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正值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期間中印兩國傳出好訊息,那就是中印邊境有關問題達成解決方案,特別是中印喜馬拉雅邊境巡邏協定,有助於實作中印兩軍脫離接觸,進而實作中印邊境真正和平。
明眼人都知道,自從2020年6月中印兩軍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沖突之後,拉達克局勢升級,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印雙方都增加邊境相關區域軍事部署,雖然後續邊境多輪談判後,中印都有撤軍動作,但是雙方對峙軍隊依然有五六萬人。
五六萬人規模的長期對峙,一個巡邏過程中的擦槍走火,中印之間就可能爆發沖突,所以此次中印邊境巡邏達成協定,意義至關重要。
那麽,之前一直不想和中國和解,還妄圖蓄意制造沖突的印度,為什麽在邊境問題上向中國做出讓步呢?
一個直接原因,中印邊境問題上經過四年的對峙和消耗,印度耗不起了,印度基建能力和中國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的。要知道,高原海拔地區,更好的基建能力就意味著更好的後勤保障,印度明顯耗不過中國,再這樣對峙下去,印度就要被耗幹了。
一個客觀原因,如今的國際局勢,印度想要挑起中印邊境沖突,討不到任何好處。四年前,印度借著新冠疫情、中國將重心傾註台海、中美賽局加劇的勢頭,可以在中國西部邊境興風作浪,想要趁機吞並中國領土,但是現在這樣的國際環境已經沒有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真相,那就是印度需要中國。
印度政府七月下旬釋出的「未來經濟展望」中,明確提出印度想要振興制造業,必須引進中國的供應鏈,擴大接受中國投資,因為從化學原料、塑膠制品再到汽車零部件、電子裝置、藥品原料等等,印度都依賴來自中國的進口。
換句話說,莫迪想要助推印度本國制造業升級,保持經濟高速發展,必須引進中國的外資和技術,否則根本成功不了。
可是,如果中印邊境問題不解決,不僅會耗費印度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維持對峙局面,也會讓中資企業對印度望而卻步。現在印度轉向,無疑有助於增加中資投資印度的信心。
那麽,怎麽看待莫迪的這一層打算?
還是那句話,聽其言,觀其行。對於印度的營商環境,中國企業還是要留個心眼,畢竟曾經印度一口氣禁止二百多款來自中國手機套用軟體,並對中國企業投資印度進行嚴密審查,已經說明一些事情。印度政府對中企政策延續性如何,還有待考量!
其實,只要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沒有什麽大事情,無論是印度,還是美國,亦或是菲律賓,都不敢借機生事,還是要保持發展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