時的背景是啥?英國正和德國打得熱火朝天,手頭的丘吉爾步兵坦克已經有點跟不上節奏了,英國人急得直跺腳。
於是,他們想到了美國。 英國人找上美國,說:「老兄,幫個忙,咱們一起來搞個新型突擊坦克吧,要速度快、裝甲厚,還得能打得動德軍的那些家夥。」
美國人呢?嘴上答應了,心裏卻在犯嘀咕:「搞啥重戰車?我這M4謝爾曼不挺好使的嗎?」不過,礙於面子和盟友的面子,美國人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於是,T14重型突擊坦克這個計畫就這麽開始了。
兩國一拍即合,決定分別拿出一款現有坦克做參考。英國這邊拿出的是A13盟約者巡洋坦克,而美國拿出的是M4謝爾曼。表面看,雙方都挺上心,實際上呢?美國人壓根就沒當回事兒。你想想,英國人急需這玩意兒上戰場救命,美國人卻坐在北美大陸上,離戰場遠著呢,誰會真的操心?
於是, 美國人決定以M4為基礎,做點小改動,搗鼓出一個叫T14的「新品種」。 從外觀上看,這坦克跟謝爾曼還挺像,只不過裝甲更厚了,炮塔也大了一圈兒。英國人一看:「嘿,這東西不錯!效能咋樣?」 美國人隨口道:「沒問題,您放心。」
紙面效能優異,實測頻頻出問題
說歸說,這東西還是得測試啊。亞伯丁試驗場安排上了,火車頭公司造了兩輛樣車,交給美英雙方各測一輛。紙面數據上看,這玩意兒的參數還是挺唬人的。
T14重42.6噸,配備一台520匹馬力的福特GAZ V8發動機,最大速度能達到38公裏每小時,防護也相當到位,正面裝甲102公釐,側面裝甲50公釐,還配了一門M3型75公釐坦克炮。
英國人一聽,激動得不行,當即下了8500輛的訂單。美國人心想:「哎,英倫老兄你別急啊,這才剛剛測呢!」但英國人不聽,堅信這款坦克能替代他們那不爭氣的丘吉爾。結果呢?問題可就來了。
首先, 坦克的履帶系統那叫一個糟心。 這個T14的履帶老愛脫落,尤其是在越野行駛時,履帶甩飛得比個別脫衣舞者還快!一旦履帶飛了,那你可得老老實實停下來修,別想著繼續開,這可比修汽車麻煩多了。 英國人在測試的時候,簡直要抓狂了:「這履帶飛得也太快了吧?好家夥,開得快,掉得也快!」
其次,轉向系統也不爭氣。轉向架上的車輪也老愛崩壞。每次越野,履帶掉,轉向架崩,車子東倒西歪,根本跑不起來。 你說這玩意兒跑得慢吧,體型還賊大,這一趴窩,簡直成了德軍的活靶子。
再來就是炮塔設計,T14配了一門75公釐坦克炮,本想著這炮口徑不小,火力肯定夠用了。可實際打起來,面對德軍後期IV號坦克的厚重裝甲,T14這點火力根本不夠看,炮彈打上去就跟撓癢癢似的,擊穿力嚴重不足。
而且彈藥的設計位置也有問題,彈藥居然放在炮座下面,這要是爆炸了,乘員都得跟著「飛」出去,英軍一測完,氣得直拍桌子。
美英雙方的「塑膠友誼」
英國人在測試完樣車後,簡直氣得火冒三丈: 「這設計也太糟心了,機槍孔設計那麽弱,簡直就是個靶子!履帶老掉,炮彈打不穿德軍的坦克,這也配叫突擊坦克?」 而美國人呢,表面上不好發作,心裏早就不耐煩了:「你們英國人要不是找我合作,這玩意兒我根本不稀罕搞!你還來埋怨我?」
於是,美軍的研究團隊慢慢就失去了興趣,測試也就是象征性地做了幾次。到了1944年12月, 美國人幹脆不幹了,直接撂挑子結束了T14計畫,甚至連自己測試的那輛原型車都丟進了煉鋼爐,壓根不想留個紀念。
英國人呢?本來自己也指望不上了,最後只能把那輛測試過的原型車搬進了博物館,象征性地放在那裏,再無下文。
如果你仔細分析T14的技術問題,會發現這款坦克的確是個倉促出品的「應急品」。 它的底盤設計借鑒了M4謝爾曼,但卻增加了太多額外的裝甲和武器,導致整車重量猛增,而動力系統並沒有進行相應的升級,結果就是車身重了,速度卻上不去,機動性大打折扣。
更糟糕的是,履帶和懸掛系統原本就不夠優秀,導致T14在越野行駛時頻頻出問題。
另外,T14的火力配置也不夠理想,75公釐M3型坦克炮在早期或許夠用,但到了1944年,德軍裝甲坦克的裝甲厚度已經大幅提升,這門炮再也無法有效穿透敵人的裝甲。更別提炮塔設計上的缺陷,讓整車在防護能力上也大大折扣。
這些問題無不證明了T14確實只是個「應急性產物」。它的設計初衷或許是為了快速填補英軍在重型突擊坦克上的需求,但在沒有經過充分測試和改進的情況下,貿然推向戰場,註定不會成功。
8500輛訂單,最終成空
至於那8500輛訂單,最後自然是泡湯了。英國人一開始高興地大手一揮,想下單8500輛T14突擊坦克,可誰能想到,這東西最終連批次生產的資格都沒拿到。美軍結束了計畫,英國人也無力單幹,T14計畫就此終結。
英國人對T14的失望,並不意味著他們對重戰車的需求消失了。他們轉而開發了A33「黑太子」步兵坦克,繼續填補自己在重戰車上的空缺。至於美國呢,M4謝爾曼依然是他們的主力,隨著戰爭的推進,他們在謝爾曼的基礎上也做了多種改進,推出了更強大的M4A3E2「大麥克」坦克。
T14突擊坦克的歷史,或許是美英合作中的一個小插曲,但卻反映了戰爭中武器研發的緊迫性和偶然性。 盡管它的設計理念聽起來很美好,最終卻因為技術上的缺陷和雙方的不和諧,沒能走上戰場。 那些原本要造的8500輛T14,如今也只能成為歷史書中的一筆,和博物館裏的展品一樣,靜靜等待後人去追憶。
參考文獻:
T14 heavy tank 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