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繼續拱火?北約「錢」景不妙

2024-07-10國際
在美國東部時間9日開鑼的北約華盛頓峰會上,「支持烏克蘭」和「威懾俄羅斯」成了兩大關鍵詞。而凝聚並展現32個成員國的「挺烏制俄」決心則成了重要任務。
不過,完成這個任務相當不易。因為在北約要為美國「卸擔子」的新形勢下,美國的歐洲盟友們恐怕會在「錢」的問題上遇到新麻煩。
「這暴露出西方的脆弱性」
俄烏沖突爆發至今,北約國家大概每年為烏克蘭提供400億歐元(約合4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美國占到一半。
而西方媒體和智庫早就提醒,雖然北約一直想證明它對烏克蘭的支持不會受到11月美國大選的影響,但如果川普真的重返白宮,歐洲能否像他希望的那樣承擔更多援烏責任尚未確定。
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官網文章截圖
考慮到美國政治前景的不確定性,即將卸任的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多次強調,援助烏克蘭不能依賴個別成員國短期的自願貢獻,而應基於北約的長期承諾。
為此,在今年4月4日北約成立75周年當天召開的北約外長會上,斯托爾滕貝格提出一項未來五年向烏克蘭提供總額1000億歐元、由各成員國按各自經濟體量分攤的對烏長期軍事支持計劃。
這相當於平均每年援烏200億歐元,大致是除美國外其他北約國家共同出資的水平。但出錢的期限被定成五年,意在確保「長期性」。
路透社報道截圖
不出所料,此提議立即在北約內部引發廣泛質疑,只得到了32個成員國中「挺烏」熱情最高的英國、波蘭和拉脫維亞的支持。
大多數國家認為,北約無權強制成員國出錢為烏克蘭提供軍援。
無奈之下,斯托爾滕貝格上個月「降低標準」,把「未來五年援烏1000億歐元」改成了「未來每年援烏400億歐元」。
這也是本次北約峰會預計將達成共識的「成果」之一。
表面看來,似乎按年計算,新數目比原數目翻了一倍;但實際上,根據斯托爾滕貝格的解釋,這400億歐元只管明年一年,以後能不能年年照此辦理還不好說。
彭博社報道截圖
在英國【金融時報】看來,這個為期一年、總額400億歐元的援烏計劃只是一個「有限的支持方案」。
該報報道稱,鑒於美國、法國、德國等「一些北約最重要的成員國」紛紛陷入國內政治動蕩,這些「結構性變化」破壞了北約打算在其成立75年之際向烏克蘭提供堅定支持的努力,並暴露出西方在繼續援助基輔問題上的脆弱性。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截圖
「歐洲國家不該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另一個堪憂的「錢」景,是如何在維持對烏軍援的同時,增加北約的國防預算,以便所有成員國都能實作軍費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的目標。
在北約峰會召開前的新聞釋出會上,斯托爾滕貝格重點宣介了北約國家的「能力建設」成就:32個成員國中有23國將在今年實作軍費達標;此外,除美國外的北約國家今年軍費開支總額將同比增長18%,達到幾十年來的最大增幅。
「與此同時,盟國正在認真對待分擔責任的問題。」
北約官網截圖
事實表明,歐洲確實在用實際行動為美國「分憂」。
有美媒援引白宮官員的話說,對於美國來說,軍費開支達標的北約國家大幅增加是好事,因為它們正在花更多的錢購買美國的武器彈藥,這相當於「把美國的經濟繁榮與對北約的貢獻聯系起來」。
這名官員稱,考慮到川普曾威脅說,除非歐洲國家加大對北約的貢獻,否則他重返白宮後將讓美國結束北約,「這一點(其他北約國家提高軍費並用其購買美國軍火)意義重大」。
美國波譜新聞紐約一台網站報道截圖
但各國軍費是否能按美國和北約希望的那樣繼續增加卻不好說。
有北約官員警告,隨著各國納稅人抵制不斷增加的國防預算,實作上述軍費目標變得越來越困難。
實際上,北約不僅仍有近三分之一成員國未能達標,且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今年的國防開支還出現了下降,就連北約骨幹成員德國也出現後勁不足的問題。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留斯日前抱怨稱,該國2025年國防預算增加額「明顯少於」他所要求的67億歐元(72.5億美元),這「令人煩惱」。
路透社報道截圖
政客們陷在美國和北約極力販賣的安全焦慮中無法自拔,百姓們卻直接感受著西方兩年多的「挺烏制俄」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巨大沖擊。
這場發生在自家門口的沖突讓歐洲失去了能源安全和經濟動能,而作為「盟主」的美國不僅透過向歐洲高價兜售軍火和能源大發戰爭財,還推出連串保護主義政策對歐洲優勢產業大挖墻腳,引發歐洲對自身產業空心化的擔憂。
一味隨美起舞,結果就是惹得民怨沸騰。
日前釋出的「德國趨勢」民調結果顯示,德國民眾對政府工作總體不滿意率升至81%;對政府工作感到「滿意」的受訪者只有19%,而「非常滿意」的一個都沒有。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報道截圖
本月,被外界認為在歐盟內部最務實的匈牙利接任歐盟今年下半年輪值主席國。為此,匈政府確定了輪值歐盟主席國期間的努力方向——「讓歐洲再次偉大」。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日前在接受德國媒體采訪時再次明確表示,歐洲國家不該被美國牽著鼻子走,而應真正實作「戰略自主」。
歐爾班:「我認為,戰略自主意味著要以我們自己的利益為基礎,制定主權外交政策。我想我們應該開始更深入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以歐洲為核心提出更多的政策選擇,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味地追隨美國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