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知覺的花朵兒·康蕾作品展丨在薄而繁復的過程中,沈澱時光的價值

2024-07-22國風

知覺的花朵兒——康蕾作品展現場|榮寶齋廣州

【知覺的花朵兒——康蕾作品展】正在在榮寶齋廣州畫廊展出。本次展覽由嶽潔瓊策展,展出藝術家康蕾的作品69幅,不僅包括「樂園」、「花間詞」、「知覺的花朵兒」等以「花」為繪畫主題的系列作品,也包括荔枝等表現嶺南物象的創作,以及以坦培拉繪制的中國傳統戲曲人物。

藝術會打動人心,帶來美好的回響。真誠的表達能收獲共鳴,碰撞生發無限的思考。康蕾的作品內涵豐富,每個人觀看後都會生發出自己的獨特感悟。節選了九位著名藝術評論家、學者對康蕾作品的評析,從多元視角去欣賞和解讀康蕾的藝術世界。

為情而造藝——康蕾的畫(節選)

藝術不等同於哲學,但藝術含有哲學意味是它的應有之義。康蕾不會故意在作品中板起面孔向讀者說教哲理。不過,她善於根據自己的身邊事物和生活體驗進行某種帶有哲理性的思索。

康蕾從文化深處體會和吸收中國藝術的精髓,即使在借鑒其寫意性的語言時,也主要從精神的層面入手,探索如何使其融合在油畫語言中,以拓展油畫表現的空間和深度,而不是淺層次地挪用中國畫筆墨符號而削弱油畫語言的特質。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借用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為情而造文」這句話並改動其中的一個字,來做本文的標題,因為我感到康蕾的畫確實是「應物所感,感物吟誌」,是「由物生情,由情生文(藝)」的。

(文/邵大箴,美術史學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蝸牛,消失了 140×200cm|布面坦培拉|2015年

當代藝術的韻外之致(節選)

「韻」是中國古典藝術很重要的美學慨念,也是中國當代藝術需要探討的重要理論。我認為康蕾的作品恰恰體現了對「韻」的這種感受。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現在有兩條路,一種就是社會批判,對舊的意識形態批判,反映社會現實的,這當然是當代藝術的主潮;然而中國當代藝術並不僅僅是政治文化的機械反映,也有自己的當代藝術語言,有自己的學術探討,這是另一條道路。

康蕾對藝術語言的探求,就是 「韻」,應該是當代藝術中比較罕見的。錢鐘書先生說:「吾國首拈‘韻’以通論書畫詩文者,北宋範溫其人也。」 北宋範溫的【潛溪詩眼】有很精彩的論韻文字,「韻者,美之極」,「深遠無窮之味」。康蕾的近期作品,畫得更隨意、更輕松,有一種超乎繪畫形態以外的韻外之致,它就是這種「美之極」的「韻」,而不是那種表面上的語言符號,是新的藝術語言的探索。

(文/王明賢,藝術評論家)

花間詞8-12 40×80×6cm|坦培拉|2014年

純真而深邃的眼睛(節選)

她的感覺有獨特的地方:善於把畫面的深淺層次加以組織,在保證物象可辨認性的同時,產生出另外的深淺結構,脫離物象,漂浮、散亂,由於她的「寫」,造成了似乎隨意,實為精心的效果。這與她所說的「亂而有序」有關。善於運用透明與不透明的色彩感覺,這與她色彩感覺的敏銳有關,也與她對材料、材質的研究有關。

她的畫作敘事的成分很少,盡管有對物件細致地描繪。由於她獨特的繪畫處理,使我更容易從象征性的角度來理解。這種象征性絕對不是象征主義的,倒是更像電影【盜夢空間】那樣層層的心理層次的表現,所不同的是,不是畫夢,而是畫現實,是一層層的現實,過去的和現在的現實。對現實,她不是批判,不是抱怨,不用強鬥狠,也不是歌頌,而是認識,是審美的和詩意的。

(文/馬璐,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樂園2016·生長 200×140cm×4|坦培拉|2016年

取象造境與共生和諧

——康蕾的藝術視域(節選)

無論是民族系列、戲劇系列、樂園系列、植物系列,以及丹培拉技術的再探索,康蕾將藝術的縱通與橫通相結合,從時空的多重維度表現所感受到的世象,讓心靈賦予詩意和哲理,不隨波逐流,又能虛懷包容,總之藝術貴在有氣象。

康蕾以她的畫筆不斷觸摸人類生命體驗的氣息與脈動,正所謂資於故實,酌於新聲,在博覽精閱之中,形成酌今貴創之意,相信她會將我們帶入更為充實豐盈的藝術新境界。

(文/張鵬,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樂園2016·刺痛 200×140cm×4|坦培拉|2016年

樂園 2020·刺痛 150×242cm|布面丙烯|2020年

距離與對話(節選)

康蕾作品中的「距離」有時遠,有時近。康蕾還畫過一些花卉,將包括自己在內的女性形象置於向日葵之類的花卉叢中,這些作品中的距離就不那麽太遠,花與花,人與花之間起一種相互映襯作用,通常能做到相得益彰。盡管這些作品中的距離較近,但它們並沒有完全消失。作品中並置的人與花,並不是處於常態生活之中的人與花,而是帶有些微超現實的夢幻色彩,甚至可以看出明顯的錯位。尤其是在向日葵上所凝聚的集體無意識,與失去這種集體無意識的少女形象之間,形成了距離。這裏距離,源自不同時代之間的錯置。

康蕾作品中的距離,無論是遠是近,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都能夠撞擊出一種燦爛與輝煌。對於這種源自心靈深處燦爛與輝煌,康蕾采取了相對含蓄的表達方式。她沒有像西方表現主義那樣追求力量,也沒有像傳統工筆畫那樣追求克制,而是讓它自然流露,讓它自我爛漫。

(文/彭鋒,策展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小徑分岔的花園 200×700cm|布面綜合材料|2017年

生長,蔓延

——對康蕾創作狀態的觀察(節選)

康蕾的作品始終著眼現實卻又不著痕跡地與現實有一種疏離——在她看來,傳統與現代、抽象與具象、思想與表達、內心真實與視覺直觀間都存在著距離,而且這些距離並非一成不變。她癡迷的就是透過有效的手段在創作中探尋距離的變量,在相對兩極的「即」與「離」之間尋求藝術的意義。

她坦然地直面人性的弱點。那長滿仙人掌的樂園就是她內心世界的縮影,美麗與利刺、誘惑與恐懼並存。

康蕾在以蔓延的方式對自己之前劃定的藝術邊界進行拓展,以個性碰撞社會,甚至尋求在自我審美意識下的反抗,只不過她的表達更加內斂而富有深意。康蕾善於將【詩經】式的「比」、「興」手法隱喻地處理在自己的作品中,她的畫就像音樂中的藍調,不似古典樂那樣沈靜,也不像搖滾似的熱烈,而是一種溫婉的激蕩,如冬日午間的太陽,嬌艷而冷靜。

她認真地對待周邊以及內心的世界,她認真地將好奇心註入每日的創作。因此,讀康蕾的作品會使觀者感到她畫的向日葵、畫的漂亮女孩子,畫舞台上的瞬間,都沒有風掠過花花草草時的那份輕盈,少女眉梢上的那點嫵媚。她肅然地觀察、分析、描繪,借著那些物件,表述她試圖言說的問題。她甚至將古老的西方坦培拉技法帶到當下,在薄而繁復的過程中,沈澱時光的價值。

(文/吳洪亮,北京畫院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

作品【蔓延】創作記錄

遺失與重尋:觀康蕾的繪畫有感(節選)

康蕾的創作非常獨特,既沒有古典主義和現實主義油畫的嚴格主題和敘事,同時也沒有前衛藝術在「影像時代」的視覺刺激,但是,她總能在看似平凡的主題內容、視覺形式中找到引人入勝的亮點,吸引人、打動人。康蕾的繪畫總對某些已然過去的東西和情緒感興趣,但傳統對於她來說,並不是一塵不變的概念化遺產,而是具有溫度的。「傳統」可近可遠,關鍵在於,我們用什麽樣的「心」去觸碰它們。

而且,對於康蕾而言,無論是在現實意義上進入歷史的古裝戲劇、民族風情,還是在心理層面上具有暗示性的青春、少女、向日葵,都帶著某種「記憶」的視覺特征,這些「記憶」或者早已被遺忘,或者潛藏在大腦的深處,但康蕾透過自己的感受和藝術表達,將它們重尋回來,賦予其當代性,重新讓陌生變得熟悉、冰冷變得溫潤。在不可避免的遺忘和自我重尋之間,康蕾建構起她的美學世界。

(文/盛葳,【美術】雜誌編審、副主編,博士、批評家、策展人)

花心 8 20×20cm|布面坦培拉|2016年

康蕾藝術的微妙融合(節選)

作為一名藝術家,康蕾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要將「現象世界形象化」,並將她內心對現象世界的全部想法清晰的展現在她的作品之中。事實上,她也成功的做到了這點。融合中國美學傳統意向與西方繪畫方式,康蕾所接受的是一項對藝術家心理和技藝而言都十分復雜的挑戰。於她而言,這種「融合」可不僅僅是創作出引起人們對傳統中國國畫的回憶並用西方藝術所特有的表現手法來呈現出來。她的方式可比表面相似的創作要深層次的多。

當我們考慮東西方對於角度和認知過程的喜好不同時,康蕾的畫已經成功地跨越兩個世界,在東西方觀眾中同時引起了共鳴。她為一個新的視覺美學融合系統的產生做出了貢獻。

(文/Alan McNairn,博士,曾任加拿大國家美術館策展人,加拿大皇家藝術學院院長)

無相 160×300cm|布面坦培拉|2016年

(來源:榮寶齋廣州)

藝術家簡介

康蕾, 藝術家,美術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作品曾於第14屆達卡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第十四屆巴柯瑞蒂巴雙年展、北京國際雙年展,AISA NOW巴黎亞洲藝術博覽會,加拿大UBC亞洲中心、巴黎大皇宮,南韓光州市立美術館,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智利普羅維登文化中心、西班牙巴塞隆納MEAM現代藝術博物館,基輔烏克蘭宮,紐約藝術學院,俄羅斯列賓美院美術館,巴拿馬運河博物館,巴拿馬當代藝術館,白俄羅斯明斯克 ,俄羅斯中央美術館,哥斯大黎加國家畫廊,丹麥,雪梨、秘魯利馬等藝術展等展出;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國家大劇院,時代美術館,嘉德藝術中心,東億美術館,AISA基金會等藝術機構收藏。

部份重要展覽:

「選擇的選擇」 康蕾個展(2022 );

共同藝術中心首屆中央美術學院「靳尚誼青年教師創作獎」獲獎教師雙個展,中央美術學院校史館西廳(2019);

「語上」雙個展 橋 藝術空間(2017);

「無邊的生長——康蕾作品展」,今日美術館(2016);

「四月青藍——康蕾作品展」,大都美術館青年藝術空間(2015);

「距離與對話」康蕾作品展,巴拿馬當代藝術博物館(2014)。

部份獲獎經歷:

中意藝術盛典:提香繪畫大賽 評委會提名獎(2021);

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第四屆青年教師扶植計劃計畫」( 2020);

首屆中央美術學院「靳尚誼青年教師創作獎」 (2019);

【現代青年】年度十佳藝術家(2017);

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提名獎 (中國美術館)( 2014);

恭王府·時代 肖像藝術展榮譽作品獎(時代美術館 )(2014);

第四屆全國青年美展 優秀獎(最高獎)(中國美術館 ) (2011);

藝術家眼中的當代中國 優秀獎 (關山月美術館) (2011 );

藝術中國 新銳作品獎(環鐵時代美術館 )(2009 );

中國青年藝術家精英獎(時代美術館)(2009);

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 銅獎(太廟) (2004)。

部份出版物:

【康蕾作品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17);

【無邊的生長——康蕾作品】,今日美術館出版社(香港),(2016);

【西方素描語言經典:後印象主義素描】,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康蕾】,河北美術出版社,(2011);

【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國規劃教材·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基礎系列教材——色彩教學】,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康蕾教學】,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