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什麽才是真正的覺悟者?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被蒙在鼓裏!

2024-02-08國風

朋友們,什麽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覺悟者?我們經常能看到各種對覺悟者的解讀,有的說的雲裏霧裏,看到最後大家也不明所以,不知道說了些什麽。有的則是直接貼上了一堆標簽,說做到什麽什麽的人就是覺悟者。那麽真的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就系統地、完整地幫大家梳理一下,覺悟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狀態。

這篇文章有點長,也有點深度,大家隨緣取之,沒看懂的可以多看幾遍。

好了,我們開始要說到覺悟,就一定離不開道這個字,那什麽是道呢?在道德經裏,有這麽一段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意思就是說天地萬物最根本原初的形態,如果非要起個名字就叫道吧。道這個概念呢,非常符合我們的傳統認知習慣,最常和天字連用,來更加清晰的表達本意,也就是天道。天道代表的是宇宙時空最高的運作法則和規律。

在它作用範圍以下的萬事萬物周而復始地運轉著,而於天道而言,沒有高低、好壞、對錯、美醜的分別,但我們人類呢?有諸多分別對立的認知。

總是希望符合自己期許的結果出現,但是如果你所期許的與天道相違背,那就必然會適得其反,如果順應天道法則,則會得償所願,也就是所謂的順道者昌,逆道者亡,這個客觀真實存在的規律,就是終極的答案,或者說也是真正意義上一切問題唯一的答案。

所有的覺悟者呢,都企圖用自己現有的智慧與認知,去嘗試向這個世界解讀傳遞這個答案,但因為每個人說出來的概念的名相各有不同,而在未覺悟的人眼中看起來就成了自相矛盾的派別。

佛家的佛字呢,就充分體現了我們老祖宗的智慧,佛是沒有的意思。單人旁就是人,是我,無了這個人,無了這個我相就是道。佛家一直講究直至人心,以心傳心,回歸人的本質上來,並且用最符合世間法的邏輯呈現給你看。

佛家講禪,也講悟,這個悟字一邊是心,一邊是我,物就是找我的心,我是一切頭腦的舊模式。因為自我的模式相對於真理模式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我們就稱之為業力。把真理比作白紙,一切能夠在這白紙上呈現的都是業。唯有與白紙一樣,什麽都沒有呈現的時候就是答案。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理解這個空性,才能從紛繁復雜的頭腦創造出的概念裏,找出一個善巧的方式解讀,那就是白紙之白,天空之空。什麽概念都沒有,什麽念頭都沒有,什麽能稱得上有的存在都沒有的時候。才叫空,這個空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狀態,沒有感受的感受回歸到了白紙的無分別、無差別,映現一切,這個應線的狀態就是覺,也就是覺知,只有進入這種無掛礙的空的狀態才是愛的本質。

當你利益自己沒有任何的掛礙,其實就是愛自己,當你利益他人沒有任何的掛礙,就是愛他人。無論愛自己還是愛他人,決定是否是愛的標準不是利益這個行為,而是沒有掛礙的空性狀態。用佛家來理解是最簡單直白的,那就是無畏布施。

只有無畏布施,才是真正的慈悲,才是真正的功德圓滿。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小愛大愛,愛一個人和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沒有任何區別。

這個沒有區別呢,僅僅對於愛的主體,而對愛的客體而言又是有區別的。因此呢,六祖更強調的是自立、利他,無私只是自私的一種特殊形態,就是從有形的得失上升到無形的精神滿足。自私是一切行為的必然驅動,那就是獲得某種愉悅的感覺。

無私只是透過付出一切有形的代價,承受一定的損失與痛苦,去為了獲得更大的收獲,而這個更大的收獲的最高形態呢,就是到這個無私的行為的本質就是愛,體會到這個更大收獲的感受,就是空性,也就是終極的真理。另一個對於空性最恰當的描述就是死亡,一切關於人的主觀造作的行為全部窒息,如同死了一樣,更像是從有情的人變成了一台無情的機器。

這也是為什麽往往經歷過生死一線的人更容易放下執著,更容易覺悟本真。雖然這其中不存在一種必然的關聯,但這種推動作用卻是真實存在的。在絕大多數人的慣性認知裏,活著的人永遠理解不了死亡,死亡了的人又等於停止了一切對外界的感知,卻根本無法想象當一個人覺悟大道的那一刻,就好比進入了死亡的狀態。但是呢,這種死亡狀態又孕育著對生命的最純粹的詮釋與呈現。

讓活著更加清晰且鮮活深刻。死亡是指心態上的歸零,沒有任何分別與評判。

這樣才能如實關照萬事萬物。我們再來理解心。這個心呢,既有像道一樣站在一種絕對客觀的視角來詮釋、表達萬事萬物最根本的形態,又有佛字以人為本的終極人文關懷,更是對空性狀態的概括。就像心經中提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為什麽反復強調這個空色不二去除調這個終極的分別,就理解了那個心。於是正悟天道的人就被稱之為神,也有佛仙、菩薩等等多種稱呼。

也有另一個更貼近於世俗的叫法,叫聖。所謂超凡入聖,超凡脫俗。

達到了極高心靈品質的人。我們必須明白,一切關於道德解讀,都不是給覺悟的人,而是給沒有覺悟的人,從某一個角度切入,抵達終極根本而給出的解答。越有特定條件的解讀,越容易被理解,但是呢,又因為過於片面而容易局限住參悟者,越寬泛的反而不容易被理解。更沒有落腳點。因此,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只能是有特定條件來框住的概念一步一步的深入,而不能借助頭腦來理解覺悟的狀態。

什麽是空?你的頭腦可以給無數個答案,但它的本質是一種狀態,正道的人能理解,沒正道的永遠無法借助頭腦生產出來的概念邏輯去真正獲得那個狀態。與空相對應的另一個關於道的詮釋就是萬有萬事萬物都是道,單個是加一起的整體,也是說到這裏就已經破除了一切外在的表象,而在本質狀態的角度來解釋道,你拿到了那個狀態,你所呈現的一切都是道的載體,而萬事萬物本來就具備那個狀態。

萬事萬物都是道的載體,因此跳過本質的那個狀態,以表象作為答案,都是著相了。可是一味地強調那個本質狀態。

而拒絕呈現萬事萬物的表象,就又著在了空上。要麽著象,要麽著空都是錯誤的。當你能夠拿著這個空的狀態去呈現任何一種狀態就達到了真正的自在逍遙,隨心所欲。隨心所欲就像是這個世界的一切人、事物都是為你的快樂而存在的背景。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你離開人世間,這麽認為當然沒有問題,只要你不離開人世間,就不得不去遵從這個世界的要求和約束。

所以一切法不違背世間法,在超脫的維度,佛和魔是沒有分別的,自私與無私都是我的一種絕對自由的選擇而已,為的只是獲得一種感覺的體驗,而這個感覺又不因為痛苦快樂作為分別的標準。而另一個方面來解讀,修行就是對質心魔,打贏了就是覺悟,打輸了自然就是著魔。

因此,什麽樣的人才能稱得上覺悟,那就是親身證到了那個無我的狀態,也就是照見了本心所謂的本來面目。他講起法來才能不拘泥於現有的經典,根據當下已有的條件,對道進行千變萬化的詮釋,也就是應機說法,辯才無礙。但沒有覺悟的人,如果非要像按圖索驥那樣握住一個標準來衡量覺悟者,那就是南轅北轍,永遠沒有交集。

未覺悟者沒有找到那個心,怎麽去衡量找到新的人呢?最後只能著在向上。如果沒有覺悟的人分別出了覺悟者,絕對不可能是因為從最根本的維度,而是拿著一個相對片面的答案碰巧找到了。絕大多數的結果是你以為你找到了,其實沒找到。這就是維度壁壘。

實際上,沒有一個明確的存在能被稱之為開悟,它也是一個善巧方便法。

這就像是你大學畢業拿到了畢業證書,就證明你是大學生的水平嗎?不一定,但社會需要一個概念來衡量這個水平,於是能拿到大學文憑,我們假設認為它大機率達到了這個水平。這不是客觀真實描述能力水平的需要,而是主觀模糊的視角下的需要。因此,這個概念更像是燙手的山芋。

能夠完美駕馭的人運用自如,不能完美駕馭的人幹脆束之高閣,定下一些簡單粗暴的規定,美其名曰開悟的人,絕不說自己是開悟。不過呢,仔細想想也對,一個開悟的人在任何角度下都沒必要非透過說出我是開悟者這句話來達成,他可以從無數個角度來證實,就像是長跑運動員,不用說自己是世界冠軍,他只要參加了世界級的比賽,拿了冠軍就可以了,除非他做不到,但做不到又為什麽要說呢?

這也就是為什麽需要憑借一句話來證明自己是開悟者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絕大多數是傲慢心的自我標柄是來自虛榮心的造作,更因為無法從其他角度來驗證這個境界。另一個證明你是開悟者的方式叫印證有被公認為覺悟者的人來認定你是否是開悟者。

六祖慧能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風動幡動,仁者心動,讓當時由權威的覺悟者印證為開悟者,直接就可以升壇講法。最後,如果你真的覺悟了,你比任何人都明確自己是否覺悟,就是因為你能夠找到這些門派的諸多概念都在講一個事情,一通百通。

沒有任何阻礙,在聖人們編織出的概念迷宮之中,你只需要抓住那個狀態就能抵達終點,剩下被困住的都是偽覺悟者,心止即岸,無愧即岸,明白了嗎?好了,非常感謝你能看完這篇文章,希望能對你有所觸動和啟發,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