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訊息,近日,中美金融工作群組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第四次會議。會議由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和美國財政部助理財長奈曼共同主持。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以及美聯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部門參會。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會見了中美金融工作群組中方代表團。
據參考訊息援引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道,美國財長耶倫說,美國不排除采取任何措施,包括可能征收額外關稅,以應對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阻止大量廉價商品湧入美國市場。耶倫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受訪時說:「我們擔心,中國在產能嚴重過剩領域的商品可能會大量出口到美國市場……我在與他們的討論中非常明確地指出,這不僅是我們的擔憂,也是其他國家包括歐洲、日本,甚至是新興市場如印度、墨西哥和巴西的擔憂。」
耶倫認為,要想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一方面需要更多國家團結起來,形成一致共識,采取一致行動,對中國的「產能過剩」進行抵制。另一方面,還要嚴厲督促中國政府,必須約束自己的國內企業。在談及美國如何不會坐視不管之時,耶倫表示,在即將召開的20國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她將聯合除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一起對中國代表施壓,要求中國代表必須做出承諾,要求中國政府必須嚴格控制本國企業,對產能進行有計劃的調整,以此避免「沖擊」其他國家的經濟秩序。
中國駐美使館對此予以駁斥。
「誠然,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出口有所增長,但這是國際分工和市場需求的結果。」 據觀察者網援引【南華早報】報道,駐美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指出,供需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往往是常態,「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還要依靠市場按照價值規律進行調節。 」
所謂「產能過剩」,是美國政客操弄對華議程的最新話術。作為著名經濟學家,耶倫近期無視經濟學常識,持續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話題,受到多方駁斥。
據觀察者網報道,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媒體吹風會上對此回應表示,中方對產能問題高度重視,在與耶倫財長的各層級會見會談中均對此作出充分、理性的回應。中方認為:一是應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秉持市場經濟原則和價值規律看待產能問題;二是應結合全球分工和國際市場情況分析產能問題;三是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無助於解決產能問題。
據北京日報報道,近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林劍指出,所謂「中國產能過剩沖擊世界市場」是偽命題,以「產能過剩」為由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只會破壞產供鏈的穩定暢通,拖累全球經濟的綠色轉型和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國始終對產業合作秉持開放的態度,希望有關國家秉持開放的心態,堅持公平競爭,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經貿合作環境,同中國一道,實作互利共贏,推動經濟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發展。
據紅星新聞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供給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不同國家在各自強項產業的產能大一些,在其他產業的產能小一些,這是由各國的比較優勢決定的。只有加強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在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行程中,電動汽車等新能源領域蘊藏著海量市場需求,這將是各國發展的共同機遇。中國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持續提供優質產能,不僅滿足自身高品質發展需要,也對全球應對氣候變遷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重要貢獻。
早在耶倫訪華期間,她就已經大肆炒作所謂的「產能過剩」。而在近日,耶倫再度宣稱,相信解決產能過剩等問題,「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耶倫的表態,看似是站在中方的立場上,但實際上這只是美方操弄遏華議題的一種話術。所謂的「產能過剩」,實際上是美國在制造業等領域失去競爭力,才強行給中方套上的罪名。這是美方將經濟問題政治化的表現,其真實目的就是打壓和遏制中國經濟,以維持美國霸權。
在全球加快綠色產業發展和相應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中國不僅在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為代表的新型產業領域實作技術和生產能力的顯著提升,還日益成為相關產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更加重要的組成部份。但在此背景下,西方一些國家政界和媒體上近期泛起一股汙蔑中國「重演產能過剩」的論調。較之十多年前西方對於中國「輸出產能過剩」的指責,當前這股對華攻擊抹黑主要集中在「高技術」領域,本質上是西方國家在相關行業的國際競爭中顯現出頹勢和無力感。
事實上,西方國家說「中國過剩產能傾銷」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就拿手機來說,中國出口的比例遠低於美國南韓,而汽車的比例也低於德國、日本、南韓國家,但為什麽沒有美國威脅論、日本威脅論呢?究其原因,不過是西方國家政治鬥爭的手段,西方國家如此雙標的價值觀,充分說明了所謂的「傾銷」,只不過是西方國家捏造的「中國威脅論」的變體,實際上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維護他們在全球經濟體中的統治地位。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之一,透過出口滿足亞、非、拉及世界各地人們的需求,降低他們生產生活的成本,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從而促進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發展。因此,希望美西方能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既要考慮其他國家的利益,也要考慮開發中國家的需求和中國自身的經濟利益。中國出口不斷發展確實對美西方國家產生了影響,因為我們打破了他們的壟斷,給開發中國家帶來了實惠。
指責和詆毀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加劇矛盾。相反,我們應該以開放、合作的態度來面對全球產能過剩的問題,共同尋找解決之道。只有透過國際合作,才能實作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推動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已經展現出了積極的態度和行動。我們願意與各國一道,共同應對產能過剩的挑戰,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穩定。同時,我們也希望美國能夠摒棄雙重標準,以更加理性和務實的態度來看待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