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風 華 正 茂——鐵道兵女兵風采錄(連載第二輯12)幫 廚 (外一篇)

2024-01-16軍事

風 華 正 茂

——鐵道兵女兵風采錄(連載第二輯12)

幫 廚 (外一篇)

陳迎春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鐵道兵獨立汽車團的衛生隊,就是聚集了來自天南地北的兄弟姐妹,為日夜奔馳在鐵路建設工地的汽車兵服務的醫療團隊。

陳迎春軍裝照

汽車兵的職業病主要有兩種,一是久坐駕駛座在崎嶇山路上奔馳顛簸引發的腰椎疾病;二是長期不規律的飲食造成的胃病。雖然沒有施工連隊工程事故造成的工傷慘烈,但容易形成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搞不好還會伴隨終生。

為了配合臨床治療,我們衛生隊經常組織醫生及醫務兵上山采集中草藥治療戰士的疾病。進山采藥,風餐露宿,一去半月有余,非常艱苦。回到衛生隊,就像回到了家一樣,盡情享受大家庭的溫暖情誼。我們衛生隊的業余生活充滿著歡樂的情趣。

記得有一次炊事班的老兵探家休假,隊長安排我們女兵班兩人一組,輪流到炊事班幫廚。這下可熱鬧了,凡是去幫廚的人,都不遺余力地施展自己的廚藝,做自認為家鄉最好吃的美食。一來自己解饞;二來也想讓戰友們品嘗一下自己家鄉的美食風味,犒勞一下戰友。

輪到我和張選棉去幫廚了,做什麽呢?沒等我猶豫,選棉就果斷地決定要做她認為最好吃的陜西特色美食——「貓耳朵」。她這人就是這樣,性格耿直,辦事風風火火,渾身充滿著正能量。我也想嘗嘗這道陜西風味究竟有多好吃,於是就同意了。她開始揉面,衛生隊三四十人青壯年的飯量怎麽也得二十多斤面粉,只見她系上圍裙,擼起袖子,蹬起坐馬姿使勁揉啊揉。我則洗菜、切菜、削胡蘿蔔、馬鈴薯等準備配料,反正聽她指揮,叫幹什麽就幹什麽。

面揉好了,配料也準備好了,時間也到了十點多鐘,於是就開始搓「貓耳朵」。把揉好的面先搓成條,然後揪成手指肚大小的面丁,用大拇指在面板上用力一搓,一個卷曲的「貓耳朵」就出來了。開始我們還一邊哼著小曲兒一邊搓,後來一看時間,快開飯了,案板上還有臉盆大一坨面呢!我們急了,於是加快了速度。不一會兒,右手的大拇指就搓起了泡。換左手搓,左手也搓起了泡。這時午飯的鈴聲響起,同誌們陸陸續續地來到食堂,見飯還沒做好,就到廚房看我們倆搓,這情景讓我倆更心慌了,緊張和愧疚的心情使我倆漲的滿臉通紅,汗水濕透了衣衫,還是趕不上趟。正在這為難時刻,大胡子河南兵韓發啟挺身而出。他擼起袖子走到案板前,拿起搟面杖就開始搟面,邊搟邊說:讓你們嘗嘗俺家鄉的褲帶面!

我們這邊則開始煮「貓耳朵」。當然是張選棉掌勺,先用蔥姜蒜和幹辣椒熗鍋,再下切成丁的胡蘿蔔、馬鈴薯、青菜翻炒,然後加水,水開後下搓好的「貓耳朵」,幾分鐘後,一大盆五顏六色、香噴噴的陜西美食就呈現在大家的面前。看大家吃得贊不絕口,紅光滿面,我們倆終於釋懷了。待大家吃得半飽,意猶未盡時,韓大胡子的「褲帶面」又上場了,大家又是一陣歡呼,品嘗加贊揚。這時,下午上班的鈴聲響了。

當然也有不高興的,比如墻角蹲著的那個江西老兵胡定軍,只見他拉著臉一邊吃一邊嘟囔著:我寧願吃最次的大米飯,也不願吃最好的面食。真是眾口難調啊!

誰讓我們來自五湖四海呢!

七月流火軍情忙

1973年的夏天,鐵道兵鏖戰四年的襄渝線終於通車告捷了。還沒來得及慶祝,我們又接到新的任務,去萬源的大山裏,為一個秘密兵工廠修一條通往山外的支線。據說這個兵工廠是生產原子彈零件的,投產前曾允許我們進去參觀過一次,大山裏被掏空了,建起了幾層樓房,工程甚是恢弘。我們的任務只能把鐵路修到山洞口,裏面就對我們保密了。

我們衛生隊正是在七月流火的日子裏移防的,搬家前各種裝置包裝打包,裝車,拆房子。我們的房子是先立上木樁,再用竹片編墻壁,然後把稻草剁碎和上黃泥糊墻,外面為了好看再塗上一層白石灰,房頂就用牛毛氈蓋上。刮大風的時候,全體官兵都要冒著風雨加固房子。

拆房子的時候,先把牛毛氈拆下來卷好以備再用,再用繩子套在木柱上,大家像拔河一樣,在隊長口令的指揮下:一、二、三、嗨!一、二、三、嗨!……直到房子轟然倒下。煙塵過後,我們要把木樁和竹片分類捆綁好,裝車,運到新的地方再使用。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的老隊長,1945年的老兵,帶頭和幾個小夥子擡那口800多斤重的臥式消毒鍋,他們全都赤膊上陣,汗水順著額頭脊背往下流。老隊長精瘦的身板,肋骨一條條凸顯無遺……有這樣的領頭人,誰還敢說累?誰還敢偷懶?這是我所接觸過的最優秀的領導幹部,盡管他從沒給過我好臉(他自己跟別人說的),可我還是發自內心的尊敬他。

去萬源白沙區之前,隊長眉飛色舞地給我們描述新戰場的環境:四面青山,一條清澈的小河從衛生隊前流過……隊長描述的那地方簡直就跟人間仙境差不多,我們盼望著早點到那裏。

我們大概是七月中旬坐在敞篷大解放的車箱上啟程的。車上還拉了一些東西,我們就坐在那些東西上,上面連篷布都沒有。到萬源縣城稍作休整,吃了點東西就又啟程了。我們衛生隊那個地方就叫23公裏,也不知道距離哪兒是23公裏。下午四五點鐘,終於到了目的地。我們歡呼雀躍地下車找那條小河,果然,在離衛生隊50公尺左右的山腳下有一條小河,清澈的河水仿佛勾了我們的魂一樣,心想終於可以洗凈我們滿身的泥汗塵灰了。可是不行,我們還得卸車,卸完車以後,我們顧不得吃飯,紛紛向小河跑去。男兵和女兵為爭上遊還是下遊吵了一陣,結果那個男兵班長不由分說帶領著男兵向上遊跑去,我們只好在下遊洗了。

就這樣,白天除了醫治傷病員外,休息時間就從河裏擡石頭修路,建房子,一直幹到晚上九十點鐘,加餐就是一人一碗綠豆湯。上廁所是個大難題,剛去廁所還沒建好,就在山上挖坑安了個汽油桶,搭上兩條木板,圍上一圈席子,就是廁所了。浴室就是那條河——白沙河。還有,到了新地方,水土不服,我們全體拉肚子,無一幸免。

沒過幾天,當地老鄉反映,我們這幫女兵下河洗澡有傷風化。北京來的女兵還帶了遊泳衣,我們沒帶的就穿褲衩背心,於是隊裏下令禁止女兵下河洗澡。沒過多久,一個噩耗傳來,32團的一個女兵下河洗澡溺水身亡。於是所有人都禁止下河洗澡了。

沒想到我們那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竟然是個風口——由於四面環山,風刮進來卻出不去,只能在原地轉圈,形成旋風。一天夜裏,我們正在熟睡中,突然一飆風雨裹著泥沙撲面而來,睜眼一看,頭頂藍天,房頂不知刮到哪裏去了,一面墻倒塌下來,幸好墻是用竹片和稻草泥做的,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我們首先奔向病房,搶救那裏的傷病員,把他們轉移到沒有掀蓋的營房內。隊長即組織勇敢剛強的戰士,帶上鐵絲和鋼釬,爬上房頂,加固房子。我看到那個叫周玉顯的湖南兵,冒著風雨,一躍跳上房頂,拉著鐵絲,死死地壓著房頂,那穿著雨衣和暴風雨搏鬥的形象簡直像個英雄!

是啊!鐵道兵不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個英雄、有了無數被英雄的信念所鑄就的戰士,才得以無堅不摧、所向披靡、屢屢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跡嗎?

作者簡介

陳迎春,1970年12月入伍,先後在鐵道兵第七師34團衛生隊、鐵道兵汽車團衛生隊、鐵道兵眉縣療養院任護士。81至今在中鐵五院工作到退休。

編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