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沒關系,我們有烏爾善

2024-08-10電影

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裏,烏爾善和「長生天影業」可能就是中國電影「品質保障」的代名詞,這是我在參加【異人之下】電影首映禮後得出的結論。

這個結論其實早在去年夏天看完他執導的【封神第一部】時就產生了,應邀看片之前,我們普遍對這類題材感覺有待觀望,看電影之前我還正襟危坐準備就此點評一番鏡頭、敘事、表演和題材的市場探討,結果看完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

「臥槽!」

第二反應是:

「觀眾看了電影都知道錢花在哪兒了!」

當時譚飛老師站在我旁邊「嘖嘖」不已,他好像也沒緩過來。

多少年了,我們沒看過這麽優質、這麽有誠意的國產神話史詩了。

後來去年暑期檔【封神第一部】果然火了一把,不久前法國媒體還報道了它的熱度。大家翹首以盼【封神2】趕緊和觀眾見面。市場反應最真實,它說明中國電影不缺乏大手筆、大制作,缺的是用心做電影、用心處理細節的人。

所以前兩天看完【異人之下】,心想如果直面烏爾善的話,我會跟這位導演說:

「523,我今年還為你花錢!」

異人

看國漫的和不看國漫的對電影【異人之下】也許都不會失望。

烏爾善在接受采訪時說「【異人之下】非拍不可,因為作者米二把我想在電影裏實作的東西都畫出來了。」僅憑這一點,要實作起來難度很大。

我的意思是盡管如今電腦特效不是新奇事物,但一定要善於掌握「入神」的技巧,即完美契合故事主題、敘事節奏、角色特質,這樣所作的才是有用功。

原著【一人之下】在國漫界有很高的地位,先後授權給到日韓拍攝動畫,對於國漫而言,這是個了不起的代表作品。「奇幻武俠+熱血中二」在這部文化作品裏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因此壓力給到烏爾善之後,關於「如何在電影裏體現漫感」的問題需要解決。

目前看,解決得很好。

雖然我偶爾會感嘆國漫之於中國主流文化目前還屬於一個邊緣位置,但看過【異人之下】的人一定會對國漫產生興趣,畢竟能夠走出國門讓外國人感興趣的東西不算太多,全靠我們自己的文藝工作者努力努力再努力。

影片中 「回憶」的場景時長占比不低,烏爾善團隊結合傳統的電影工藝和人工智慧技術實作畫面效果,透過演員的3D形象讓人工智慧掃描學習,然後按照想要的畫風去呈現畫面。接下來就全靠導演對原著的理解:

表達「異人世界」中的人物,需要透過怎樣的細節獲得觀眾,尤其是漫迷的認可?

電影版【異人之下】出現過很多次空間畸變和定格的盡頭,回憶和入境的場景也多以漫畫質感體現出來。原著粉看完後會感覺電影很尊重粉絲,沒有看過漫畫的也沒關系,電影裏有許多驚喜元素能夠把「網路文化流行元素」和「懷舊風」糅雜在一起,這本也是原著中就已體現的細節,作為生活在現代世界的張楚嵐因為自己是「炁體源流」傳人的秘密被異人界知曉後,開始卷入一場你爭我奪的異人紛爭,接下來其實故事主線是「闖關打怪,不斷升級」——

主題很通俗,但要看是誰來實作這種表達。

作者米二畫出了一部國漫經典,導演烏爾善拍出了年輕人愛看的熱血向,而且和【封神三部曲】一樣,【異人之下】不止一部。

這一部裏「哪都通」「全性派」「天下會」「天一門」等先後登場,一個異人世界就此展開。

張楚嵐運功時【中國功夫】的BGM響起,劉純燕飾演的「穿腸毒」竇梅緩緩走來。【封神第一部】中烏爾善請費翔演商王,結果「商務殷語」在網上著實火了一陣。【中國功夫】和劉純燕作為一代觀眾的記憶,也可以視為【異人之下】突破「次元壁」的文化元素。

新老觀眾在【異人之下】眼花繚亂的PK對轟中找到一些共同話題,比如「那年我心中的中國功夫……」和「烏爾善有排面請來了金龜子姐姐……」

這些都是驚喜。

觀眾知道「自古對波左邊輸」。

張靈玉和張楚嵐對轟時不幸站在了左邊,所以他輸了。

觀眾還知道電影結尾以「彈幕」形式出現是一種對潮流文化的響應。

所以大家先是一楞然後哈哈大笑,所以烏爾善贏了。

因此,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烏爾善也是個「異人」。


多元女性力量

「異人女團」在網路上引發不少網友的好奇與熱議,李宛妲、娜然、那爾那茜、蘭西雅……

尤其是娜然和那爾那茜,去年【封神第一部】大火,因為片尾彩蛋在國內互聯網上成為「颯姐」的那爾那茜熱度很高。緊接著網路上流傳出娜然和那爾那茜一招一式盡顯武術訓練功底的視訊資料,那是【異人之下】的宣告,也可視為烏爾善對這部作品的提前放送。

但「女團」這個說法只是便於電影宣傳的總結標簽。我認為所有演員最終都是因為文藝作品才誕生的,否則「演員」本身就失去了其意義。

如果說在【封神第一部】尚未上映前,網上流傳的關於演員們集訓報道只能視為傳統商業宣傳的話,影片最終還是以結果告訴觀眾:

「烏爾善沒耍花頭,拍電影,他是認真的。」

無論是「馮寶寶」完整獨立找到「我是誰」的個人劇情塑造,或是「風莎燕」與「馮寶寶」初見就不對付,危急關頭卻能搭把手所迸發出的女性互助精神,亦或是「柳妍妍」叛逆頑強野蠻生長的勁頭,以及「夏禾」敢於釋放的女性魅力。都可以說【異人之下】裏女性角色均綻放出多元女性力量。

你會發現烏爾善很擅長把握敘事的節奏,更擅長塑造角色的特質。透過人物裝束、語言和動作讓觀眾第一時間對角色產生印象。尚在「新手村」的張楚嵐必須未脫稚氣、「內定掌門」張靈玉出場必響【男兒當自強】。

當然,這也得益於演員自身可塑性較強,烏爾善抓住了演員自身的特點和角色的氣質,但這需要雙方彼此之間有充分的信任。

演員很信任導演,導演沒有辜負演員。

結果證明即便主演以新人為主,依然能夠透過嚴謹的故事構建和角色塑造得到觀眾的認可。

【封神第一部】之後,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對李宛妲、娜然和那爾那茜等人的這部作品的期待值就證明好的導演不僅能夠拍出好電影,還能帶出好演員。

奇幻武俠+女性,如「馮寶寶」「夏禾」「風莎燕」「柳妍妍」這樣在國漫中較有特點的女性形象即便在電影裏也立得住,是一種導演意誌的體現。

說到底,演員的存在是為文藝作品服務的,不是為演員自己服務的。哪有什麽天選,都是演員用汗水換來的接近角色。

所有角色都不存在「量身打造」這一說,你演什麽就得像什麽。這就是演員。

【異人之下】裏夏禾必須會蛇拳、風莎燕必須會通臂拳。習武之人看門道,一看便知電影除了特效,更多的是「認真」二字。同理,特效只是輔助,特效做得極好,角色沒有靈魂也得不到認可。

不誇張地說,如果所有資源(包括演員)都能配合導演做出想象中的完美畫面。那麽這部電影本身就很了不起。

電影人

首映禮當天到場的很多觀眾裏,年輕人占多數。

其中有些主播帶著「家夥事兒」現場直播【異人之下】首映盛況。

結果一番目不暇接和天馬行空之後,譚飛老師提出一個問題:

「中國人能不能打造自己的漫威/DC系列?」

我覺得【異人之下】可能就是個很好的契機。

我並不打算過多地講述電影在特效上的炫酷,盡管它很炫酷。我更想表達的是對電影之外的一些思考。

縱觀烏爾善導演作品內外的呈現,無論他在首映禮後的聯歡會上唱歌也好,還是攜手原著作者米二宣告【異人之下】獲得作者認可也好,他都是一個「我行我素」的人,只不過我很認可他的「我行我素」,因為他用作品和市場反饋說明他有資格「我行我素」——

我們喊「文化輸出」喊了這麽多年,最終需要有人來落實這件事。

我第一次認真審視烏爾善的作品是他的【尋龍訣】,也是在CBD萬達,也是首映禮。那時中國電影群龍聚首,這部電影品質確實也好,但在當年的市場環境中並不出挑。

如今再看【封神第一部】和【異人之下】,我不得不正視烏爾善,也必須正視「中國電影工業化」這個宏大的命題。因為市場、觀眾、情感訴求都在變化。

年輕觀眾需要新鮮的、暢快的、不說教的、不加修飾的情緒表達,所以原著粉看到「寶兒姐」在一個世紀裏的漂泊時會情不自禁地代入,新觀眾看到【中國功夫】伴隨張楚嵐一次又一次出現時會笑而感嘆:

武俠,從來就不是奇幻的事情。

故事,從來就不是虛妄的描述。

人物,從來就不是抽象的代表。

電影,從來就不是套路的東西。

以上,是我對【異人之下】觀之一嘆的總結。

去年有幸首觀【封神第一部】後,我說能夠出現這樣堪稱中國電影優秀代表的人物和作品,我們首先應該支持,更應該支持把我們原創的文化輸出到全世界。讓外國人也看到我們的「異人世界」。

對於國產電影,我心中有太多祈願:

踏上國際舞台,和他國摩拳擦掌一較高下。

如今,可以有底氣地再說:

關於「文化輸出」……

沒關系,我們有烏爾善。

去年我寫過【封神第一部】的影評,今天依然把那篇文章的結尾用作對【異人之下】的總結——

如果烏爾善問:

「如何拍好一部經典IP?」

我會說:

「你稍微收著點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