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次延長任期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終於迎來了卸任時刻。
由於俄烏戰爭的爆發,原本早該卸任的斯托爾滕貝格卻被西方勢力一直留在這個崗位上。他本人似乎也處於一種消極應付的狀態,基本上是美國說什麽,他就重復什麽,仿佛充當了一個傳聲筒。除此之外,他要麽發表一些毫無實質內容的言論,要麽就幹脆沒有具體的表態。
關鍵在於「熬」字——只要熬到任期結束,便能得到解脫。
如今,斯托爾滕貝格終於熬到了盡頭,言語間似乎再也不必顧慮太多,直截了當地揭露了一個事實。
北約無法向烏克蘭發出邀請。
據報道,斯托爾滕貝格承認,由於盟國之間尚未達成一致,北約目前無法邀請烏克蘭加入。
在過去的兩年中,斯托爾滕貝格多次就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問題發表了意見。他曾指出,烏克蘭的未來屬於北約,強調該國在民主、經濟及安全改革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並表示烏克蘭的加入行程已經是「不可逆轉」的。
從這些表態中可以看出,烏克蘭與北約的關系似乎愈發緊密,加入北約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這不過是在給烏克蘭描繪一個虛幻的前景。
這些表態常常缺乏具體的承諾,導致烏克蘭一直處於一種被懸而未決的狀態。
斯托爾滕貝格即將離任,他也不再遮掩,直接向烏克蘭揭示了真相。
烏克蘭未能加入北約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首先,烏克蘭正與俄羅斯處於戰爭狀態之中。根據北約第五條規定,若任何成員國遭受攻擊,其余成員國必須提供援助。
因此,若在這種情況下接納烏克蘭,將直接使整個北約卷入這場沖突,顯然不可能同意烏克蘭的加入。
其次,從西方的角度來看,烏克蘭在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尚未達到硬性標準。此外,西方國家對烏克蘭內部治理狀況感到不安,因此對其加入聯盟保持謹慎態度。
至今為止,西方對烏克蘭的腐敗問題始終持批評態度,這個借口已經被用了整整十年。
更為重要的是,烏克蘭加入北約是俄羅斯公開設定的一條紅線,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這次俄烏沖突的誘因。
許多北約成員國由於對與俄羅斯關系的擔憂,傾向於避免加劇與俄羅斯的直接對立。尤其是一些東歐國家,雖然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但同時也希望避免激怒俄羅斯,以免引發更大規模的沖突。
從美國的立場來看,將烏克蘭拒之門外顯然更為有利,這樣一來,烏克蘭可以繼續充當代理人的角色,而美國無需承擔過多的風險。但如果烏克蘭成為北約的盟友,要再把它當作消耗品來使用就沒那麽簡單了。
盡管現實異常嚴峻,西方國家仍然持續向烏克蘭傳遞「希望」。
那麽,烏克蘭真的愚蠢嗎?
實際上,烏克蘭方面心知肚明,加入北約並非現實可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繼續與西方合作,演出這場戲。
烏克蘭爭取加入北約,這不僅是一種增強國內外支持的政治姿態,事實上,這一舉動本身也在向西方施壓,促使其不斷升級對烏克蘭的援助。
此外,當與俄羅斯展開談判時,不加入北約這一點也可以作為一個談判籌碼。
從長遠角度來看,烏克蘭幾乎沒有可能加入北約,但這並未阻止西方、俄羅斯和烏克蘭各方不斷圍繞這一話題進行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