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紳:從憫農到欺民

2024-08-24國風

作者:曾昭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許多人兒時便能夠背誦的第一首詩(這首詩是李紳的【憫農二首】)之一,另一首是:「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而且大多是母親教的。入學後,才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時期一個叫李紳的詩人(李紳寫【憫農】時才20多歲),對他充滿了景仰與好感。

【憫農】這首詩寫得真是太好了!聽老師詳細講解後,我和同學們都這樣認為。

然而,長大後卻發現了李紳的另一面。據記載,幾十年後,李紳做了大官,成為朝廷大員。此時,各地農民兄弟只要一聽到寫【憫農】的李紳來了,那是都嚇得拔腿就跑啊一一別人當官要錢,李紳這家夥不光要錢,還要命,活脫脫一個酷吏啊。

李紳在淮南當節度使時,根本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完全喪失了詩歌裏的憫農之心,露出一副腐官酷吏嘴臉:「持法峻,犯者無宥。狡吏奸豪潛行疊跡。然出於獨見,僚佑莫敢言。」

在李紳的暴政下,黎民百姓終日惶惶不安,紛紛渡江淮而逃難。而當部下向他報告「戶口逃亡不少」時,這個曾經同情農民的李紳,卻這樣對他的部下說:「汝不見掬麥子乎?秀者在下,秕糠隨流者不必報來。」在官老爺李紳的心目中,老百姓不過是那「隨風而去的秕糠」,不值一提。

官越做越大,李紳的日子也越過越奢侈。

有一次,他邀請同為詩人的好友劉禹錫到自家做客,席上山珍海味,各種美食;席間歌伎勸酒,場面奢華,耗費巨大,遠超李紳個人正常收入所能支持。劉禹錫實在難忍,便當場作詩,寫下【贈李司空妓】:「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這「司空」指的是李紳,李紳曾經任過司空這個官職;而「江南刺史」指的是劉禹錫自己,當時他在蘇州做刺史。這詩的意思是:這麽奢華的酒席、這麽漂亮的美人,你李紳已經司空見慣,卻讓我看得肝腸寸斷。就從劉禹錫的這首詩,留下了「司空見慣」這個成語。

更讓人氣憤的是,李紳每天在家命下人宰殺300只雞,但只吃雞舌頭,剩下的雞肉在後院堆積如山,寧可腐敗爛掉,也不願意分給窮苦百姓充饑果腹。三九寒冬的時候,因為自己寵愛的小妾想喝蛤蜊湯,李紳竟然逼著全城的百姓到河邊鑿開冰塊去挖蛤蜊,根本不顧大家的死活。

李紳的【鋤禾】詩充滿了正能量,因而能千古流傳。李紳也因此在後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憫農愛民」的形象。但其後的言行(奢侈、抱團、殘暴、欺淩百姓、冤案、司空見慣,等等)卻讓人失望,甚至有點令人不齒。這說明,人就是一種口是心非的怪物,美麗的語言未必來自美麗的心靈,為上帝塑像的人不一定都是聖徒。鑒此,希望老師們在教【鋤禾】和【憫農】詩、肯定它們的積極意義時,也能把詩作者李紳的另一面告訴孩子們,使他們學會全面認識、客觀評價歷史人物。

【作者簡介】曾昭安,湖南洞口一退休幹部,文學、文史愛好者,碼字筆耕近半個世紀,小有成就。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