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辛棄疾最消極一首詞,寫盡人到中年的無奈,結尾14字千古經典

2024-07-22國風

三國時期的劉勛說: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

作為一名英雄,既要有智有謀,還要有膽有識,要能成就一番事業。

縱觀大宋的詞壇,能夠數得上姓名的也就寥寥無幾了,嶽飛、辛棄疾、文天祥、陸遊、陳亮等。

辛棄疾一生懷抱著英雄夢,滿腔熱血、雄心勃勃,渴望自己能在戰場上英勇殺敵,實作他的大鵬之誌。

23歲時他以五十敵五萬,深入敵營活捉叛軍張安國,事成後全身而退。

這樣華麗的一章,或許是人生的起點太高,讓他對未來懷有無限的憧憬和過分的期待!

以為自己的抗金事業從此會一帆風順,但誰知,他這只大鵬一生只保持一個飛翔的姿態,每一次剛要展開翅膀,結果都鎩羽而歸。

幾度被貶,退居田園,無奈時只能看書填詞,聊以自慰, 未能成為將軍,卻成就了「詞中之龍」!

在火一樣的夢想,和冰一樣的現實面前,他的心情起起落落、浮浮沈沈。

時而激越,「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後名。」時而低沈,「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在反反復復中,纏結一生,至死方休!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詞,在經歷多年的官場生涯後,人到中年的辛棄疾,看透了其中的波詭雲譎和仕途險惡。

想到自己的報國理想未能實作,還一次次卷入莫名的風波,讓他在出仕和歸隱之間搖擺不定,愁腸百結,於是有了這首【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宋:辛棄疾【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我想登上高樓去排遣我心中的憂愁,但是那愁緒如影隨形,也隨著我一同爬上了樓。

「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我的一生輾轉過塞外江南,行遍大江南北,但是眼看著壯麗山河變得面目全非,如今多少親朋好友都被光陰催白了頭。

詞的上片,表達自己登高望遠的目的,在於消愁,只因為江山被金人鐵蹄踐踏,家園淪喪他人之手,自己眼睜睜地看著卻無能為力。

而時光無情,曾經的故人都紛紛老去,病的病,走的走,自己的身邊知音越來越少,想找個傾訴的人都沒有。

正如同他在【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所說「 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余幾…… 知我者,二三子」,此時二三子都漸漸不在了。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 歸休去:辭官歸隱的意思,典出【莊子 ·逍遙遊】。

不如退休回家吧,從此歸隱田園,做一個真正的閑人,難道像我這樣的人,也總夢想著封侯拜相嗎?

「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你看天上的浮雲自由自在,行走不定,如果能像浮雲一樣隨心所欲,此生也算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元:同「原」。浮雲:古詩詞中自由的經典意象,王維有雲「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出處:暗示出仕和歸隱兩種人生選擇。

如果我是一片浮雲,那麽我是可以隨意選擇人生的道路,可以像浮雲一樣隨意去留。

可實際上呢,詞人深陷在官場的紛紛擾擾之中,即使身心疲憊,也難以抽身,進退兩難。

想和雲一樣自由自在,此刻就成了詞人心中的奢望。

整首詞不難讀到詞人心中彌漫的愁苦,身為熱血英雄卻請纓無路,身邊親朋老去,知音雕零。

意欲和陶淵明一樣躬耕田園,擺脫功名利碌的羈絆,但是一旦離開,可能報國的願望更難實作。

人到中年,滿懷說不出來的惆悵和無奈,不得不說讓人感慨萬千。

這時候的辛棄疾再也不是那個「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而是真的嘗遍愁之真味……

「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您是否喜歡辛棄疾的這首詞呢?

插畫|作者:青荷閑潭,僅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