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在誌願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哪個軍表現的最好?

2024-03-05軍事

抗美援朝戰爭中誌願軍前後一共出動了將近290萬人,其中包含一野的1軍,二野的12軍、13軍一萬余人、15軍、16軍,三野的20軍、21軍、23軍、24軍、26軍、27軍,四野的38軍、39軍、40軍、42軍、46軍、47軍、50軍、54軍,還有出自十八兵團的60軍,華北野戰軍的63軍、64軍、65軍、66軍、67軍、68軍。

這些部隊在北韓戰場上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沿岸打回了38線,讓全世界為之震驚,也真正的讓全世界各國人民看到了新中國的實力,韓戰讓中國人民真正的站了起來。

在北韓戰場上,這些部隊表現的都很優秀,不過相比之下也會有些差異。

這些部隊中表現最好的是哪個軍呢?

北韓戰場上出名的戰役非常多,例如上甘嶺戰役、長津湖之戰、鐵原阻擊戰、漢江南韓阻擊戰、雲山戰鬥、雪馬利圍殲戰、清川江圍殲戰、金城戰役、橫城反擊戰等,這些戰役分別由不同的誌願軍部隊完成。

1軍:

是誌願軍總預備隊,入朝比較晚,於1953年1月下旬入朝,主要參加了1953年春反登陸作戰準備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

15軍:

像上甘嶺戰役,是由二野擔任誌願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領導的第12軍和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一起打的,誌願軍4.3萬人對陣「聯合國軍」6萬余人,結果是誌願軍傷亡1.15萬、美韓軍傷亡2.5萬余人,上甘嶺戰役激烈程度為前所罕見,特別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高水平,這場戰役實際迫使聯合國軍停止了任何對誌願軍的大規模進攻計劃。

該戰役全世界聞名,但實際上這個戰役在雙方最高指揮部眼裏沒有打好,誌願軍這邊縱隊級別戰略眼光和大兵團指揮能力差,15軍軍長秦基偉在此戰中一開始對美軍攻擊方向和力度判斷失誤,導致45師消耗巨大 ,幾乎打光後,15軍才改變了初期的戰術錯誤,采取穩妥的辦法準備打持久戰 。

在這次戰役中誌願軍倉促接戰,全靠著基層指戰員與戰士的高度忠誠和戰鬥意誌苦撐到支援排程完成。事前有很多情況表明敵軍可能會在上甘嶺地區采取較大規模的進攻行動,但上至誌願軍總部、第三兵團,下到15軍,都沒有變動兵力部署, 戰鬥打了一周多,15軍軍部才搞清楚了美軍意圖和主攻方向 ,但誌願軍已經有了較大傷亡,較為被動。
而美軍對誌願軍的反斜面和坑道毫無辦法,只能先是大炮轟,然後坦克堆人往上沖,上甘嶺已經是很後期的戰役,但是範弗裏特居然還是透過「加大彈藥量」來攻打上甘嶺。上甘嶺作戰區域狹小,美韓軍卻多采取集團沖鋒,攻擊隊形密集,所以也傷亡慘重。上甘嶺勝利的三大法寶就是坑道、火炮和手榴彈。在上甘嶺戰役中也沒有什麽技巧,就是靠著雙方士兵的意誌和執行力在進行戰鬥。

15軍在這次戰役中湧現出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占該軍總人數的27.5%,以45師134團8連為代表的英雄集體200余個。在43天中,拉響手榴彈、手雷、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舍身炸地堡、堵槍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元之多!這些烈士犧牲的很悲壯,在上甘嶺這種狹小的地形無法進行穿插和運動戰,只能死扛,很考驗士兵的意誌力,如果不是解放軍,而是換其他國家的軍隊,上甘嶺肯定守不下來。

在芝浦裏一線防禦作戰中,15軍打退了美3師、25師和加拿大25旅的進攻,自己傷亡1200多人,斃傷敵軍5700多人,打得敵人一蹶不振,無力再戰。

12軍:

在第五次戰役中,12軍以2000多人的傷亡拿下了蓋瑞山,但傷亡過大造成部隊後續進攻力量不足,還有指揮失誤,導致戰果不大。

上甘嶺戰役前期,15軍損失慘重,後期決定性的戰鬥都交給了12軍,如果沒有12軍,上甘嶺戰役中15軍很難打下來。12軍31師在上甘嶺浴血奮戰了45天,自身傷亡4200多人,殲敵11869人,徹底打殘了韓2師和韓9師。15軍軍長秦基偉說:「12軍參戰是決定上甘嶺戰役勝利的關鍵!」,上甘嶺戰役「起始於15軍,決勝於12軍!

38軍:

38軍在第一次戰役中表現很差,當時38軍擔負的是穿插迂回到敵人後方、阻敵南逃的任務,穿插路線是經熙川、球場向價川、軍隅裏穿插,堵住美軍南逃路線,實作誌願軍圍殲美軍的計劃,結果卻被美軍一個黑人團給嚇住了,過於謹慎,推進時間太慢貽誤戰機,導致38軍沒能及時穿插到價川、軍隅裏,也由於38軍進攻熙川落空,使得彭老總「首殲熙川之敵」的計劃也落空,由於38軍的速度太慢,沒能堵住美韓軍退路,導致第一次戰役也從圍殲戰變成了追擊戰,彭老總非常生氣,甚至對38軍軍長梁興初說出「斬馬謖」的話來。

第一次戰役的關鍵就是切斷清川江南北美韓軍之間的聯系,如果能夠實作,第一次戰役就會是一個成功的大規模圍殲戰,而執行穿插切斷清川江南北美韓軍聯系任務的就是38軍,卻沒能實作該目標,根本原因就是38軍過於謹慎,被美軍嚇住了。

在第二次戰役中,誌願軍計劃再次圍殲美第8集團軍,美軍南逃之路有三個必經之地,分別是三所裏、龍源裏、松骨峰。

為了圍殲美第8集團軍,誌願軍必須提前占領三所裏、龍源裏並抗住美軍的瘋狂攻擊,38軍113 師晝伏夜行,疲勞至極的 113 師338團在14 個小時內急行軍 145 裏, 從德川殺奔三所裏,出其不意出現在美軍的後方,封死了美軍的後路,先於美軍 5 分鐘到達了三所裏,完成了超出了人類極限的一次長途奔襲,113 師隨即又命令337團繼續急行軍占領龍源裏。

1950 年 11 月 29 日淩晨,三所裏和龍源裏這兩個美軍南逃必經的閘口,都被誌願軍 113 師占領。

38軍的戰士們用超越人類極限的意誌力,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用兩條腿跑過了美軍的汽車,跑到了美軍的前面占領了三所裏、龍源裏並擋住了美軍。

除了三所裏、龍源裏,後來發現東北方位還有個防禦缺口松骨峰,松骨峰盡管高約288公尺,但卻與三所裏、龍源裏形成鼎足之勢,此處貫穿著向北延伸的幾乎所有公路線,地理位置至關重要。松骨峰戰鬥中,38軍第335團第3連以不畏犧的壯舉,阻擊了飛機、坦克、重炮掩護下的美軍,使一個師數千名美軍6個小時未能前進一步。最後原有一百多人的3連只剩下7名戰士,仍然頑強地堅守著陣地,勝利地完成了截擊任務,共打退美軍5次沖鋒,斃傷其500余人。

彭老總接到松骨峰捷報後首次稱呼38軍為無可比擬的「萬歲軍」。第二次戰役中38軍的表現稱為萬歲軍當之無愧。

但是後期在漢江阻擊戰防禦骨幹損失太大,基層指戰員損失慘重,甚至有指戰員發出呼聲要求換林總來指揮,後來戰鬥力就下滑嚴重。

在第三次戰役中,美軍前線指揮官李奇微把美軍主力放在西線,第一軍和第九軍部署在漢江以西作為主攻,其中包含了美軍兩大王牌:第一軍的24師和第九軍的騎兵一師。南韓軍部署在東線,打算在西線進行重點突破。

誌願軍則準備采取「西頂東放」反其道使用兵力,用一部兵力在西線采取防禦態勢,抗擊「聯合國軍」向漢城方向的進攻,牽制敵人主要進攻集團;將主要兵力放在東線,采取放開防線,誘敵深入,而後再穿插分割、集中圍殲的戰術,最後部隊再繞到西線,圍殲西線「聯合國軍」主力。

50軍和38軍112師都放在了西線,用來阻擊美軍。在漢江阻擊戰中,天寒地凍、糧彈供應十分困難、工程器材異常缺乏的情況下,50軍和38軍112師抗擊著「聯合國軍」大量的炮兵、坦克、航空兵支援下的猛烈進攻。

2月1日起,漢江開始化凍,同在漢江南岸防守的50軍逐步開始撤到漢江以北,38軍就成了孤軍,38軍處在東西線敵人的結合部,東線誌願軍要想反擊成功,必須隔斷東西線敵人的聯系,不能讓敵人聯手,所以38軍必須牢牢守在漢江南岸陣地,楔在敵人的結合部,阻止東線和西線敵人匯合。從圖中可以看出,38軍幾乎被美軍三麵包圍,而背後就是漢江,只能背水一戰。

漢江南岸阻擊戰打了50多天,2月18日,當38軍堅持到全軍渡江結束時全部撤至漢江北岸時,已經陣亡3359人,受傷8279人,這支誌願軍的頂尖王牌在此戰中傷亡過半,傷亡總數超過11000人,很多連排全員犧牲,營以下幹部犧牲大半,使38軍的戰鬥力很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

39軍:

39軍在整個韓戰中打滿全場(1950年10月19日入朝,1953年5月回國 ),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隊。39軍在第一次戰役中令116師擔任主攻,117師負責助攻,115師負責切斷敵軍後路,向雲山地區發起攻擊,相比於38軍在第一次戰役中被美軍黑人團嚇得過於謹慎以至於放跑了敵人,39軍得知面對的是美軍王牌騎一師則激發了更強的鬥誌:「精銳?我們打得就是精銳。」

首戰就與精銳美軍王牌第一騎兵師 交鋒並在雲山戰役中在重創美軍戰鬥力最強的騎兵第1師,一戰殲敵2000人(其中美軍1800余人) 。美國號稱「160年不敗」的騎兵1師,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敗績。雲山戰役讓美國蒙受了奇恥大辱,美國議員甚至紛紛要求總統將麥克亞瑟撤職。

第二次戰役中39軍 迫使美25師24團一個黑人連,115名官兵集體繳械投降,這是北韓戰場上美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軍官的帶領下,成建制的向誌願軍投降的行為,後來美軍就將黑人士兵與白人士兵混合編隊,不再讓黑人士兵成建制組隊。39軍116師在12月6日率先攻占平壤,創造了第一個解放北韓首都的記錄,徹底震撼世界。雖然 拿下了平壤,但在第二次戰役中38軍表現過於出色,39軍表現還是稍遜色於38軍。

第三次戰役中13分鐘突破臨津江,逼得韓軍王牌第一師師長 白善燁險些被俘,幾乎要自殺,39軍不僅打得出其不意,而且戰鬥解決的也極為幹凈利落,導致白善燁在短時間內就失去了部隊的指揮權。38軍116師成功突破臨津江的戰術,甚至被極其苛刻的軍神劉伯承元帥打了滿分。39軍撕裂了李奇微的臨津江陣地後,「聯合國軍」的陣地全線潰敗,其 敗局已定。

誌願軍突破臨津江

39軍初期開展的都是運動戰,到中後期陣地戰階段全部參與,能攻能守。從無敗績,發揮異常穩定,堪稱常勝軍,第四次戰役中,哪怕是整體戰局不利奉命撤退時, 充分利用華川當地山勢險要、水流湍急的特殊地形,開啟 華川上遊水庫水淹美軍,然後安然撤退。

38軍幾乎參加了誌願軍所有的大仗、硬仗,創造了誌願軍軍級最優秀的戰鬥記錄,是當之無愧的誌願軍王牌。

而且39軍打的幾乎一直是美韓軍的王牌軍,39軍發揮一直很穩定。同時39軍在北韓戰場上創造了七個第一:最先與美軍交鋒、最先繳獲美軍飛機、最先擊毀美軍坦克、最先迫使美軍成建制投降、一個師一次戰鬥俘虜敵軍最多、最先實施坑道作戰。在北韓戰場39軍創下了誌願軍中多項紀錄,拿下了誌願軍中最為輝煌的戰績。

39軍無愧是北韓戰場表現最好的誌願軍部隊!

50軍:

作為由長春起義的國民黨部隊60軍改編而來的誌願軍50軍,底子是滇軍,一開始沒被當做主力來使用,在北韓戰場最初50軍擔負的都是次要任務,在第一、二次戰役中沒有參加較大戰鬥,主要是當預備隊或配屬其他部隊進行協同作戰,雖然打的不好,也沒被彭總批評,不僅沒有經歷過血戰,按照軍長曾澤生的話說連挨罵都輪不上。

第三次戰役中,50軍第149師在高陽以南地區,用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等簡陋武器3個小時全殲英國二十九旅皇家坦克營,司令員彭德懷起初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第三次戰役中,漢江南岸阻擊戰50軍被派上了場,50軍和38軍一起在漢江南岸對美軍進行阻擊,50軍擔負著漢城以南40公裏正面防禦任務,漢江以南是平原地區,美軍可以有效發揮其重裝優勢和火力優勢,而沒有山地依托的誌願軍十分被動,北面就是漢江,防禦縱深只有30公裏,漢江阻擊戰是用空間換時間,阻擊到1951年2月17日才全部撤至漢江北岸。

極度疲勞繼續休整的50軍立即構築工事開始阻擊,50軍只能用血肉之軀硬抗美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50軍在漢江南岸阻擊戰中表現得很出色,跟38軍一起防守漢江南岸,但是在2月5日,50軍的基本陣地修理峰、白雲山、光教山、帽落山、文衡山全部失守,50軍部隊退至預備陣地國主峰一線,實際上已經無力再戰。壓力就全部轉移到同在漢江南岸防守的38軍上去了。

在漢江阻擊戰中,沒有坑道和堅固野戰工事作依托,只能硬抗美軍,殲敵1.1萬余人,但50軍也傷亡慘重,由入朝時的3.3萬人減至1萬人,共有兩萬多雲南子弟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這場持續50多天的戰鬥中,50軍有七個整連、31個整排、138個整班被打光,損失極為慘重。

戰前很多人覺得50軍可能頂不住美軍的攻勢,要求派39軍和38軍在西站阻擋美軍,不過彭總堅信50軍能夠完成任務,50軍也沒讓彭總失望,戰鬥力和意誌甚至超過了許多有著優良傳統的解放軍老部隊。

經過回國修整,1951年7月,五十軍又第二次入朝參戰。

63軍:

63軍在前期作戰中失誤,撤退時既沒請示司令部,也沒告知友鄰部隊,間接導致180師被三面合圍、損失慘重。不過在後續的鐵原阻擊戰中力挽狂瀾。

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結束後,西線之敵「聯合國軍」乘誌願軍主力向北轉移之機,也玩起了穿插,快速向誌願軍屯集、轉運物資的重要戰略交通樞紐鐵原突進,企圖 抓住誌願軍補給大量消耗的時機,利用機械化部隊突然繞道後方,打算切斷誌願軍主力的後路與補給,作為誌願軍咽喉的鐵原一旦被占領, 誌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就會被摧毀, 會割裂誌願軍東西線的聯系,甚至會導致大批誌願軍無法獲得補給甚至被包圍。

63軍被要求迅速在漣川、鐵原之間,東起古南山、西至臨津江畔,正面25公裏、縱深20公裏地域組織防禦,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敵人前進,守住鐵原,直到兵團主力和傷員轉移成功並 布置後方防線。

進攻鐵原的「聯合國軍」包含有 第八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率領的四個主力部隊美騎1師、25師、英28旅、29旅等,共有4.7萬兵力,配備火炮1300門、坦克400輛,僅剩2.5萬人的63軍在鐵原前沿阻擋4.7萬裝備精良的「聯合國軍」怎麽看都是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範弗利特的作戰風格簡單粗暴,就是先大炮轟,然後坦克和步兵沖。

在右翼防禦的 63軍第187師擔任玉女峰以東、漣川至鐵原鐵路、公路(含)以西地域的防禦,利用有利地形節節阻擊,雖傷亡慘重,但也讓敵人無法前進。

於是敵人進攻左翼防禦的189師,189師主要防守於漣鐵公路(不含)以東、漢灘川以西地域,189師師長蔡長元萬般無奈使用非常規打法:將部隊化整為零,布置成許多容納30人左右的小型陣地,不講建制,撒豆成兵,用一個個小陣地挖掘坑道釘在地上來拖延「聯合國軍」的時間。

30人的小分隊面對近5萬人的機械化部隊,幾十分鐘就會被撕碎,每拔出一顆「釘子」,「聯合國軍」都需要半個小時,但189師在防守的區域內至少分布了200多個小型陣地,也只能一顆顆的拔, 美軍一個個拔下去,時間就一點一滴耗下去。

這種打法對每個小陣地裏面的誌願軍戰士來說可以說是必死之局,但也沒有辦法,也只有誌願軍能實作這種殺身成仁的戰法, 放在國外部隊必然崩潰, 一般部隊有兩成犧牲比例就喪失了戰鬥力,但189師是後面一個小陣地的戰士眼睜睜看前面陣地的戰士一個個全部犧牲,焦灼等待著輪到自己接戰,甚至189師團機關的勤務人員也全部投入了戰鬥。189師傷亡慘重,損失了8000多人。

189師幾乎就要打光,軍長傅崇碧下令換了預備役188師上,美軍前線指揮官範弗利特殺紅了眼,使用了美軍標準配置5倍的彈藥量傾瀉到188師陣地上,並創造了「範弗利特彈藥量」這個術語,最終188師雖然傷亡巨大,還是死死守住了陣地。

鐵原阻擊戰63軍殲敵1.5萬人,但自身也傷亡過半,編制近乎被打光,傷亡達2萬多人,損失了三分之二。如果不是63軍靠自己的犧牲守住鐵原,其他兄弟部隊10余萬人或許會遭遇滅頂之災。

20軍:

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在北韓參加了第二、第五次戰役和北韓東海岸防禦等作戰。在第二次戰役的長津湖戰役中,20軍凍傷人員達11200人之多,整個部隊變成了一個「大醫院」,但20軍戰士們不畏艱難,兩個月時間內80%的凍傷人員就治愈歸隊。

華川阻擊戰: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戰役中,經過前期作戰,誌願軍人困馬乏準備回撤休整,被「聯合國軍」抓住戰機,以裝甲部隊開路,在撤退的誌願軍各部間尋找空隙、穿插分割,企圖切斷誌願軍退路。處於中部的美第9軍如果占領華川,就會切斷誌願軍東、西部的聯系,或包抄東線誌願軍,或包抄西線誌願軍,東西線的的誌願軍就很危險,有可能被美軍包圍殲滅。

5月27日,本來要按原定計劃撤退的20軍58師根據周圍美軍炮彈的爆炸聲意識到處在後面的第九兵團其他部隊,及行動緩慢的炮兵、兵站、醫院、傷員等處於危險的境地,而且 華川是誌願軍第五次戰役在東線的後勤中心,有很多醫院和兵站,一旦被美軍占領,誌願軍將很危險。

58師透過電台也無法聯系上軍部和兵團司令部,雖然58師此時僅有9000多人面對2.7萬人的「聯合國軍」,自發的展開阻擊,損失可能會很慘重,但為了友鄰部隊和醫院等,師長黃朝天 果斷的放棄了撤退行動 ,無命令而對美軍進行了阻擊。

58師按照按照「火力前重後輕」「士兵前輕後重」的配置,充分利用地形,層層設防形成梯次大縱深防線,白天堅守,晚上反攻,從5月27日到6月3日,即使範弗裏特親自上陣督戰,「聯合國軍」8天也只推進了4公裏。最終58師以傷亡2700多人的代價殲敵7400余人,圓滿完成作戰任務。粉碎了美軍圍殲誌願軍和人民軍主力兵團的企圖 ,如果不是58師自發的阻擊美軍,十幾萬誌願軍可能會被圍團滅的結果,兵力敵我3比1,火力40比1,戰損1比3,無後勤,阻擊20天,鐵原只是慘烈,華川是即危險又慘烈。

27軍:

第二次戰役中,第9兵團發動了長津湖戰役 ,27軍80師全殲了美軍王牌第7師31團,即著名的北極熊團,「北極熊團」團長麥克雷恩也被27擊斃,「北極熊團」整團覆滅、軍旗被繳獲、團長被擊斃,這在美軍歷史上絕無僅有,這也是韓戰誌願軍唯一的一次成建制地消滅美軍一個加強團。

北極熊團旗

16軍:

入朝時間較晚,1952年12月28日入朝,只打了 3場小戰鬥,取得了三戰三捷,共計斃傷俘敵1007人。

21軍:

21軍進入北韓也比較晚,1953年3月15日入朝,參與了1953年春季的反登陸作戰、東海岸防禦工事的緊急修復以及正面戰場東線的防禦任務。參加了後續的金城戰役。

23軍:

23軍參戰的時間比較晚,但打得也很好,23軍豬排山一戰,打垮了美7師。

24軍:

24軍參戰時間也比較晚,冷槍冷炮運動中殲敵最多的狙擊手,是來自24軍72師214團的張桃芳,24軍在1953年的一系列戰鬥中給予美三師、韓首都師團重創,讓有「馬恩河磐石」之稱的美三師被迫結束一線重新整補。

26軍:

26軍參加了第二次、四次、五次戰役,表現一般。在第二次戰役中失誤較多,防線被美軍突破,圍殲美陸戰一師計劃破產。

第四次戰役中圓滿完成誌司交代的防禦任務,第五次戰役中防守戰發揮穩定。

40軍:

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也是誌願軍部隊之中唯一一個打滿五次戰役的部隊。在北韓戰場40軍並未像38軍、39軍一樣打出太多驚天動地的打仗,表現中規中矩。

42軍:

42軍將美軍在北韓的8個師都打了一遍,沒吃一場敗仗。1950年10月25日,42軍打響了誌願軍進入北韓的第一槍,消滅了一隊南韓士兵,這一天也被定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黃草嶺戰役中,42軍采用晝防夜打的戰術,成功擊斃近3000名美軍士兵。11月7日,42軍第124師第370團4連被授予「黃草嶺英雄連」稱號。

42軍參加了五次大戰,五次取得勝利,對美軍起到了巨大的威懾作用。

1952年,42軍被調回國,守衛南海。

64軍、65軍:

經歷前期的和「聯合國軍」作戰後,誌願軍上下形成了輕敵心理,第五次戰役開始後,負責沖擊韓第一師陣地的64軍卻沒有按時抵達既定位置,此前韓第一師被誌願軍擊潰,師長白善燁幾乎自殺,導致誌願軍對韓一師極度看不上,認為韓一師肯定會一觸即潰。

沒想到這次韓第一師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意誌,不僅沒潰散,反而憑借優勢火力展開激烈反擊,甚至將誌願軍死死壓制在了臨津江灘頭,由於前期偵查工作不到位,對地形不了解,在渡江時,64軍數萬戰士擠在河灘上遭受了美軍坦克炮和韓軍重火力的瘋狂轟擊,再加上前去支援的65軍2個師,共計5個師6萬人的部隊都擁擠在河灘20平方公裏的狹小地域上,分布過於密集無法展開部隊,被美軍抓住機會,透過空襲、炮擊對5個師的部隊肆意轟炸兩天兩夜了,導致這5個師損失巨大,上萬士兵倒在了臨津江邊。

這5個師的部隊背靠江水,一旦暴雨,江水還即將上漲,如果一直被壓制在河灘,甚至可能全軍覆沒幸好63軍穿插成功,對臨津江陣地上的聯合國軍形成夾擊之勢,迫使聯合國軍撤退,拯救了這5個師。

64軍、65軍因自身失誤,不僅遭受了不必要的巨大損失,反而比預期晚了三天才突破臨津江防線,導致「聯合國軍」早已退走,沒能完成作戰目標。

十九兵團司令楊得誌主動檢討,64軍軍長曾思玉也受到了處分。

其他部隊參戰時間較晚,參與的戰役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