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9月13日報道至少自2016年以來,有關外國對美國選舉和公民社會的幹預就已成為美國政治話語的核心議題之一。美國政府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並據此對外國對手進行制裁,指責它們透過宣傳手段制造「分歧和混亂」。
但對於美國自己在海外的宣傳行動,華盛頓顯然有不同的觀點。9日,美國眾議院以351票同意、36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透過了一項授權法案。該法案將在未來五年內向美國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署撥款逾16億美元,其用途包括資助世界各地的媒體和「意見領袖」,以打擊中國在全球的「惡意影響」。
這是一筆巨大的支出,約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年度營運支出的兩倍。如果該法案成為法律,也意味著聯邦政府在國際影響力行動上的開支將大幅增加。雖然很難計算出美國各部門影響力行動的全部開支,但美國資訊工作的主要協調機構——國務院全球接觸中心——當前的年度預算不足1億美元。
美國政府就中國在世界各地的行為公開且強有力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本身並沒有問題。但這項法案的內容並不僅限於此,而是對外國「獨立媒體和公民社會」以及其他資訊傳播行為提供資助。
事實上,這已經是慣例。可能在實施該法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全球接觸中心將一半以上的預算用於資助此類活動,同樣將發揮主導作用的美國國際開發署也把向外國媒體和公民社會組織提供資助作為其工作的核心內容。該法案將加強這些資助計畫。
關鍵在於,該法案似乎沒有要求美國政府對外國媒體的資助需對外國公民保持透明(但要求向某些美國國會委員會報告資助資訊)。因此,它可能被用於資助秘密的反華資訊行動。
這類反華資訊行動可能涵蓋外國廣泛的基本政治問題。法案中「惡意影響」的定義極其寬泛。例如,計畫資金可以用於資助任何強調中國在外國的經濟和基礎設施投資「負面影響」的行動,也可以用於散布針對參與建設港口、道路或醫院的中國承包商的政治資訊。
不難想象,在美國國內關於中國國際角色的辯論中,美國所資助的外國媒體的報道會被用作證據,甚至被用來攻擊美國國內那些與白宮所宣揚的對華強硬立場不同的觀點。在川普擔任總統期間,全球接觸中心支持對批評川普伊朗政策的美國人進行攻擊。最近,國會保守派稱,全球接觸中心主張對不同意拜登外交政策的保守派聲音進行審查。
該法案的壓倒性投票結果是華盛頓氛圍的一種體現:我們批評其他國家從事秘密活動,但當我們自己也投身於此時,似乎就無視了美國價值觀和利益所面臨的風險。
本文由美國「治國方略」網站9月12日刊登,原題為【美國眾議院批準16億美元用於海外反華宣傳】,作者是美國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研究主任馬庫斯·史坦利。(編譯/熊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