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椰林夜總會火災始末:400人瞬間變「烤肉」,起因是一根火柴?

2024-04-28國際

你絕不敢相信,一對在黑暗中幽會的男女,一只被卸下來的燈泡,一根毫不起眼的火柴,竟然會引發這場美國史上最慘烈的俱樂部火災——美國椰林夜總會大火!

在密閉的空間內,400人轉瞬之間被活活「烤熟」,整個建築仿佛都化身為巨大的「焚化爐」,以至於災難發生後近一個禮拜,事故地周圍的空氣裏,都還彌漫著一股若有若無的烤肉味!

據幸存者回憶,淒厲的哭喊和尖叫伴隨著火舌,在夜總會的大廳回響著,就像死神奪命的前奏!那麽,這場聳人聽聞的災難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椰林夜總會

1942年11月28號,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市,本應是再平靜不過的一天。

像往常一樣,有十幾艘船停泊在船廠或波士頓港附近的輔助碼頭進行檢修,之後繼續開赴二戰的太平洋戰場。檢修過船只之後,海軍的後勤士兵們,都會三三兩兩的外出找樂子,有的人打牌,有的人看球賽。

唯一與眾不同的是,當天是個周六,還是當年感恩節前的那個周末。這麽一個小長假,對於總是沒有空閑和休息時間的軍官、士兵們來說,絕對是個跟約會物件共進晚餐、喝酒和跳舞的好機會!

那麽,他們會去哪裏呢?當然是著名的椰林夜總會了,在波士頓,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比椰林夜總會新開的「熱帶風情休息廳」更適合男女情人幽會了!

椰林夜總會,是在1927年,由兩位樂隊指揮——米契·艾爾珀特和雅各·勒納爾——合作開辦的,就位於皮埃蒙特街的17號,並從皮埃蒙特街一直延伸到肖穆特街。椰林夜總會的前身是車庫和倉庫的綜合體,之後兩位樂隊指揮在這裏加蓋了混凝土建築,終於把這改造成了一個一層半高的、蜿蜒曲折的夜總會式建築,裏麵包含了餐廳、酒吧、休息室。

然而,椰林夜總會開了沒多久,就成了當地黑手黨經常光顧的場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黑社會聚集地。因此,在1931年,椰林夜總會被賣給了一個叫做「波士頓查理」的黑幫老大。

然而,這位查理老大才接手了椰林夜總會沒幾年,就被人槍殺在了另一家夜總會、也就是美國棉花俱樂部的男廁所裏。於是,椰林夜總會的所有權,就被轉贈給了查理的律師——巴尼·韋蘭斯基。

韋蘭斯基為了賺更多的錢,一直試圖改變椰林夜總會裏都是黑幫的形象,他長袖善舞,一面和黑幫保持交流,一面又跟當時波士頓市的市長莫裏斯·托賓搭上了線。就這樣,椰林夜總會在韋蘭斯基的運作下,成了波士頓一個黑白通吃的著名社交俱樂部!

韋蘭斯基雖然很有經商頭腦,但他又是個很在乎蠅頭小利的人,在員工看來,他是個非常嚴厲的老板,員工做錯了事,他恨不得把所有的薪資都扣掉!同時,他還違法雇用青少年作為廉價勞動力,找街頭的混混充當夜總會的服務員和保鏢。為了防止有客人逃單,韋蘭斯基甚至下令鎖上了椰林夜總會的全部出口,只留下一個旋轉門作為正門,讓客人們出入。

而就在火災發生前一周,韋蘭斯基精心打造的一個新的主題休息室正式對外開放了,這間休息室給客人提供了一個類似在「熱帶海島」環境,頂部用人造革和深藍色的綢緞妝點出了夏季的星空,人們可以在星空下跳舞。還用藤條和竹子覆蓋在墻上,營造雨林的氣氛,就連休息室用餐區的立柱,都被裝飾成了棕櫚樹的樣子,上面掛著椰子形狀的燈具。為了讓這裏更適合男女約會,休息室的窗子都被厚重的窗簾遮擋,室內整體非常昏暗,只有椰子燈能發出些許昏暗的光。

看到這,也許有聰明的觀眾已經註意到了,所有的這些裝飾品,全部都是易燃材料!

一般來講,椰林夜總會最多可以容納460人。但前面提到過,這天是個難得的假日,因此,很多軍官都帶著自己的妻子、情人,來到這裏尋歡作樂。到了晚上,整個夜總會已經是人滿為患了,客人已經高達1000多人,至少是最高容納人數的2倍!

此時,舞池裏多得是熱舞的男女,在昏暗的不知名的角落,可能還有情人在耳鬢廝磨、輕聲呢喃,然而,死神已經敲響了喪鐘,誰都不會想到,這場迷亂的狂歡,馬上就要變為一場震驚全球的悲劇!

慘劇發生

火災大概發生在當天晚上的10點15分左右,當時,在新開放的「熱帶海島廳」裏,年輕的鋼琴家古迪·古德爾,正在人造棕櫚樹環繞的旋轉舞台上表演。

或許是因為古德爾的琴聲實在是美妙,有一位士兵情到深處,竟然開始了跟自己女伴的「深入交流」,為了維護兩人的私密,這名士兵隨手扭掉了離自己最近的一只椰子燈,讓自己和情人完全置身黑暗之中。

然而,這只熄滅的椰子燈被夜總會的酒保發現了,酒保轉頭要求一名只有16歲的侍應生史坦利·托馬舍夫斯基,過去把椰子燈復位,讓燈再次亮起來。

史坦利的身高不夠,他搬了一把椅子去夠黑暗角落裏的燈,由於看不見被扭下來的燈泡,他點燃了一根火柴來照明,之後,他擰緊了燈泡,然後熄滅了火柴離開。然而,就史坦利離開後,一簇細微的火苗在天花板正下方的樹葉上躥了出來!

幸存者約翰·海曼對當時的狀況是這麽描述的:

我看著一名餐廳服務員在我面前10英尺的地方艱難地更換燈泡,他在黑暗中看不見東西,所以他劃了根火柴,火柴立刻點燃了支撐插座的人造棕櫚樹和桌子上方的棕櫚葉。

緊接著,火焰很快就順著棕櫚樹,竄到了天花板上,原本星空深藍色的綢緞,瞬間就成了火焰就好的催化劑,一個個火球開始在天花板上爆炸。服務員們馬上就發現了火情,並開始用水滅火,但火焰還是在大量的易燃材料中愈演愈烈。

沒了辦法,服務員只能絕望的試圖把燃燒的樹葉和易燃的綢緞、從假的「星空」天花板上分離出來,但這些裝飾被撤走之後,直接就露出了原始天花板上的三角形膠合板,火焰又點燃了膠合板,並且順著膠合板沖上了頂層的真天花板和閣樓。

這時候,火星子開始往地上掉落,直接就濺到顧客身上,很多客人身上的衣服都被燒著了。這個時候,大家才意識到火勢已經不可控了,後知後覺的朝門外跑去。

然而,火焰才不會給人逃生的機會,它蔓延的速度遠比人逃跑要快上很多,順著天花板,火勢很快就蔓延到了其他區域、甚至沖上了樓梯,到達了夜總會的酒吧、休息室、中央餐廳和舞池!

不到五分鐘的時間,火焰已經蔓延到了整個夜總會,但這些火舌還不是最致命的,煙霧擴散的範圍遠比火焰要大得多,很多顧客甚至還沒來及逃跑,直接在座位上就被熏倒了。

勉強還有神誌的客人在煙霧彌漫的黑暗中爬行,試圖找到夜總會的出口,他們看不見東西,也越來越無法呼吸,很多人被家具絆倒,在混亂中,跌倒的人基本都難逃被踩踏的命運。

可即使他們努力逃命,就像前面提到的,除了一個旋轉正門,其他的出口早就已經被老板韋蘭斯基給堵住了,他甚至連員工通道都沒放過!再加上夜總會裏的門多半都是向內側開的,一群逃命的人蜂擁而至,直接把門向外側擠壓了過去,導致很多房間的門直接卡住、無法開啟。

於是,倉皇的顧客們只能朝著旋轉正門湧去,可我們都知道的,這種旋轉門平時轉到就很慢,更何況突然一大群人擠過來。可想而知的,這道唯一的求生之門,就這麽被瘋狂的人群給堵死了。

此時,整個夜總會完全成了個封閉的「焚化爐」,裏面是一兩千度的熊熊火焰,炙熱到能灼傷呼吸道的空氣、絕望這哭嚎的將死之人,而外面,是最開始僥幸逃出去的那批人。

他們大多都是帶著朋友和伴侶一起來的,在逃生中很多人都走散了,而大機率的,這一走散就是天人永隔,隔著一道旋轉門,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至親之人被烈火吞噬……

無力地救援

波士頓消防局的人來的很快,被困在夜總會裏的人一開始也寄希望於消防員可以拯救他們,可他們不知道的,所有救援人員此時只能站在夜總會的各個入口處發呆。因為火勢實在是太猛烈了,有的火舌甚至已經穿透了門,所有的門都被燒的通紅,沒人敢輕易接近。消防員們只好先撲滅門上的大火,用水拼命的冷卻門板之後,再能嘗試著把門開啟。

等到好不容易開啟了門,即使早就做過心理準備,那慘烈的現場,還是讓救援人員為之心悸——就在旋轉正門背後兩側,堆滿了層層疊疊的焦屍,這些人很多都不是被燒死的,而是被煙熏死的,不過,也有一部份人最初沒有被熏死,懷著僥幸等待著救援,然而,他們很快就知道了,有時候被熏死,或許是一種更加幸福的死法,因為那時殘酷的大火、正朝著他們張牙舞爪的沖了過來……

因為遇難者太多,碼頭的士兵和附近酒吧的店員們紛紛跑來幫忙,陪著消防員一起把一具具屍體拖出來,並搶救那些重傷的幸運兒。很多重傷的人幾乎都是全身深度燒傷,人們甚至無法從成堆的屍體裏分辨出誰是幸存者。

因此,無論是燃燒的屍體,還是那些還活著的人,都被澆上了冰水。一些受害者因為剛剛吸入了太熱的煙霧,此時又突然吸入冷空氣,肺部無法適應,當場死亡。

清理到起火點的「熱帶海島廳」,消防員還發現幾名死亡的客人就坐在座位上,手裏還拿著飲料,可想而知,他們幾乎實在一剎那就被大火和有毒的煙霧淹沒了,甚至沒有時間移動。

最終,這場大火共計奪去了492人的生命——這一數位甚至超過了該建築的最高承載人數,相當於當晚在場的每兩位客人中,就有一位死亡!

直到今天,椰林大火仍然是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夜總會火災和第二致命的單體建築火災事件,僅次於1903年芝加哥易洛魁劇院那場奪走了602人性命的大火……

是死是活

在這場大火過後,救援人員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確認遇難以及生還者的名單。於是,在波士頓市那幾天的報紙上,充斥著官方的死者名單,以及很多死裏逃生的故事。

椰林的員工們逃生率比顧客要高出很多,因為他們更了解夜總會的地形,樂隊裏的很多人直接跑到了地下室,從地下室的窗戶爬了出去;收銀員珍娜特·蘭佐尼、藝人古迪·古德爾、三名調酒師以及其他幾位員工則是逃進了廚房,他們躲進了冰箱裏避難,直到大火被完全撲滅。

海岸防衛隊隊員克里福·強森也是幸存者之一,他當天至少四次回到夜總會裏尋找他的約會物件,這讓他渾身55%的皮膚三度燒傷,但他依舊頑強的活了下來,成為了迄今為止本次事件中傷勢最嚴重的幸存者,在醫院呆了21個月,做了幾百次手術後,強森和負責照顧他的護士結了婚,回到了他的家鄉密蘇裏州,不過,或許冥冥之中天註定,14年後,他還是在一場車禍中被燒死。

但著名的電影演員巴克·瓊斯就沒有那麽幸運了,當天他正和制片人、經紀人一起在椰林夜總會辦派對,事發後,他被發現倒在桌子下,嚴重燒傷,在被緊急送往醫院兩天後因傷勢過重而死亡。

還有很多遇難者因為嚴重燒傷,根本無法辨別身份。波士頓海軍指揮官辦公室和各地的哨所收發了無數封電報,詢問波士頓周邊地區各軍營裏有沒有失蹤的軍官和士兵。像駐紮在哈佛大學海軍通訊學院的軍官約翰·鮑爾,他在椰林火災發生後三天都沒有出現,同伴們很著急,直到8天後,人們在遇難這裏認出了他的徽章,這才確認他已經遇難。

災後反思

如此慘烈的災難,立即就引起了全球範圍內的議論,大家都想知道,誰才是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

可想而知的,當時點燃了火柴的年輕服務生史坦利·托馬舍夫斯基成了眾矢之的,一開始幾乎所有人都在指責這個16歲的少年就是殺人兇手,媒體也對史坦利進行過負面的報道。

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最終的官方報告上顯示,憑借現有證據,根本無法得出史坦利的行為導致了椰林火災的結論!事實上,椰林大火最終的起火原因,在官方檔上只落下了四個字——原因不明。

這種結果當然無法服眾,沒了辦法,當時波士頓市長莫裏斯·j·托賓只能公開承諾,會繼續追查下去,然而,此時莫裏斯的話卻已經沒有人相信了,他和椰林所有人韋蘭斯基交往甚密的訊息不脛而走,引發了大眾對於莫裏斯包庇韋蘭斯基修建違章建築、不合理擴建、消防安全不合規等問題的強烈討論。

而最後的調查也指出,韋蘭斯基在翻修和擴建夜總會時,無視了城市建築標準和授權程式,如果夜總會的門能向外開,至少能有300人幸免於難。

最終,檢察院對韋蘭斯基提起了訴訟,指控他未能遵守建築標準,允許房屋過度擁擠,導致了椰林數百人死亡。1943年4月10日,陪審團判定韋蘭斯基犯有19項過失殺人罪,判處其12至15年的監禁,然而,韋蘭斯基只蹲了三年的監獄就在1946年因病獲釋,可他剛恢復自由沒幾個月,就一命呼呼了。

除了尋找罪魁禍首,椰林大火也促使了美國消防法案的改革,在火災一年後,美國頒布了公共設施法律,禁止懸掛易燃裝飾,以及設定向內擺動的出口,並要求各個安全出口的標誌必須始終可見。新法律還要求用於出口的旋轉門必須在兩側至少有一扇正常的向外擺動的門,緊急出口不能以任何理由被鎖住。

除此之外,波士頓還規定,以後任何機構都不可以取名為「椰林」,從此往後,波士頓便再也沒有「椰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