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變了味的壓歲錢,越來越少了人情多了算計,已經讓人不勝其擾

2024-02-06國風

每到春節年關,很多人都要回到家裏相聚。大人帶著孩子,老少團圓。

長輩都要給晚輩壓歲錢,這是多少年沿承下的習俗。爺爺奶奶要給孫子孫女壓歲錢,姥姥姥爺要給外孫子外孫女壓歲錢。

每當吃年飯前後,老人都要準備個紅包,或多或少,都要挨個的發給隔代的小輩,名曰"壓歲錢"。孩子們接過後,過去要行禮的,有的還要跪地叩頭。現在大多都新事新辦,孩子都是喊聲謝謝爺爺奶奶,或者謝謝姥姥姥爺即可,所有人都融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

這仿佛成了每個家庭的一個必有節目。即體現了老人對晚輩的關愛之情,也更加烘托了年味的氣氛。

這種習俗傳承了無數代,但到了如今,已逐漸在演變,甚至變了味。

壓歲錢由隔代人變成了同代人。

現在給壓歲錢,已不單單是隔輩人,在同輩人中也特別盛行。

我家孩子5歲那年,我們一家三口回農村老家過年。我準備了很多老人喜歡吃的東西,生怕有什麽疏漏。愛人特意問了一下是否準備幾個紅包,需不需要給晚輩們壓歲錢,她聽別人說,有很多地方,見到孩子是要給壓歲錢的。

我說不用,在老家的宗族裏,我是年齡最大的,我這輩還沒有第三代的孩子。

當大家聚在一起,見面不到幾分鐘,我的兩個堂弟媳就一人一個紅包遞給了我家孩子,弄得我不知所措。大家散去後,我們覺得欠了人情,還很被動。人家也有孩子,我們也應回禮。給我家孩子的兩個紅包各500元,我們也不能如數還回。給600吧,雖然諧音順,但有點故意多出100不太好看。那就各給800吧,發的意思,也就圓滿了。

本以為初次見到孩子,互相給個見面禮就行了。誰知以後年年如此,還不單在老家,到別的親戚家也都這樣,都是見面沒幾分鐘,有人便麻利地掏出紅包,我們總是很被動地回禮,並且總是甘虧。

回來到單位一說,很多同事也都有這樣的經歷,弄得大家都不敢在春節期間走親戚串門了。

壓歲錢由祝福演變成了攀比。

壓歲錢,原本初衷是老人為孩子驅邪避禍,平安祈福的,現在則成了一種人情往來。

每到親人相聚,有人便急不可耐地早早奉上壓歲錢,這樣做不吃虧,因為後給的要超過之前的。所以有人就動起了腦筋,見面搶先給紅包,後者如果等值還禮,就會讓人說三道四。如果不回禮,那就會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數落你一輩子。

過去壓歲錢隨手一兩百也都在情理之中,這原本就是個形式。現在則不然,暗中比著較勁,看誰的紅包大,越大越有面子。

如此一來,將傳統習俗變得庸俗化,將本來的美好寓意弄的面目皆非。

在一些親戚中,把壓歲錢變成了虛榮鬥富。而家境一般的人家,生怕丟面子,又不得不違心的逢場作戲,到頭來,習俗變成了惡習,一切都變了味。

本是輕松的事卻變的不堪重負。

過年給壓歲錢,是長輩為晚輩祈福,再就是烘托節日氣氛。老人願意,孩子開心,大家熱鬧,但現在有些子女卻借機敲老人的竹杠。

我鄰居老李因為不堪重負,很怕過年,更怕子女們都來。

老李今年80歲,有兩兒兩女。兩兒兩女又有了兩兒兩女,這是老李的兩個孫子兩個外孫女。大孫子又生個兒子,大外孫女也生個兒子,這是老李的重孫子和重外孫子。

每年春節一大家二十來口人,都在飯店安排一大桌。飯前,老李先發壓歲錢,以前4個孫輩每人從100開始,以後逐年增加到了1000。就這樣,兩個兒子還不滿意,說孫子怎能和外女一樣多?沒辦法,老李事後還偷給兩個孫子一些補償,因為現場實在不好區別對待,弄得老李內心又覺得很愧疚兩個外孫女。

這次,當兩個重孫輩降生時,其父母一邊報著喜訊,還一邊不忘提醒老李,″這次春節得準備個特大紅包啦,難得我們四世同堂"。

臨近春節,老李又喜又怕。以前給孫輩每人1000,重孫輩該給多少?老李也沒個譜。因為聽說另兩個孫輩也有孕在身,來年又增加兩個。四個孫輩,四個重孫輩到時得準備多少?老李兩口子薪資也不高,都是老保薪資,兩人每個月不足5000元,一個春節,小半年的薪資都沒了。

老李天天犯嘀咕,其實,又有多少個老人象老李一樣,壓歲錢變的壓力沈重。

壓歲錢,已越來越失去了本意,市俗化,金錢化,慢慢失去了人情和親情。

習俗本來很好,但變了味的習俗就成了陋習和庸俗,這又怨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