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國運來了誰也擋不住!100年前隨手簽的條約,100年後價值無可估量

2024-09-08國際

大家是否知道,中國在北極還有塊地。

這地是100年前隨手簽的條約裏送的,在100年後居然擁有了無可估量的價值。

所以說,國運來了誰也擋不住!

一紙協定,時也運也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加快,北極地區的冰川融速也隨之變快,北極地區的戰略性日益凸顯。

冰層消融後的北極不再是千裏冰封的荒涼之地,其資源、航道、軍事價值,引起了多國在北極的爭奪與賽局。

對於中國而言,北極的極地氣候系統會影響中國的氣候變遷。

舉個例子來說,吹向中國的冷空氣主要來源於北極,2008年南方城市經歷的那場百年不遇的雪災就是來因北極的寒流所致,對中國的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另外, 北極也擁有著極為豐富的漁業、生物、稀有金屬礦產等資源。最讓世界各國眼熱的是,北極蘊藏著石油、天然氣、礦物資源。

在2007年的北極檢測和評估計畫中,科學家明確表示, 北極藏有非同小可的石油資源。

那一年的北極向世界提供了十分之一的石油。

此外,美國科學家在實地勘測之後得出結論,北極的天然氣儲存量是占到世界未探明 天然氣總量的25%。

當這些資源疊加在一起之後,也讓北極變成了「第二個中東」,一定在將來會引來能源爭奪之戰。

所以中國的科考人員,也想去北極進行實地考察一番。

可是異國的科考活動是需要得到對方國家授權的,現今的北極是被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八國瓜分,如此來看,似乎北極之行要泡湯了。

但現實竟然是,中國人可以不用授權進入北極,這還要多虧了100年前那隨手一簽的協定。

1925年,這個時期的中國正處於北洋政府的反動統治之下。

這一年,法國突然安排了代表不請自來地拜訪了北洋政府,提出想與之共同占領北極的一塊地。

面對這個慷慨的「邀請」,北洋政府當然心動,但卻也不敢輕易地就這樣相信法國人的話。

於是,便派人找來了一張世界地圖,去確認是否真的如法國人所說,在北極有這樣一塊地。

查驗過後,北洋政府確認了這塊地,也就是 「斯瓦爾巴群島」 的存在。不過此地距離中國足有3000公裏,北洋政府覺得占為己有的意義不大。

可卻也不能拒絕法國人的邀請,就在這半推半就中簽下了【斯瓦爾巴條約】。

或許北洋政府怎麽都不會想到,這塊地在如今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說,運勢來了,是擋也擋不住。

潛力巨大,備受關註

北極地區,是指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區域,包括北美洲北部、歐洲等永久的凍土區。科研人員進行過勘測, 北極的總面積超過了2100萬平方公裏,占據地球總面積的4%。

位於北極圈內部的陸地和島嶼,分別歸屬於俄羅斯、美國等8個環北極的國家。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規定,北冰洋應該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資源,但是在環北極國家卻認為,這是他們的私有資源。

關於北冰洋是否屬於國際公海,也成了環北極國家和其他國家爭執不下的問題。

另外國際科學家指出,紅海以北的蘇伊士運河通行能力已經飽和,在近幾年來屢屢出現擁堵的現象。因而,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起了北極的航道。

在蘇伊士航線中還有海盜等威脅,但北極航道卻沒有。

一旦開發起來,這條航道極大地縮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距離。 不少專家認為,北極航道是低成本,高效率的黃金水道。

所以,在很多野心勃勃的國家看來,北極的每一塊地區都將是必爭之地。

雖然關於北極中的區域究竟該歸屬於哪國的問題,暫且還沒有形成最終定論, 但【斯瓦爾巴條約】卻能夠證明,中國是有權在此地自由開展活動。

另外條約中指出,斯瓦爾巴群島是北極地區中的唯一非軍事區,擁有絕對的中立性。這就意味著那些虎視眈眈的國家,只能去垂涎群島之外的無主之地。

可在1991年之前,新中國是沒有意識到在北極還有這塊領土的存在。 這其實是因為北洋政府並未把當初和法國人一起簽的協定當回事,因此這份歷史也就此被時間暫時封存了起來。

幸好,那時的中國科研人員受邀參加了前蘇聯組織的 北極科考活動

登上考察船之後,前蘇聯的葉新教授將一本英文與挪威文對照的【北極指南】,贈送給了中國科研人員 ,並詳細地介紹了前蘇聯會如何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科學站的事宜。

在這本書中描述了挪威政府對斯瓦爾巴群島的管理。

在繼續翻閱的過程時,中國學者驚訝地發現原來早在1925年,這裏就與中國簽署了協約。所以,中國是有權在斯瓦爾巴群島建立科學考察站的。

於是,中國科研人員主動聯系了挪威政府,去將北極建站的事情真正落地下來。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與挪威政府和大學簽署了協定,也加入了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

在走完了這一系列漫長的章程後,中國在1997年得到了挪威的同意,歡迎中國去斯瓦爾巴群島。

看到這裏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麽中國要提前征求挪威的意見呢? 這是因為從世界版圖上來看,斯瓦爾巴群島是屬於挪威最北陸界的國土。

【斯瓦爾巴條約】只是一份協定,其承認挪威對此地有完全的主權。 而那些簽署了這份協定的國家,有資格自由地進出這裏,從事正當的商業或者生產活動。

積極切入,力爭北極

2001年,中國科學探險協會收到了挪威駐中國大使館邀請中國去建站的函件後,便開始著手準備起了建站的一系列事宜。

為了選擇一個合適的位置,中國的科學專家組去了兩次, 最後決定在朗伊爾賓建站, 朗伊爾賓是世界上距離北極最近的城市。

至此,五星紅旗便在此地飄揚。

雖然建站了,可中國的北極之爭的難度還是很大。

美國在2001年的時候,曾對中國做過一份戰略調查報告,其中標註了中國破冰船和飛機數量是低於其他爭奪北極的國家。

進入北極地區的飛機,必須能夠在冰面和水面上的起降能力有著較長的滯空時間。 所以,一般的飛機是無法在北極進行作業的。

除了裝備相較於美國有所欠缺外,中國也發現,那些環北極國家一直在「抱團「,對其他國家嚴防死守。 這些國家聯合起來,企圖利用地緣上的優勢,將北極打造成它們的內海。

另外,這8個國家為了防止其他國家透過經濟、軍事等途徑染指北極,居然以保護北極環境為理由,提高了其他國家介入北極事務的門欄。

舉個例子,美國在2009年向世界宣傳,想要進入北極,就先得像美國一樣,駕駛生物燃料驅動的環保型艦隊。

美國此舉的野心很明顯,就是用環保借口將其他國家的艦隊擋在北極之外,從而獨保其在北極的軍事力量。

因此,雖然中國透過【斯瓦爾巴條約】建立了極地科考站,但真正參與進北極的事務中還是麻煩多多。

可辦法總比困難多。中國也在積極地尋求應對之策,比如加強對北極的科學調查研究,以此弄清北極氣候變暖會對中國生態、經濟等領域造成的影響,為中國的北極戰略提供科學的支持。

此外,中國也在將北極納入到國家外交戰略的布局中去。 與此同時,中國也在與北極國家和與北極相關的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嘗試用「近北極」的概念去接近。

這也是由於中國不是8國之一,在北極活動中缺乏直接有力的立足點。

另外,中國也在用科學研究、環境保護等切入點,主動地加入到北極的政治實踐活動中。

盡管環北極國家想獨吞掉這裏,但此地惡劣的環境讓勘探、挖掘和運輸成本變得無比昂貴。 所以,就算它們有這樣的野心,卻也沒有如此龐大的資金。

中國認為,或許這也是在日後讓環北極國家同意合作的一個契機。

作為世界上第二的經濟體, 中國有能力也有義務,組織並帶動其他國家一同參與到北極的合作發展和資源維護中來。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始終會以和平共處,資源共享的原則開展合作。

由於北極的影響力會放射線全球,在關系到全世界人們的福祉問題上,中國覺得只有「互利」才能夠「共贏」。

雖然現在的北極國家還很排斥其他國家來到北極,但中國也還是依靠著100年前的那一份隨手簽下的協定進入了此地 ,並且也在努力地在北極之爭中獲得話語權,去維護中國在北極的利益。

並且這些年來,中國國運是真的好,很多曾經不起眼的小決策,都會產生多年以後的蝴蝶效應。

當然了,發展也不只靠運氣,更多的還是一代又一代祖國人才的付出和努力,加之鋪天「國運」,才造就了越來越好的今天!

參考資料:

中國知網【主權獨享 共同開發——斯瓦爾巴群島爭端的化解及其啟示】劉金源、楊義成

中國知網【【斯瓦爾巴德條約】與中國的北極權益】盧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