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頂級奈米科學家或將赴港求職,「恐華癥」扼殺美國核心競爭力

2024-08-31國際

川普的「中國行動計劃」後勁十足,美國政客的「恐華癥」持續發酵,要把土生土長的美國頂尖科學家都逼到中國了。

這位科學家名叫察爾斯·利伯蘭,曾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助理教授,後長期任教於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並擔任系主任。他是奈米電子學和奈米光子學的泰鬥級人物,發明了化學力顯微鏡,還將奈米電子學套用到了生物醫療領域,用於檢測癌癥標記蛋白和腫瘤酶活性。2020年,他因與中國高校合作,並參與了相關計畫,被急於完成KPI的美國司法部盯上,最終在2021年被判有罪,不得不接受為期兩年的「監外看管」,其中的前半年,甚至被要求「禁足(housearrest)」,不能出家門半步。而在遭到美國政府迫害之後,這名頂尖科學家最終決定,要在中國繼續自己的學術生涯,很可能今年秋天就要跳槽到香港大學擔任教職。

提到「中國行動計劃」,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2018年川普在任期間啟動的計劃,主要內容是針對華裔科學家,以及和華裔科學家有聯系的其他美國頂尖人才發起「獵巫」行動。川普政府給各地司法部提出了「KPI」,要求每年至少提出一項針對有關人士的司法訴訟,抓捕所謂的「學術間諜」。僅2021年一年,該計畫就發起了至少15起涉及中國的訴訟,涉及南伊利諾大學、佛羅裏達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多所美國頂尖高校的科研人員。

當然,後來美國也發現事情的發展不對勁了。在KPI的壓力下,美國司法部不斷將調查擴大化,在美國學術界內部形成了巨大的寒蟬效應,導致大批華裔科學家最終選擇離開美國。根據史丹佛大學的報道,自該計畫啟動之後,超過三分之二的美國華人科學家都決定中斷在美國的研究,到中國繼續自己的學術生涯。今年,主導了多項有關調查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承認,該計畫嚴重惡化了美國學界的學術氛圍。

拜登走馬上任後,在2022年叫停了這項計劃,但由於美國政界的「恐華癥」持續發酵,各種反華言論層出不窮,華裔科學家依然會擔心會搞出「中國行動計劃2.0」。如今,新一屆大選臨近,眼看川普又要卷土重來,美國學界人心惶惶。像察爾斯·利伯蘭這種曾經被迫害過的,就更不願意留在美國,等著FBI上門把自己當成業績了。

察爾斯·利伯蘭的出逃,是當下美國在「科技戰」中節節敗退的一個縮影。美國政界「恐華癥」泛濫、將一切問題政治化的極端氛圍,正在扼殺美國核心競爭力,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上世紀的美國,靠著在一戰、二戰期間吸收全球頂尖科學家,一舉成為了「世界燈塔」,引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如今的美國,正在失去這種開放包容的心態,走上了「閉關鎖國」的邪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美國將自己封鎖成為一座孤島。拜登的「小院高墻」,圍起來的,不是中國,而恰恰是美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