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既教人們科學生產,又幫人們更新學術思想

2024-02-07國風

文|卡門的提琴

編輯|卡門的提琴

天地萬物怎麽構成,經歷怎樣的變化,一直是哲學研究中的重大問題, 不同流派的哲學家對世界的本源有不同的解釋。

宋應星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思想家的元氣自然說 ,尤其是張載的 「太虛即氣則無無」 的學說,他在觀察周圍自然世界和人自身發展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刻思考,形成了以「氣」為核心的哲學思想體系。

「氣」在宋應星哲學思想中具有本體意義 ,「氣」是萬事萬物存在前提和基礎,是萬物及萬物運動規律的本原 ,那麽,宋應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什麽樣的呢?

「盈天地皆氣也」

中國古人很早就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本原之氣——古人稱之為元氣構成的,【管子】、【莊子】和【荀子】等先秦典籍中都有關於元氣的論述。

道家代表人物莊子提出了「氣化論」的觀點,他認為天下萬物都是「氣」不斷變化的結果。

宋應星繼承了氣一元論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認為萬物最原始的物質本原是「氣」,整個世界是由物質微粒——「氣」構成的,「氣」是貫穿於宋應星整個哲學體系的核心思想。

他在闡述他的自然觀的專著【論氣】裏說:「盈天地皆氣也」。

把這種「氣」從本體論上加以普遍化,成為客觀世界的物質實體。

世界上一切事物、現象和變化,無非是同一個物質實體「氣」的不斷轉化,「由氣而化形,形復返於氣」。

「氣」轉化為各種物質形態,「氣從地下催騰一粒,種性小者為蓬,大者為蔽牛幹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幾何,其餘則皆氣所化也。」

「人獸骨肉借草木而生,……故骨肉與草木同其氣類也。」

「朱砂、雄雌石、硫黃、煤炭、魁、樸硝之類。……而人間凡火迎合而化,不待頃刻而立見虛無本色也。」

植物、動物、礦物等各種物質形態都是由「氣」轉化而成的,歸根到底又都復返於「氣」。

宋應星確認了物質性的「氣」是世界的本源。

「盈天地皆氣也」不但表明了宋應星的唯物論思想還肯定了物質世界的無限性,「氣本渾淪之物,分寸之間。」「蓋渾淪之氣」。

宋應星對自然界本原的肯定,就把上帝、鬼神等超自然力量排除在外,他認為「氣」外無「理」,是同宋、明儒家思想根本對立的。

「天生五氣,以有五行」

宋應星在「氣」本原的基礎上將物質結構分為三個層次,「氣」、「行」和「形」。「氣」是看不見的原始物質。

「形」是「氣」的高級發展階段,是宇宙中一切可見的有形物質,上至日月、星隕、雨雹,下至土石、草木與生人、禽獸、蟲魚等天地萬物,這些統統是由「氣」化而成的。水、火、土、金、木這些工農生產中離不開的「行」介於「氣」與「形」之間。

宋應星指出「氣」和「形」之間有區別,但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氣」、「形」、「行」三者統一和互相轉化的基礎是「氣」。這種「形氣化」理論表明物質的具體形態是有生有滅、相對的、有限的。

只有「萬變不窮」的「氣」才是不生不滅、絕對的、無限的。「氣」與「行」、「形」存在著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氣」範疇獲得了「物質一般」的規定。

宋應星能自覺地以唯物主義自然觀為思想武器來思考世界本源和自然界變化規律,這是值得肯定的。

他改造並行揮了周敦頤、朱熹的太極說一元論中的五行觀,提出的「二氣五行說」,超過了前人張載,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宋應星的認識論思想

人類的認識活動伴隨人類的產生就已存在,而且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認識論是以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何者是本原這個哲學基本問題為出發點的,這就使得認識論問題必然存在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即唯心主義的認識路線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

除了這兩條認識路線,還有一種否認客觀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主張,即不可知論,人只能了解世界的現象,而無法認識其本質。

宋應星認為人以外的自然世界是獨立於人及人的意識而存在的,並且是可以被認識的。

宋應星用「天工開物」來命名其主要科技著作,也用其來概括他的哲學思想,「天工開物」思想是他提供的一項獨特的貢獻。

「天工開物」是個復合詞,由「天工」和「開物」兩個詞所構成。

首先,「天工」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指自然界形成無數的物質資源,蘊藏萬物,巧生以待,反映著自然力的作用。

第二層意思則是符合萬物主宰者「天」意的功能,反映著超自然的神的意誌。因而圍繞著對「天工」含義的理解,存在著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認識路線。

其次,「開物」一詞也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人類透過工藝技巧從自然資源中有目的性地開發物質資源、生產出種種有用的物質產品或物質財富,是一種人為的能動性的活動,是廣大工農群眾從事的勞動;

二是借開啟智慧通達萬物之理,以成就事業,這是「聖人」才能作到的,黎民不與焉。

因而圍繞著對「開物」一詞含義的不同理解,存在著群眾觀點與英雄史觀兩種對立的思想認識。

要弄清宋應星的哲學思想到底是唯物主義的還是唯心主義的應從其現存的所有資料入手,準確分析他對「天工」和「開物」的看法。

結合【天工開物】、【野議】等書的內容,從整體上看,「天工開物」的語意有三層:

第一層,宋應星強調整個自然界和自然現象是不依賴於人的客觀存在,表明了他的樸素的唯物主義自然觀。

宋應星認為萬事萬物都是大自然生成的,「巧生以待」,巧妙地分布於各處,等待人們取用。

萬物有其自然內容及特有的發展變化規律,這個觀點同當時儒家宣揚「理生萬物」或「心外無物」等唯心主義謬論是針鋒相對的。

第二層,表明了人對自然界的主觀能動作用。

盡管自然界或「天工」為人類提供了有用的自然資源,但人類還要主動地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去開發有用之物,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否則就談不上認識了自然。

第三層,宋應星提出了「天工人工互補」說。

他既不低估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制約和影響,也不忽視人類對利用、改造自然環境的主觀能動作用,認為「天工」、「人工」二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相互依賴的辯證關系。

宋應星把他的「天工」思想與「開物」思想結合在一起,意味著透過技術的橋梁將天工與人工、自然力與人力、自然界的自發行為與人類的自覺行為相結合與協調,使之相得益彰。

不斷地從自然界開發出種種有用之物,當宋應星把他的自然觀與社會歷史觀結合起來的時候,便形成一種獨特的「天工開物」思想。

宋應星關於「天工開物」的哲學思想,是他總結了有史以來人類在生產活動中處理與自然界相互關系時的經驗教訓後,匯出的一種積極的哲學認識,反映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宋應星的樸素辯證思想

宋應星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中含有不少樸素的辯證的觀點。

他提出了許多相互對立的概念,從正反兩個方面的矛盾對立來描述事物的特征和事物運動變化的結果,反復闡明了對立面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思想。

宋應星從「形氣化」出發,用「形萬變而不窮」和「質日新」的觀點,表達了他關於事物變化是不斷更新、不斷發展、新陳代謝的辯證觀點。

其中「化」是他樸素辯證法的核心,說明了自然界和人類歷史都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宋應星在描述事物的特征和事物運動的結果時提出了很多相互對立的概念。

他承認事物具有正反兩個矛盾著的方面,在認識和觀察周圍世界時,既能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能看到事物的反面。

宋應星認為,事物的這些的特征和運動結果具有客觀意義,是事物的本然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正確的認識。

日月有明,則亦有暗,日月之食則無光,但食盡後又現光明。明與暗也是相反相成、互相轉化的。草木的生與息、氣候的寒與暖也是如此。

總結

宋應星的哲學思想充滿著時代精神,在明末清初獨樹一幟, 批判了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儒家的唯心觀點, 體現出中國傳統哲學歷史性變化的新動向,具有重要的思想史價值。

雖然宋應星的 哲學思想中含有一些非科學的成分, 他的哲學思想未能形成一個獨立的體系,但他的許多哲學觀點,仍然閃爍著中國哲學的思想光輝。

宋應星註重實踐的態度,唯物主義和辯證的思想,連同他那蜚聲中外的傑出著作,對我們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