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上甘嶺】終結篇:第12軍僅用了三招,就打出了比15軍更牛的戰績

2024-11-03軍事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是一場驚心動魄、意義非凡的關鍵戰役。

其戰場聚焦於597.9高地和537.7高地,誌願軍第三兵團第15軍在此役中英勇無畏,其中45師134團3營8連(特功八連)的戰鬥歷程堪稱壯烈傳奇。

1952年10月18日,八連在連長李保成的率領下,初登597.9高地,接手3號陣地,戰鬥伊始便有5人傷亡。

短短三天後的表面陣地爭奪,八連損失慘重,眾多戰士英勇犧牲,僅余16人,無奈退守1號坑道。

10月21日,八連迎來首次重建。

師長崔建功抽調兵力支援,八連得以恢復144人的建制並重新整隊。

然而,戰鬥的殘酷性並未消減,23日八連配合135團5連進行反擊,5連撤退後,八連陷入孤軍奮戰的絕境,最終只剩下5人,副連長侯孝昌壯烈犧牲。

10月27日,八連在獲得補給後,積極準備再次反擊。

秦基偉下達命令,要求45師和29師發動總反擊,八連成為反擊的核心力量。

到了10月30日,八連120多名官兵從坑道出擊,戰鬥之激烈超乎想象,最終只剩下8人,第三次近乎全員壯烈犧牲。

由於第15軍傷亡慘重,已難以獨立奪取全面勝利。

11月1日,第12軍31師被調往參戰。

秦基偉擔任總指揮,李德生任前敵總指揮,並在五聖山建立指揮所。

第12軍一投入戰鬥,便使出了獨特且有效的戰術。

其一為輪換作戰。

每個連隊負責防守高地一天,這樣的作戰安排使得指揮能夠統一,兵力調配更為靈活,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保存骨幹力量。

就像一場接力賽,每個連隊都明確自己的賽程,在自己的時段內全力以赴,又不至於過度消耗。

其二是傳幫帶。

在輪換之際,連長留任軍事顧問,這一舉措如同給新參戰的連隊配備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

新連隊能夠快速熟悉戰場情況,迅速提升防禦水平,就像是新手學徒在老師傅的帶領下,迅速掌握了生存和戰鬥的訣竅。

其三是打擊援兵。

第12軍透過細致偵察,精準發現敵人進攻集結地,然後用炮火予以打擊。

這一戰術將原本的被動防禦轉變為主動防禦,在敵人還未形成有效進攻之前,就將其進攻的力量削弱。

第12軍透過這一系列戰術調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戰績。

其傷亡率大幅降低,這與15軍之前的戰鬥形成了鮮明對比。

特功八連在之前的戰鬥中雖然英勇無畏,但由於種種原因傷亡巨大,三次打光又三次重建。

而12軍的戰術則體現出了高效與智慧。

上甘嶺戰役是一場雙方意誌與實力的殘酷較量。

誌願軍憑借頑強的抵抗,最終迫使敵人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這一成果是第15軍和第12軍共同努力的結果。

第15軍前期的浴血奮戰為後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他們的犧牲和奉獻不可磨滅。

而第12軍的戰術調整則像是給勝利註入了一針強心劑,讓勝利的天平更加傾向於誌願軍一方。

在這場戰役中,特功八連的英勇事跡是誌願軍堅韌不拔精神的典型體現。

戰士們一次又一次地投入戰鬥,即便面臨幾乎全員犧牲的絕境,依然毫不退縮。

這種精神如同鋼鐵一般堅硬,支撐著他們在槍林彈雨中奮勇前行。

第12軍的戰術智慧同樣值得稱贊。

他們沒有盲目地沿用之前的作戰方式,而是根據戰場實際情況,巧妙地調整戰術。

輪換作戰確保了戰鬥力量的永續性,傳幫帶讓新力量能夠迅速融入戰鬥,打擊援兵則掌握了戰鬥的主動權。

這三招如同三把利劍,精準地刺向敵人的弱點。

從整體來看,上甘嶺戰役不僅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更是誌願軍戰鬥精神的勝利。

無論是第15軍還是第12軍,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都彰顯了誌願軍的鋼鐵意誌。

這種意誌跨越了國籍、跨越了時間,成為了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座不朽豐碑。

它讓人們看到了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人類的勇氣和智慧能夠發揮出多麽巨大的力量。

在戰爭的舞台上,每個戰士都是主角,每個決策都是關鍵。

上甘嶺戰役中的每一個戰鬥細節,每一次戰術調整,都如同星辰般鑲嵌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著永恒的光輝。

它告訴後人,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堅定的信念、靈活的戰術和頑強的意誌是走向勝利的必備要素。

上甘嶺戰役的硝煙雖已散去,但它所留下的寶貴財富永遠不會被遺忘。

它是對誌願軍英勇無畏精神的最好詮釋,也是對人類在戰爭中智慧與勇氣的高度贊揚。

它提醒著我們,在任何困難和挑戰面前,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方法,就能夠戰勝一切。

對此您有什麽看法呢?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果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該文章僅在今日頭條釋出,其他平台皆為仿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