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菜根譚】:明哲的人生智慧與處世哲學

2024-03-26國風

【菜根譚】是由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語錄集,成書於明代萬歷年間。書名「菜根譚」的由來源自作者的人生觀,即「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煉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在【菜根譚】中,洪應明認為心的本來狀態是寂靜澄明的,但在氣的感通下心會受到物欲與情識的遮蔽,這二者均屬於人的私欲。為了要使心體回歸到寂靜澄明的原初狀態,就需要進行克欲的工夫,即時時檢點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私欲所蒙蔽。這種克欲的工夫,正是作者所倡導的處世之道。

【菜根譚】還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人生處世哲學。這種哲學強調了在面對世事紛爭時,應該保持內心的平靜與超脫,以冷靜客觀的態度來應對一切。同時,作者也提倡在人生道路上要遵循中庸之道,保持一種平衡和諧的狀態,避免過度和不及。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私密,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1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第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 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

【評語】 古人講求寧靜致遠,淡泊明誌,這裏講真人、妄心,那麽,妄心和真心是何所指呢?所謂真心,就如同空中明月,光輝皎潔,沒一點烏雲遮掩。所謂妄心,就如同遮掩明月的烏雲。然而妄心和真心的關系並不是像烏雲和明 月的關系,現實生活中,還是多些心靜,少些欲念,多些撣意,少些喧囂爭鬥好,喧樣利於自我反省,修身養性。所謂 「靜中觀心,真妄畢見」 的 現實意義即此。

用人不宜刻,刻則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2

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 成則警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無巧。

【評語】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幹的不如不幹的,說的不如不說的,因為你做了,你的不足就顯出了。你說了,你的思想就暴露了。做得多 了業績廣了,你便成了矛頭的目標,因為你的成功妨礙了別人,而有些人專 喜歡說別人的壞話。這種心態有幸災樂禍,有好奇心也有權威感,總覺得自 己能傳播一句揭發他人私密的訊息,才足以顯示自己是訊息靈通人士,借以 滿足自己的權威欲望,所以俗語才有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好事所以出不了門,那是因為人們有嫉妒心,看到你有光彩的事就矢口不提,結果就使這種好事遭受塵封和冷凍,以致永遠無法讓世人知道。反之,一旦做了一件壞事,在人們幸災樂禍心理驅使下,立刻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能讓所 有人知道。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3

居安思危,天也無法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

【評語】 世事變化難以逆料,天機奧妙不可思議,不要說來的事難以推測,目前的事也很難判斷,就連古聖先賢也無可奈何。所以孔子對於處事有「盡人事以聽天命」之嘆,即對天命而言只好逆來順受了。因為人的所知是有限的, 對智力所不及的事情,很難違背自然法則。但這不意味著聽天由命,個人的 一生完全以天命來決定。

人生的思考也可以 說是與生俱來,那麽人們對世界、對宇宙的認識與日俱增。一個人不應忽視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而應居安思危,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則不斷探求思考,不斷提高認識,防患於 未然,天命其奈我何?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情怡性。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4

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客,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鹹,海味不鹹, 才是懿德 。

【評語】 嚴於品德修養是好的,但嚴的結果應該是符合中庸之道,這樣行事才可能不偏頗。不能認為因為自己品格優良或做好事就自然正確,往往正確過頭 卻適得其反。一個清廉自守的人固然值得尊敬,可是他們往往矯枉過正,把 自己的格調提升得很高,對於社會上的萬事萬物容不得一點沙子,嫉惡如仇, 結果就變成毫無容忍雅量的偏激。這樣行事其主觀努力和客觀效果很可能相 反。

反之一個寬宏大量而又居心仁厚的人固然受人愛戴,這種人可能又往往 缺乏果斷力。這樣可以成一個老好人,卻辦不得大事。一個聰明人如果沒有 高尚的品德修養,不能在處事中掌握好分寸,聰明會對他造成妨害,就是通 常所說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個人很糟明,可精明到至清便可能一事無 成。可見做事要保證主觀努力和客觀效果一致,一方面要求品德端正,另一 方面得把好做事的尺度,有一個合適的方法才行。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群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5

謹慎至微,恩施不報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木報之人。

【評語】 品德修養是靠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生活。中可以常見一些人在行事上喜以老粗自居,言行大事者不拘細節,以引來掩飾自己的粗魯無知,或者自 己做的事往往都是粗欲不堪見利忘義之舉,卻以粗豪作掩飾。

一個修養好的人,就是在細微的小事情上同樣謹言慎行,不因其小就有違道義,凡是和自 己的理想追求不一致的,再小的事也不做。以助人而言,從思想上就不能存 有讓對方感恩圖報的小人之念,如果這樣就是一種毫無誠意的偽善,必須為 善而不報,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少來些錦上添花。

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6

君子無禍,勿罪冥冥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評語】 古人講修身主要是對自我道德的完善,俗話說問心無愧,正是說明人欲無錯、無禍於世,不能只是外表的完善,關鍵是內心不能有犯罪的原因。不 要以為黑暗中可以成為罪惡的溫床,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網恢 恢,誰可漏脫呢?所以儒家教人修養品德,必須要從慎獨功夫做起。

所謂慎獨,就是指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也絕對不做任何見不得人的壞事。 其實這才是君子的聰明處。俗話說得好,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修 省如果只是為了讓自己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豈不成了偽道學?從本心就已 具備了優良的品質,又怎麽會去擔心「禍」「罪」呢?

責人者,原無過於有過之中,則情平。責己者,求有過於無過之內,則德進。

7

看破認真,可負重任

以幻境言,無論功名富 貴,即肢體亦屬委形。以真境言,無論父母兄弟,即萬物皆吾一體。人能看 得破,得,才可以任天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韁鎖。

【評語】 人必須不為外物所累才能保持心靈的安寧、淡泊,但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追求金錢,講求致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風尚。當人的心靈被金錢所銹蝕, 那麽人已經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宰者,而完全成為物質文明的被支配者。有 的大款曾感嘆自己是除了錢以外什麽都沒有,越是富有,貪圖物質生活享受 越多,精神越是空虛。

假如過分強調返樸歸真操守清廉是不現實的,但一個人不講道德情操,一個社會不講精神追求,以至學子放下學業先生丟下教鞭 下海追求金錢致富,那麽這種富是畸形的。對一個有作為的人來講,不擺脫 物累而加入世俗的爭逐就不會有為有成。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見其寂。虛其中者,涼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8

坎坷世道,耐而撐持

語雲:「登山耐側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 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評語】 梅蘭竹菊號稱四君子,人們喜愛它們是因為它們耐得住寒,耐得住寂寞,耐得起風吹日曬。這種精神為人們所景仰,所企盼。只有經得起痛苦煎熬的 人才能創造大事業,正如孟子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且不說立雄心大誌,建豐功業,就是日常生活,平凡小事,又哪裏 有那麽多順心如意的事呢?哪裏有那麽多對路可意的人呢?無一個「耐」字 又怎生了得。要耐困苦,耐空寂,還得耐辛酸,如逆水行舟耐住勁,咬咬牙 便是一重關隘又在回首處,一陣波浪又在用力撐持中消失。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9

節義濟和,功名以德

節義之人濟以和衷,才不啟忿爭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謙德,方不開嫉爐之門。

【評語】 做人不可恃一己之長以做人待物,不能因一方面有優點就忽視隨之而來的另一方面的不足。節義之士性格剛強,看問題就可能偏激。就剛強言是長處,就激烈言是短處。為了取長補短,平日要養成溫和的處世態度,註意緩 和激烈的個性,與世無爭才能與人維持良好的關系。

有身份地位的人做人更 應註意樹大招風,功大招忌的道理,保持一種謙恭和藹的態度,才能維護功業的長久。做人不論處於什麽位置都應謙和謹慎,避免人際無情的紛爭,騰 出精力做自己應做的事情。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

10

看破認真,可負重任

以幻境言,無論功名富 貴,即肢體亦屬委形。以真境言,無論父母兄弟,即萬物皆吾一體。人能看 得破,得,才可以任天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韁鎖。

【評語】 人必須不為外物所累才能保持心靈的安寧、淡泊,但在商品經濟的社會中,追求金錢,講求致富是一種普遍的社會風尚。當人的心靈被金錢所銹蝕, 那麽人已經不再是自己精神的主宰者,而完全成為物質文明的被支配者。有 的大款曾感嘆自己是除了錢以外什麽都沒有,越是富有,貪圖物質生活享受 越多,精神越是空虛。

假如過分強調返樸歸真操守清廉是不現實的,但一個人不講道德情操,一個社會不講精神追求,以至學子放下學業先生丟下教鞭 下海追求金錢致富,那麽這種富是畸形的。對一個有作為的人來講,不擺脫 物累而加入世俗的爭逐就不會有為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