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訊息網4月21日報道,美國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體平台X網站上宣布,由於「必須處理與特斯拉相關的事務」,他會把原定於4月21日至22日對印度的存取推遲到「今年晚些時候」進行。就在馬斯克宣布這一決定幾個小時之後,印度財政部長尼爾瑪拉·塞塔拉曼表示,印度致力於制定政策吸引大公司投資。
她在回答相關問題時說:「已經制定吸引投資的政策。我們希望制造商和投資者來到印度,不僅為印度生產,也為出口生產。我們將努力透過政策吸引制造商和投資者。」
最近這段時間,由於馬斯克準備存取印度,印度社交媒體是一片熱火朝天。甚至有人連特斯拉在哪個州建廠、要投資多少錢,都說得頭頭是道,言談之間印度馬上就要超越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要爆火了。就連印度官方也親自下場,批評了一波【環球時報】,說這家中國媒體「酸葡萄」,看到馬斯克要來印度投資,中方吃醋了。
然而,就在馬斯克訪印的前一天,其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不來了。剎那間,印度社交媒體集體失聲,一向傲嬌的三哥,突然被整得有點懵。
其實特斯拉早在多年前就開始接觸印度,想要進軍印度汽車市場,畢竟印度有著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在汽車的消費市場上有著巨大的潛力。但是這個事情卻遲遲沒有進展。這倒不是特斯拉誠意不足,而是印度本身的問題——高昂的關稅。
印度為了保護本土的汽車企業,對海外進口車征收的關稅非常重,這也就意味著國際車企想要進入印度的成本非常高。另外印度對電動車並沒有比較利好的政策,高昂的關稅意味著高昂的價格,而同樣的價格,大部份人還是會選擇油車而非電動車。
馬斯克和莫迪都處於關鍵時刻。特斯拉本可以利用在印度的聲明來安撫投資者,此前該公司股價連續數月下跌,4月15日又傳出將在全球裁員10%以上的訊息。特斯拉將於美東時間下周二公布季度業績,預計馬斯克將面臨分析師提出的尖銳問題,包括銷量下降、來自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加劇以及特斯拉未來關鍵產品的命運。媒體4月5日報道稱,特斯拉暫停了人們期待已久的平價電動汽車Model 2的研發。馬斯克回應稱媒體「在撒謊」,但沒有指出任何不準確之處。他沒有進一步談論新車型。
最近一段時間,馬斯克在推特發文表示對經濟狀況不樂觀,特斯拉需裁員約10%,且將暫停全球招聘。若按照特斯拉目前的全球員工14.5萬人測算,此次裁員合計1.45萬人,預計為特斯拉自2017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據悉,特斯拉本次裁員的範圍並不局限於北美地區,歐洲和亞洲也有涉及。其中,中國市場中,裁員範圍涉及多個部門,部份部門已裁員完畢,銷售人員是「重災區」。在馬斯克宣布裁員訊息後,連日來,特斯拉股價持續下跌。曾經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的特斯拉,如今市值已經不到5000億美元。
去年印度整個汽車市場的銷量為508萬輛,按照30%的滲透率推算,到2030年印度需要擁有150萬輛電動車。可是目前全印度的充電設施嚴重匱乏,更不用說其電網系統脆弱,偷電現象猖獗,根本無力支撐起大規模電動車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作為電動車制造業的上遊產業,印度在動力電池、智慧系統等關鍵領域顯然遠遠落後於中國。馬斯克期望在印度建立起與在美、中兩地工廠等同水平的自主研發和生產體系,並吸引配套企業一同赴印,這顯然是一個遙遙無期的美好願景。
印度官媒還罕見的批評了【環球時報】,稱這家中國官媒「酸葡萄」,看不得印度的好,阻撓馬斯克赴印設廠。然而真相是,【環球時報】的編輯出於職業需要,就事論事而已,並未有任何不良想法。你能想象連建造充電樁都困難的國家,會標榜自身為全球電動汽車制造業大國嗎?說實話,馬斯克不投資印度還好,就怕在莫迪政府的一頓忽悠下,徑直鉆進了「外資墳場」的口袋陣。
馬斯克的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的布局一直備受關註,特斯拉在印度市場的布局,不僅涉及到企業自身的發展,更關乎到清潔能源和永續發展的大局。對於馬斯克推遲存取這一舉動,外界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解讀。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特斯拉在印度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導致了此次行程的推遲;也有人認為可能是馬斯克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所以才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不管是什麽原因,這都讓人不得不思考,特斯拉在南亞地區的發展究竟會走向何方。
對於印度來說夢想與現實之間有著無法跨越的鴻溝。如果真的簡單,那麽所有國家都能有機會成為「新能源電動」大國。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復雜程度並非印度政府所想象的那麽簡單,車的內部更是涉及到電池、電機、電控、車載主題、雷達以及各種高科技演算法等等。縱觀全球,能夠獨立生產任何型號電動車的國家,目前只有中國一家。這源於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起步相較於美歐等國家早了至少10年。而印度現在的狀況是,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僅僅只有2%,本土電動汽車產業一片空白。
印度政府似乎對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有著過高的估計。在面對特斯拉投資落空的情況下,印度官方竟罕見地批評起了【環球時報】,指責其阻礙馬斯克對印投資。這種自視甚高的態度,讓人不禁對印度的真實實力和國際地位產生質疑。
事實上,印度的人均GDP僅為2000美元左右,遠低於許多開發中國家。盡管印度政府一直吹噓自己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已開發國家,但現實卻是殘酷的。印度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了印度的發展。
據環球網報道,在4月19日,印度議會大選拉開序幕,一直要持續到6月4日才結束。這也是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選舉,預計將有9.64億人參與投票,占世界總人口的八分之一。從最新民意調查情況看,現任印度總理莫迪占據絕對優勢,其國內支持率一直維持在70%以上,基本沒有挑戰者。然而,原本被認為沒有懸念的印度大選,卻出現了一個重大變數,那就是多達27個在野黨選擇聯合,組建了一個「反對黨聯盟」,由前執政黨國大黨領銜,與現執政黨印人黨進行交鋒,發誓要從莫迪手中奪走總理寶座。
印度人民院選舉投票首日,印度總理莫迪親自現身造勢。印度報紙【Mint】報道稱,在19日投票當天,莫迪來到北方邦的阿姆羅哈縣進行競選造勢,為印度人民黨(印人黨)拉票,並繼續抨擊印度國民大會黨(國大黨)。同一天,印度一些投票站發生騷亂。
據多家印度媒體報道,大選投票首日並不平靜。印度News18報道稱,西孟加拉邦投票當天發生騷亂,印人黨和西孟加拉邦的執政黨草根國大黨工作人員發生沖突,現場出現了扔石頭、焚燒辦公室等暴力行為。
與印度隔海相望的馬爾地夫近期也有大的變動,4月21日,馬爾地夫舉行了議會選舉,馬爾地夫總統穆伊茲代表的人民國家大會黨占得頭籌,穆伊茲總統所屬的「人民國民大會黨」大獲全勝穆伊茲是親華派,為了擺脫莫迪政府對馬爾地夫的控制,主張加強與中國的國際合作。眼看大選已經開始,莫迪政府不得不開始了「自救」,對內莫迪政府逮捕了反對黨領袖,對外,莫迪宣布將在拉克沙群島建造海軍基地,該海軍基地距離馬爾地夫不過130公裏的距離。
穆伊茲在2023年當選總統的時候,就直接表示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還在2024年3月5日,直接與中國簽訂了軍事合作,中國也是承諾向馬爾地夫提供軍事援助。
馬爾地夫總統穆伊茲還直接驅逐了印度在當地的駐軍,這下態度就很明顯,就是「親華」。馬爾地夫與中國之間加強合作,也是有利於中國的「珍珠鏈」戰略的順利實施。而且馬爾地夫一直都是中國「一帶一路」上的必經之路,馬爾地夫「親華」也會加強中國的貿易。印度媒體知道馬爾地夫的「親華派」取得勝利,也是紛紛表示這是印度的大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