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岸田文雄國會演講為表忠心:美日同盟大幅升級,美國將自食其果?

2024-04-13國際

岸田文雄首相在美國國會向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發表了演講,並且據說受到了兩黨議員的一致好評。這一舉動向美國國會傳遞了怎樣的資訊呢?

岸田文雄發表講話後,當地時間4月11日傍晚,美日菲三國首腦在華盛頓舉行了峰會,並就多個問題達成了共識。

首先要註意的是,美國、日本和菲律賓計劃加強南海的巡邏活動。以往我們常常問道,作為東海國家,日本是否有實力前往南海?然而,「實力」這個問題已經不再重要,因為日本將正式參與美日菲三國在南海的巡邏行動。

據我們目前獲悉的訊息,不僅日本,接下來還有英國和澳洲也將加入。

大約十年前,我們曾提及南海可能會迎來「萬國」海軍的情形。可謂,南海所面臨的不僅僅是直接的軍事沖突風險,反倒更多地體現了更廣泛、更微妙、更直接的軍事沖突風險。

昨天,美國和菲律賓再次簽署了一項名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呂宋走廊」的協定。

換個說法,實際上這個協定就是美國讓一群國家向菲律賓提供資金,以幫助菲律賓在呂宋走廊附近修建基礎設施。

為了彌補菲律賓因受美國壓力而結束「一帶一路」計劃所遭受的損失,一方面是為了改進菲律賓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行補償。

美日峰會結束後,美日雙方加強協調也與此相關,這一點與4月10日所發生的事情有一定聯系。

我曾經強調過,在美日峰會之後,美國不僅要以核力量覆蓋釣魚臺,還要支持日本成為一個高科技強國。

坦率地說,這對美國而言既是好訊息又是壞訊息。短期內,美國可能會因為與日本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而受益,但從長遠來看,美國很可能會面臨困難。

01

回到正題,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岸田文雄在美國國會的演講得到了國會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的一致贊揚,這一點在前文已經提及過。

岸田文雄到底說了什麽,以至於得到美國兩黨議員的「一致稱贊」?

據報道,岸田文雄直截了當地表示,美國並非孤立的,日本願意與其攜手,共同對抗任何潛在威脅和風險。

簡單來說,這句話是在告訴美國不要拋棄日本,因為日本願意成為美國的忠實夥伴,願意承擔任何重要的任務和責任。

當然,我的轉譯和解讀可能有誇張之處,但岸田文雄的論述和本意正是如此。

美國的議員們如何能夠不熱烈鼓勵面對這樣的「投桃報李」呢?有這樣一位小兄弟願意鞍前馬後,勞心勞力、甚至願意出命為自己盡心盡力,美國又有什麽理由不去支持呢?

岸田文雄向美國國會傳達的核心資訊就是上文所述的內容。當然,在其後的演講中,他透過詳細闡述進一步強調了這些主要資訊,指出中國不僅對美國構成威脅,同時也對日本構成威脅。然而,他也向美國保證,他們將在東亞地區「擋子彈」,無需擔心。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轉譯和理解,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日本不僅向美國表達忠誠,同時也在利用美國來擺脫自己的困境。

由於日本在直接與中國對抗時勢必會陷入勢單力薄的局面,甚至隨著中國國力和軍力的增強,日本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不再是中國的競爭對手,因此日本需要尋求美國的支持。

就美國而言,他們也希望吸引日本加入,因此美日雙方出現了共同的需求,這也是美日安全合作得以加強的基礎。

我要強調的是,除了美日安保得到提升,日本的指揮系統、後勤補給系統、控制系統在4月10日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核能力覆蓋了釣魚臺之外。此外,美國和日本還將展開全面的高科技合作。

所謂的「高科技合作」實際上是美國在對中國實施小院高墻政策的三大領域中,為日本全方位開啟後門。

之前已經提到了相關詳細內容,就不再重復了。我要強調的是,美國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美日之間進行全方面的高科技合作。這短期內對美國是有利的,因為有日本在為美國提供支持。

不過,美國長期而言可能更擔心日本的擴張,而不是感到高興。日本在核能力和高科技領域有巨大潛力,但受限於無核三原則以及美國的控制。

實際上,60多年來,【美日安保條約】一直發揮著雙重作用:一方面是被美國利用於對日本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被美國用來限制日本的軍國主義和右翼勢力。

可是,隨著雙方都希望限制中國的趨勢,美國對該條約對日本的制約作用逐漸減弱甚至消失。相反,日本的實際作用卻被無限放大,這可能導致日本真正成為一個高科技國家。

美國長期將日本視為汽車制造大國和消費品生產大國,但假如日本成為高科技強國,美國可能會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重新對日本進行管控和打壓。

當時是否已經太遲,將成為一個問題,由於美國的短視效應,他們現在無法關註這一點。

因此,岸田文雄在國會演講中展現了對美國的積極回應,表現非常出色,這發生在4月11日。

02

在4月11日舉行的美日菲三方峰會上,正式確認了雙方將加強對南海地區的巡邏。

美國必然會利用這一確定的事實。日本和菲律賓都是美國在全球七大盟國和亞太五大盟國中的成員之一。而且日本和菲律賓是鐵桿兄弟,日本的實力更為強大,菲律賓也願意在南海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過去曾借助日本在釣魚臺問題上制造事端,同時也借助菲律賓在黃巖島問題上制造事端。最近,美國又在與菲律賓合作時,制造了一個新的問題,即「仁愛礁」問題。

中國稱呼該島嶼為「仁愛礁」,而美國稱之為「第二湯瑪斯礁」,對該島的名稱存在著中美兩國之間的差異。

美國的意圖在於利用「仁愛樵」問題,以將日本和菲律賓緊密牢牢地納入自身的戰略布局之中。

與此同時,英國和澳洲作為美國的全球七大軍事盟國,也將參與南海的萬國海軍巡航,或者說多國海軍的巡邏行動。

美國在全球擁有七個重要的軍事同盟國,其中亞太地區有五個。除了南韓、泰國和加拿大外,其他四個國家已經與美國緊密合作解決南海問題。

中國方面對於這種情況首先不必感到緊張,其次應該對其給予高度、密切的關註。

這段時間,特別是這個星期,或許是歷史的巧合,中國社會和經濟正在經歷著劇烈的變革,不論是內部還是外部環境。

03

與此同時,我想提一下明天(4月13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將對中國進行存取。

他自2021年上任後已經第二次存取中國,第一次是在2022年11月4日,由於疫情原因是隔日往返,沒有在中國過夜。

這是朔爾茨第二次存取中國,他將攜帶一個規模龐大的德國企業代表團。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企業紛紛踴躍報名,爭相加入這次代表團。

這句話表明了什麽呢?

根據德國【商報】的報道,德國企業界已經充分認識到,他們無法將與中國經濟的聯系斷開,這再次證明了德國超級經濟部長提出的德國企業在2027年之前完成與中國市場的全面脫鉤已經宣告失敗。

朔爾茨將在此次中國之行中逐日存取不同城市,14日抵達重慶,15日抵達上海,16日抵達北京。他抵達北京後,將與中國高層舉行必要的會談。

中德之間將在經濟上達成何種合作協定?這些合作與過去40多年的中德經濟合作相比有何不同?還是基本延續了相同的脈絡?

在過去的四十年裏,德國和中國在晴朗的經濟氛圍下展開了合作,呈現出持續向好的趨勢。然而,當前地緣政治形勢復雜,德國在政治和戰略利益上更傾向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盡管在經濟上難以割舍與中國的聯系,卻又希望在戰略上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

朔爾茨來到中國後簽署的經濟合作協定,在何種程度上有別於過去,並在何種程度上使中國與美國更加接近?

耶倫結束訪華已經第三天了,但最近三天,我們沒有從華盛頓收到任何的蛛絲馬跡,其內部一定還在縝密地評估有關中國所謂的「產能過剩」,對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打壓等事情。

耶倫結束訪華已經第三天了,但在過去的三天裏,我們未能從華盛頓得知任何線索,他們內部應當仍在密切評估涉及中國「產能過剩」和對中國新興生產力打壓等問題。

朔爾茨在訪華之前也表明了他準備與中國談論「產能過剩」問題,因為德國汽車業也受到了所謂的中國電動車沖擊。

但是,從明天(4月13日)開始的朔爾茨中國之行將為我們提供觀察的蛛絲馬跡,以便發現他與美國的不同之處。

對於如何理解和展望這些問題,歡迎大家留意我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