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濟南戰役前,王耀武釋放被押的200余共產黨人,為自己留下條後路

2024-06-17軍事

1948年春末夏初之際,蔣介石密令「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飛往南京面談。

王耀武此行前往南京,準備趁機勸說蔣介石放棄濟南,將部隊撤至徐州一帶,與劉峙及杜聿明等人會合。對於固守濟南,王耀武本人人看不到任何前途和希望。

來到蔣介石的官邸,蔣介石安排了家宴招待王耀武,總統夫人宋美齡更是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子菜。若是平常,這樣的待遇足可讓王耀武受寵若驚,但此時濟南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王耀武吃得並不是那麽有滋味,放棄濟南的話一時也有些說不出口。

酒過三巡,王耀武還是硬著頭皮說出了放棄濟南的主張。蔣介石聽後變了臉色,但他並沒有訓斥王耀武,而是以一種緩和而又嚴肅地語氣,讓他率眾堅守濟南,穩住山東的局勢。

王耀武見蔣介石固守濟南的決心已然難以改變,便當即轉變態度,並保證誓與濟南城共存亡。聽到王耀武表決心的話,蔣介石非常高興,對王耀武又是一番誇贊和鼓勵。

從南京返回濟南後,王耀武立即安排人秘密護送自己的家眷南遷。雖然這件事是在保密中進行,但還是很快傳開,軍中上下議論紛紛。

負責此事的秘書王昭建對王耀武說:「王主席,你這一動家眷,下面就沈不住氣了!」

「他們都怎麽說?」

「連司令都安排後事,這城還能守得住嗎?」

王耀武解釋說:「你不懂,軍人不能帶家屬打仗,我送走她們是為了表示我將與大家固守到底!」

「我倒認為,家屬在城內一個,可以向十萬國軍表明,王司令是準備攜家屬死守濟南城!」

王昭建的話似乎觸動了王耀武的內心,他沈聲說道:「我只想為黨國堅守濟南,直到戰至一兵一卒,我不想讓我的家屬遭我同樣的命運。所以,她們必須走!」

經過幾天的安排,王耀武的家眷乘坐火車離開濟南,前往南京。

沒有一種權威去協調濟南、徐州和南京之間的分歧,這是國民黨的最大悲哀,也是王耀武的悲哀所在。

王耀武向南京請求增兵濟南,蔣介石點頭同意,但老謀深算的劉峙一個「拖」字計輕松化解了這個難題。所以,南京方面和徐州的劉峙、杜聿明只給王耀武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固守濟南,一旦開戰援軍必然火速增援。

蔣介石的理想很豐滿,以王耀武部十萬人固守濟南,吸引解放軍攻城,爾後徐州的國民黨部隊迅速增援,對解放軍形成合圍並重創甚至是殲滅,進而恢復穩定山東的局勢。但是,現實卻很骨感。

時間來到9月,根據各種情報顯示,解放軍至少有20余萬人馬正向濟南運動。王耀武再也按捺不住,於9月14日飛往南京向蔣介石當面請求增兵。

蔣介石答應了王耀武的請求,並許諾將74師從徐州空運至濟南。不過,此時增兵濟南已經為時過晚,最後74師只空運了7個連的兵力。

王耀武在南京與家人短暫團聚後,第二天就飛回濟南。

王耀武回到濟南後,濟南警察局局長前來請示,要將關押在青訓總隊軍人監獄的200余名共產黨員槍殺。這是警察局長第三次請示王耀武批準執行,前兩次都被王耀武壓了下來。

王耀武拿著名單思慮再三,最後拿起毛筆將檔上的「密裁」二字塗去,寫下「全部放走」四個字。寫完後,王耀武沈思了一會兒後,又寫下一句話:「不留市內,立即分別送出濟南。」

看到王耀武的批示,警察局長很是吃驚地問道:「王司令,蔣總統對共產黨。。。。」

王耀武出言打斷了警察局長的話,有些意味深長地:「為人沒必要把事情做絕!人各有誌,全都放走吧!」

警察局長遲遲不肯離去,王耀武大聲喝令道:「全部放走!」

王耀武這是為自己留後路。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

戰役打響後,蔣介石急電王耀武率眾堅守濟南城,並承諾援軍很快就能趕到;同時蔣介石嚴令徐州地區的邱清泉兵團、黃百韜兵團火速增援。

接到南京國防部的電報,王耀武對參謀長羅辛理說:「援兵,參謀長,我從來就不抱有幻想!」

羅辛理說:「劉總、杜總不會拉空了徐州來救我們,我們只能靠自己!」

正如王耀武和羅辛理所預料的那樣,直到濟南城破,徐州當面的國民黨援軍還在趕來的路上。

濟南戰役,粟裕制定了「攻城打援」的作戰方案,投入一半的兵力圍攻濟南,殲滅王耀武部;另一半的兵力用力阻擊國民黨徐州方面的援軍,欲重創增援之敵。粟裕將攻打濟南的重任交給許世友後,親自坐鎮指揮阻擊增援之敵的戰鬥。

徐州方面的國民黨援軍害怕被殲,畏縮不前行動遲緩,這反而讓他們逃過一劫,指示濟南戰役只完成了一半的訊息設想。但是王耀武和濟南城內國民黨守軍的命運早已註定。

隨著濟南外城被解放軍突破,守軍大部份被解放軍殲滅,而援軍不見蹤影,王耀武自知大勢已去,破城只是時間問題,便開始為自己謀劃後路。

此時的王耀武,並不打算投降,也不想像張靈甫那樣以自殺來結束。他想到了「三十六計走為上」。於是,在濟南城堅守了八天之後,眼看破城在際,王耀武帶著兩個營從城北突圍了出去。

出城後,王耀武命令兩個營發揮城內,吸引解放軍的註意力,自己則帶著四名衛兵趁亂換上老百姓的衣服,向東面的青島方向逃去。

出城後不遠,王耀武遇到了一名年輕的解放軍戰士,並向他問路。一向視百姓為親人的年輕解放軍戰士,看到猶如驚弓之鳥的王耀武等人,熱情地給他們指示了方向。他不知道,眼前這個打扮成普通百姓模樣的人,正是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

人算不如天算,9月28日,逃至壽光縣境內的王耀武被縣公安局衛隊攔住去路。眼見無法騙過審問的最後時刻,王耀武終於承認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新中國成立後,王耀武和全國300余名戰犯一起集中轉移到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期間,王耀武認真學習,努力改造,於1959年12月獲得特赦,他也是首批獲得特赦的十名戰犯之一。

出獄後的王耀武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1964年又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68年7月3日,王耀武在北京病逝,享年64歲。1980年,中央統戰部和全國政協為王耀武補開追悼會,骨灰安置在八寶山革命烈士陵園。

王耀武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少有的明白人,也是十分能打的一位將領。紅軍時期,王耀武是「剿共」急先鋒,與共產黨恩怨頗深;抗日戰爭時期,他屢立戰功,為民族抗戰事業立下過大功;解放戰爭時期,他又為蔣家王朝賣命,積極參與內戰。

就這樣一個經歷頗為復雜的人,最後的結局卻也算不錯。除了在抗日戰中立下過大功外,王耀武玲瓏剔透的為人處世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濟南戰役前,他下令釋放被關押的200余名共產黨人,為自己的日後種下了一顆善因。當時,王耀武如果按照蔣介石的意思,下令處決了那批人,那他後來的結局可能就是另一種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