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李叢:閑談「四絕」與「全能」 ——詩、書、畫、印境界之我見

2024-02-03國風

【玉樹臨風】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9年作)

閑談「四絕」與「全能」

——詩、書、畫、印境界之我見

文/李叢

眾所周知,中國畫較之西洋畫,相對更加註重對各種文化領域的涉獵和融會貫通,因此自古就有將詩、書、畫、印融為一爐之說。當然,這其中的「詩」,其實從寬處講,還可以包括詞、曲、賦、文章、楹聯、儒、道、釋、哲學、史學乃至美學理論等一切文化學養的範疇。

中國畫自唐代伊始就開始出現了「文人畫」的萌芽。「文人畫」也稱「士大夫畫」,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和士大夫所創作的繪畫,其創始人是唐代詩人王維。到了宋代,在蘇東坡、文同、米芾等一批飽學之士的倡導下,「文人畫」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直到元代更是達到高峰。

【頂天立地】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9年作)

「文人畫」作品講究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極其註重書法、文學和哲學等修養及畫中之意趣,用來補充作品技術層面上所表達的某些不足,更能夠抒發作者個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與民間繪畫和宮廷繪畫有著本質的區別。特別是到了清代以降,中國學者對金石研究也是達到一個高峰,很多書法家和國畫家都對古文字、金石篆刻等領域有所涉獵,因此在國畫界,便逐漸形成了將詩、書、畫、印融為一爐當成衡量一位畫家藝術水平的最高標準。正如近代大家陳師曾所言:「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於是,中國畫史上各種號稱「詩、書、畫、印四絕」的名家大師便應運而生。

【積健為雄】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9年作)

然而,到底到了何種境界才能達到「絕」的標準,業界卻似乎一直都沒有非常明確的定位和界限,因此,假如將那些具備「四絕」的名家大師拿來做橫向比較的話,恐怕在藝術水平上也難免會出現參差不齊的局面,甚至有可能究竟孰強孰弱都莫衷一是。故此,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將「絕」的標準給高度量化,以求達到相對具體和客觀公正。

【脫穎而出】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8年作)

按照字義的解釋,「絕」字有「窮盡」、「極致」、「獨一無二」的意思,應該是代表著某種事物或某一領域的最高極限。比如以「詩」為例,假如要達到「絕」的境界,就必須無論在水平上,還是在影響力與貢獻上,都要與卓有成就的專業詩人達到一致的高度,並且必須有資格錄入全國性的專業詩詞史才算達標。同理,假如再以「書法」為例,也應同樣在水平上、影響力和貢獻上都要達到專業書法家的水準,並且可以在全國性的專業書法史中留下英名,這樣才算達到「絕」的高度。以此類推,衡量「畫」和「印」的標準皆是如此,但是若以這個標準,恐怕就連吳昌碩、齊白石和黃賓虹這些被業界公認的「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實際上最多也只能算「書、畫、印」三絕而已。

【驚雷】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9年作)


盡管吳昌碩與齊白石寫詩的水平非同尋常,甚至齊白石還曾經自詡「 詩第一 ,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但是嚴格上來說,他與吳昌碩一樣,只能算是繪畫界的作詩高手,與專業詩人相比,在影響力與貢獻上恐怕還是有些差距,畢竟在主流的詩詞史中,應該極少有人會將吳昌碩和齊白石的芳名錄入其中。根據陳傳席先生的研究表明,黃賓虹作詩的成就還不如吳、齊二位,因此黃詩更不可能達到「絕」的高度。應該說,這三位大師在的書、畫、印方面基本都可達到「三絕」之境當屬無疑,假若他們每一項以影響力和貢獻而言,三位在繪畫方面應該不分伯仲,各有勝場;書法方面吳氏的成就和影響可能最高,齊、黃兩位大抵並列;篆刻方面吳、齊兩位並列,黃氏較之相對略遜一籌。如果繼續將這個標準來衡量畫史上其他具備「四絕」、「三絕」的名家大師,恐怕很多人要麽立即被淘汰出局,要麽「四絕」或「三絕」只能降級為「二絕」或「一絕」。如潘天壽、陳師曾、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禪、陳大羽、程十發、來楚生、錢君匋等等皆是如此。由此可見,真正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四絕」聖手,歷史上幾乎是不存在的。

【豪氣沖天】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8年作)

如果說「四絕」的標準實在苛刻得有些不近人情,那麽「全能」一詞,或許就比較符合衡量一般名家大師的標準了。因為在書畫界,也經常有人被譽為「詩書畫印全能」(或者其中任意三種的全能)的稱號。能配得上這稱號者,一般來說當然也不是等閑之輩。但是筆者認為,「全能」相對於「四絕」,在衡量的標準上顯然就要籠統得多,也寬松得多。

【假裝沒看見】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7年作)

按照字義的解釋,「能」的意思是「會」、「可以達到」,換句話說,「全能」其實就是「全部都會」的意思。但「會」字的尺度畢竟比較抽象,到底「會」的標準是什麽?什麽樣就可以算「會」?恐怕沒有統一的定義。因此從寬處講,一個人只要能夠每樣都可以露兩手,比如只要能寫詩(哪怕是很業余的水平或者打油詩),只要能寫字(哪怕是老幹部體),只要能畫畫(哪怕是行畫),只要能刻印(哪怕不懂布局和刀法),總之,只要四樣都有所涉獵,只要足夠無知者無畏,就可以籠統地稱為「全能」了。然而這種所謂的「全能」,實際上根本連藝術的門檻還沒摸到,因此不值一提。

【育兒艱辛誰人懂,唯有母愛見真心】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7年作)

基於此,我們還必須建立一條比較正規的、有一定門檻高度的「全能」標準,比如雖然詩、書、畫、印四項尚達不到可以載入史冊的地步,但作詩最起碼能夠符合格律平仄;書法最起碼有師有承、有章有法;繪畫最起碼有筆墨、有才情、有風格;刻印最起碼布局合理、刀法純熟,總之各項都可以達到業界普遍公認的專業水平,才能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詩、書、畫、印全能」。

【氣吞萬裏】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8年作)

值得註意的是,實際上有不少業余的跨界高手,他們在藝術上的水平可能還超過某些專業書畫家,或者說彼此不分伯仲,平分秋色。比如馬一浮、謝無量、魯迅、沈從文、饒宗頤諸家的書法,較起當今很多專業書法家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由於他們真正的身份都是文人和學者,藝術對他們而言只是偶爾為之的余技,因此他們在藝術方面的影響力和貢獻反而很難達到可以載入主流書法史的地步,甚至還常常被他們其他領域的成就和名望所掩,這一點實在令人深感惋惜。

【雄赳赳,氣昂昂】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7年作)

綜上所述,「絕」的標準實在太嚴太高,一旦較起真來,連歷史上諸多名副其實的名家大師都未必完全能夠擔當得起,因此筆者建議大家今後對此稱號還是要心存敬畏,實在要慎重標榜為妙。畢竟無論「四絕」也好,「三絕」也罷,甚至哪怕只有「一絕」,凡是能獲得其中一項並在歷史上站穩腳跟的,都絕對是萬裏挑一的人中蛟龍。

假如大家能夠再務實一點,別太奢望達到所謂的什麽「四絕」、「三絕」,只要立誌窮畢生精力,追求到能被業界普遍認可的詩、書、畫、印的全能水準,恐怕就已經是諸多畫家(包括筆者在內)一輩子都難以實作的目標了吧!

2020年4月26日

【神雞】 國畫

69cm X 46cm

作者:李叢(2018年作)



長按二維碼可關註作者,歡迎轉發

您的關註和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作者簡介:

李叢,85後,粵東澄海樟林人。能文,尚武,工書畫,擅寫作,癡閱讀,平面設計專業,資深雜誌編輯,喜好健身搏擊,略通音律樂器,旁涉廚藝美食,鐘情電影設計,從事國畫創作,兼作教育培訓。現為獨立畫家、自由撰稿人。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及聯展,並著有各類文學作品約三百多萬字。部份作品發表於個人公眾號(同名視訊號):叢裏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