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方先覺血戰衡陽47日,至城破都不見援軍,國府的援軍都去哪了?

2024-02-06軍事

1944年1月,日軍為了打通南北交通線制定了名為「一號作戰計劃」,其目的就是擺脫在太平洋戰場的困境,到了4月份,日軍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就發動了戰役,即豫湘桂戰役。

由於日軍部署周密,兵力集結迅速,導致在抗戰末期,國府居然又經歷了一次抗戰初期的大潰敗,而在此之前一直作為抗戰標桿的長沙城和第九戰區指揮官薛嶽在這次會戰之中表現的居然如此拉胯。

長沙失守之後,距離長沙不遠的衡陽則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當時守衛衡陽的是方先覺的第10軍,師長方先覺,下轄三個師, 第三師、第190師和預十師,第10軍在此前的常德會戰之戰中因為連續作戰傷亡很大根本還沒來得及補充,至衡陽保衛戰前夕,原本3萬多人的部隊此時此刻只剩下了17000人。

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第10軍軍長方先覺居然就憑借著這17000人居然堅守衡陽長達47天,日軍在衡陽保衛戰之中的傷亡幾乎占據了豫湘桂戰役的一半,第11軍司令橫山勇也因為此次戰役被撤職,東條英機更是因此下台。

不過,衡陽會戰也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支援衡陽的援兵究竟去哪兒了?

當時為了救援衡陽,老蔣前後調撥了數萬援兵,最近的一路已經摸到了衡陽近郊,就差一步就能夠和城內守軍會合裏應外合擊破敵軍,可為什麽最終還是未能解衡陽之圍呢?我們將時間拉回到那次衡陽保衛戰:

衡陽保衛戰,方先覺死守衡陽

1944年6月18日,長沙失守之後,日軍決定趁著國軍立足未穩之際攻占衡陽。

這裏是鐵路交通的鎖鑰、粵漢、湘桂交會,同時這裏也是通往西南大後方的關鍵樞紐,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日軍當時想的就是趁著國府立足未穩之際趁機攻占衡陽。

早在5月29日,駐守衡陽的方先覺就已經接到了老蔣的電令,要求其在衡陽堅守兩個星期,並配合外援部隊殲滅來犯之敵。

從戰略戰術上來看,老蔣的這一套想法也完全是復盤了第三次長沙會戰時候薛嶽的「天爐戰法」,只不過是將地點換成了衡陽。

可是當時第10軍的實際情況卻並不好過,常德會戰之時第10軍奉命救援王耀武的57師余程萬部,可是因為老蔣和薛嶽的過度幹預導致部隊指揮混亂,而第10軍也因此中了敵人的埋伏,猝不及防之下被打了個大敗,所部三個師預10師幾乎是全軍覆沒,第3師戰損達到了三分之一,第190師雖然傷亡較少,可是190師師長朱嶽因為不滿方先覺在長沙會戰後成為自己的頂頭上司從而產生了分歧(方先覺是黃埔三期,朱嶽黃埔四期,長沙會戰時兩人都是師長),在常德會戰之中,方先覺 撤職留用,朱嶽則調離了第190師。

戰後,第9戰區司令部將第10軍調到了衡陽一帶,而方先覺就在此期間邊招募新兵邊訓練,可是還沒等到第10軍恢復元氣,衡陽會戰爆發了,原本3萬多人的隊伍此刻僅僅只有17000人。

1944年6月23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糾集了第3師團、第13師團、第27師團、 第34師團、第40師團、第58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外加上一些後勤輜重部隊,當時橫山勇能指揮的實際兵力已經達到了20日軍。

當時橫山勇的胃口也很大,他一方面派重兵包圍衡陽,另一方面則派出部隊前往國府支援衡陽的各條主要道路之上守著,其目的就是想把支援衡陽的中國守軍全部吃掉。

6月28日,橫山勇命令攻城的第68師團和第116師團會合擔任主攻任務攻取衡陽,第68師團的第58旅團攻衡陽南面,第57旅團攻衡陽西北。

中國守軍依靠著堅固的工事層層阻擊,再加上有火炮支援,經過一天進攻,日軍也是傷亡慘重。

6月29日,進攻衡陽西南高地的120聯隊想利用夜戰進攻,但是被第10軍發現,當即就用手榴彈以及機槍招呼,在第10軍構築的強大火力網之下,日軍又一次鎩羽而歸。

7月1日,敵人決定猛攻衡陽守衛陣地的制高點張家山高地,再一次被第10軍將士擊退。

此時,橫山勇幾乎是氣得發癲了,因為按照他戰前的預想他只給了第68師團和116師團10天的時間攻克衡陽,如今也早已經過了既定日期,為了盡快拿下衡陽,橫山勇不得不加大對衡陽的進攻力量,同時又使用了大量了燃燒彈、毒氣彈等卑劣的手段企圖迫使我守軍放棄陣地。

衡陽會戰期間的三股援軍

這邊第10軍將士在英勇的抗擊日寇,國府方面也開始著手準備解救第10軍了,當時老蔣主要派出了三撥力量:

第一波是川軍楊森第27集團軍以及王陵基第30集團軍,這些部隊是第9戰區的殘補,但是在此前的豫湘桂戰役之中,第9戰區已經徹底被打殘了,楊森、王陵基所部加起來僅僅只有80000人左右,外加上屬於川軍戰鬥序列,裝備較差戰鬥力較弱。

而日軍也知道衡陽的重要性,因此橫山勇特地派遣了第11軍之中戰鬥力較強的第13師團和第27師團阻擊薛嶽的第9戰區余部,當時 第13師團有20402人、第27師團有18358人,這部份日軍接近4萬人。

以楊森和王陵基所部戰鬥力來說,如果守城的話他們或許還能應付,可是如今卻要他們對付兩個齊裝滿員的乙等師團顯然還是太困難了,所以直到衡陽保衛戰結束,第9戰區的薛嶽所部始終無法突破 醴陵和官田一線,而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牽制了橫山勇第13師團、第27師團,讓他們無法支援衡陽。

第二波力量是第27集團軍李玉堂部,第10軍是李玉堂的老部隊,所以他比任何人都想解衡陽之圍,為此特地從廣東調來了第62軍,同時命令79軍協同62軍作戰向衡陽西北進擊解衡陽之圍。

從方向上來看,這股國軍是最接近衡陽的,也是最有希望的,對此橫山勇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將第11軍之中戰鬥力最強的第3師團放到了這裏。

以兩個雜牌軍的實力要擊潰一個甲等師團顯然是不夠看的,而62軍一度突破到了衡陽火車站附近,最終卻還是被打回去了。

第三波援軍則是第24集團軍王耀武所部,這部應該說是三股援軍之中力量最強的,王耀武麾下73軍、74軍以及100軍都是中央軍嫡系部隊,這其中74軍更是堪稱王牌之中的王牌,雖然長衡會戰之中有所傷亡,可是建制還算完整。

但是,王耀武所部卻是距離衡陽最遠的,而橫山勇則派出了第34師團阻擊王耀武。

除去薛嶽的第9戰區余部,第24集團軍王耀武所部外加上第27集團軍李玉堂部,可以說此時衡陽外圍的部隊規模已經達到了10萬人,要救援衡陽是綽綽有余的,可是這些部隊卻始終無法打破那最後一關缺口,最終在8月7日上午城破,而方先覺至城破也沒等到老蔣事先承諾的援軍。

三路國軍為什麽無法救援衡陽?

衡陽保衛戰期間,負責守城的是方先覺的第10軍,負責外圍阻擊陣地的則是李玉堂,但是實際上李玉堂的這個總指揮的位置很尷尬,因為一到了關鍵時刻,微操大師總歸想要來秀一手操作,在此戰之中李玉堂和老蔣的分歧也很大,也正是因為此戰,李玉堂之後埋下了隱患,最終被老蔣殘忍殺害。

在衡陽會戰前一天,李玉堂將粵軍第62軍急吼吼的從廣東調到了第9戰區,李玉堂將62軍部署在了譚子山 、曾坪附近,李玉堂的構想是等到敵人過湘江之時內外夾擊將敵人壓迫在湘江西岸。

從部署上來看,李玉堂的部署沒問題,因為後期日軍圍困衡陽之時,就馬上占領了譚子山,阻斷了支援衡陽方面的援軍。

可是就在李玉堂發給62軍軍長黃濤電報當天,老蔣也發了一封電報要求黃濤立即後撤至衡陽70公裏的祁陽,然而也正是這一舉動給之後援軍救援第10軍帶來了困難。

如果從譚子山一帶出發,那麽增援衡陽顯然就方便的多,也不會出現62軍從祁陽出發再沿著豫湘桂北上,之後在肅清殘敵了。

而在衡陽外圍的兵力部署方面,距離衡陽較遠的東北面部署了5個軍,北面部署了3個軍,西面有4個軍,可是距離衡陽最近的僅僅只有62一個軍。

既然要支援衡陽,顯然僅憑62軍一個軍的實力顯然是不夠的,這恰恰就是國軍部署上的漏洞。

在衡陽萬分危急時候,李玉堂親自坐鎮62軍軍部督戰,62軍也一路推進到了衡陽火車站附近,可是駐守在此地的第40師團也不是善茬,雙方鏖戰48小時,終究因為62軍傷亡過大被迫撤退。

而負責從西北支援衡陽的第79軍則被日軍甲等師團第3師團擋住,盡管第79軍也一路推進到了衡陽西郊,可最終也是無功而返。

而這又有一個問題暴露在了眼前,那就是負責協調作戰的兩個軍步調不一致,後面又沒有援軍,當62軍突破到衡陽近郊時候,79軍還在蒸水北岸無法及時支援62軍,如果62軍繼續打下去那麽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而79軍打到西郊的時候,62軍又因為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了。

而事實上,當時除了62軍和79軍之外,在衡陽外圍還有6個軍的兵力,這6個軍當時也並沒有大的作戰任務,完全可以抽出兵力支援這兩個軍,可是「友軍有難,不動如山」一向也是國軍的特色,直至最後一刻,國府也沒有下令這6個軍支援62軍和79軍。

在這之後,這兩個軍也因為傷亡實在太大,所以為了保存實力只能選擇了出工不出力。

也因為這兩個軍救援不力,所以老蔣只能選擇讓王耀武解衡陽之圍,然而在解救衡陽時,王耀武所部集結也是非常緩慢,而衡陽危在旦夕,這顯然是非常致命的。

但王耀武對於解救方先覺還是非常重視的,因此派出了58師前去解救,58師師長張靈甫也率部一直和日軍鏖戰,至8月8日,張靈甫收復了雞窩山,此時74軍距離方先覺部僅僅只有一步之遙。

可是就在這一天,方先覺部已經再也撐不住了,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傷亡已經超過了90%,能戰鬥的士兵僅僅只剩下了1200人,最終方先覺為了保護傷兵的性命只有選擇向日軍投降。

結語

可以說衡陽會戰,方先覺算是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但是同時也暴露出了國軍的特點,「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明明當時衡陽外圍部隊不止這3個軍,可最終還是沒人敢跨出這一步冒天下之大不韙救援第10軍。

而救援衡陽的部隊又是各自為戰,沒有有效統一指揮就只能是添油戰術,最終衡陽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