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殲15B安裝的還是長波IRST?
透過對比在同一個角度下拍攝到殲15和殲15B艦載機的圖片可知:殲15前風擋右側的IRST呈現出黑顏色的透明狀;反而殲15B風擋右側的不是這種顏色,與機身的顏色比較相似,但又不是銀色。根據同一幅圖中殲15B和殲15風擋右側IRST的反光顏色不同,就可以佐證兩者使用的並非相同的IRST。
這就是說,殲15B艦載機安裝的是長波IRST,就像殲16和殲10C那樣的裝置。在不用時後部向外,探測頭向裏以保證球型玻璃不被刮花。而在使用時就翻轉過來,頭部向外,尾部向內,以保證正常的使用。由於長紅外波和中紅外波不容易被大氣層吸收,因此才成為戰鬥機紅外探測裝置所選擇的波長。至於選擇哪種波長,就要根據戰鬥機具體的定位來考慮了。
中紅外波:波長在3微米~5微米之間,像戰鬥機發動機尾噴管所產生的紅外放射線大都處於中波波段。而在低空,大氣層對中波的透過率則要優於長波。
長紅外波:波長在8微米~14微米之間,戰鬥機的蒙皮與大氣層摩擦產生的紅外放射線大都處於長波波段。另外在中高空,大氣層對長波的透過率要遠好於中波。
既然知悉了長紅外波與中紅外波的具體特征,那就可以根據戰鬥機的定位來著重的選用了。像狙擊手紅外吊艙使用的就是中紅外探測器,主要是對地進行探測的。而軍團吊艙使用的就是長波紅外探測器,司職對空探測。
不過,軍團吊艙比較牛的地方就是可以為實作測距功能,貌似是透過長基線三角測量法來實作測距的。大意就是利用多個軍團吊艙之間的數據鏈,來交換各個吊艙所測得的數據,再透過分析這些數據之間的幾何關系來測距的,依靠這個功能,軍團吊艙就可以用較高精度被動的測量目標距離,最終為支持中距彈的發射提供了條件。不過,也出現過,單個軍團吊艙為AIM-120提供目標位置的例子。那就是F15C掛載著軍團吊艙,支持了F22A發射AIM120中距彈。
言歸正傳,從圖中可見殲15B的確是安裝了長波IRST,而國內得長波IRST也只是在2013年才研發出來,接著就被大量的套用到了殲10C和殲16這兩型戰鬥機上。盡管殲15的服役時間也在2013年,但是它定型的時間比較早,因此並未來得及用上長波IRST。這也就說明了,殲15B選擇長波紅外探測器的主要原因。
另外長紅外波受潮濕環境的影響比較大,這點倒是不及中紅外波。不過,在海洋上的四五千米高空大氣就比較幹燥了,因此也就不存在潮濕的空氣來影響長波紅外探測器發揮作用來。
畢竟在兩機交戰時,更多的時候是相向而來的,那首先被探測到的就是敵機蒙皮產生的熱量,因此而言,長波紅外探測更加適合司職空優的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