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再訪梅園(散文)

2024-02-02國風

作者:劉軍

大寒過後的這場雪,給大半個中國帶來了美麗的風景,也給地處魯西南邊陲的菏澤市帶來了銀裝素裹,更給位於菏澤市區洙水河畔的曹州梅園帶來了無限生機。因為這裏有著百年樹齡的臘梅正迎風傲雪/花枝招展/芯花怒放/散發著誘人的馨香……

梅花原產於中國的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型別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制作梅樁。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幹制,或熏制成烏梅人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中國十大名花梅花位列其中,梅、蘭、竹、菊並稱花界「四君子」,松、竹、梅亦稱「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其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勵誌奮發的高尚修為。難怪不乏文人騷客這樣稱贊:不畏嚴寒練筋骨,迎風傲雪花姿舞,我花開後百花萌,天下獨大喚春風……

我們科普過梅花就該談梅園了。說起曹州梅園,我應該算是一個比較了解的人啦!因為這個庭院式梅園,是我當年在審計局工作的一位龐大姐夫婦,在自己家的私宅創辦的;後來我又被選調到市政府新聞辦工作,由於對外宣傳工作的需要,我常帶涉外媒體記者光顧這個梅園,自己利用業余時間,也形成了多篇報道在海內外媒體發表。你別看這個梅園小,可名聲早已享譽海外。

這個家庭景點雖為私有,卻對外免費開放。在不到一畝的宅院裏竟養了四十多種計五百余株名貴花木,做到一年四季有花、三季有果,頗具觀賞價值,不僅當地的市民紛至沓來,並且吸引了來自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客人,觀賞者或悠哉於繁花似錦的小院,或花下喝茶聊天,或拍照留紀念,真是其樂融融,如入仙境一般……

至今還清晰記得,那次是五洲傳播中心的編導來菏澤采風,我們一起來到了這個庭院景點,采訪了梅園「莊主」。龐大姐夫婦都是退休在家的機關幹部,槨樸善良,熱情好客,一見我們來,熱情地迎上去,非常客氣地接待了我們,領著我們看完院子裏的各式花卉,又把我們領到客廳,讓我們品嘗從他們院裏采摘的果子和銀杏茶,由於聊的投機,不覺已到晌午,善良賢惠的大姐又張羅了一桌豐盛的農家飯,非讓我們過一下「苦日子」不可,最後客隨主便,「憶苦思甜」了一回。吃飯間,睿智豪爽的大哥講述了辦梅園的經過——

大哥酷愛花草,對花木情有獨鐘。菏澤最早的一屆牡丹花展,是在深圳舉辦的,他曾是當時的主事者。退休以後,他更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養花上,聽說哪兒有名貴花卉品種,一定想方設法把它引種到自己的院子來。有年秋天,他到牡丹園附近轉悠,在李集一花木公司的地頭上,他一眼瞅見一株梅樹幼苗,就象一位落難的公主,孤零零地立在那裏。大哥出生在河南鄢陵,那可是中國有名的梅花之鄉,熟悉梅樹的他一眼看出,這是一株珍貴的綠梅。他問經理這棵梅多少錢能賣,經理卻根本不知道他的地裏還有梅樹。最後,大哥買了兩包煙,請公司的花工吃了一頓飯,以較便宜的價格將這棵綠梅移栽到自己的院子裏。後來這棵綠梅枝繁葉茂,每年的早春,綠梅盛開,吸引來絡繹不絕的觀花人。

愛花如命的大哥,飯可以不吃,但花不可以不養。於是在他的庭院裏,臘梅/綠梅/牡丹/芍藥/連翹/壽桃/石榴/山楂/銀杏/海棠/木瓜/月季等等茁壯成長,次第開放。春節過後,鐵腳海棠首先吐出了紅色的花骨朵,接著開白花的連翹也悄悄綻放;海棠和連翹的花還沒敗,綠梅就開始釋放清香;綠梅之後,牡丹/芍藥/月季/石榴/木瓜,依次又嶄露出了誘人的芳香;秋天到了,院子裏銀桂飄香;待到雪花漫舞時,臘梅頂風傲雪笑……

透過養花,大哥結識了許多朋友。趙樓的花農經常給他送來一些稀有的花卉品種,像牡丹中的豆綠、姚黃、昆山夜光,月季中的綠雲、遊龍走鳳等等。

常年的養花經歷,讓這對恩愛伉儷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養花經驗。比如澆花的水要用熟水,不能用生水,否則花容易「感冒」;施肥要施有機肥,樹葉/雜草等發酵以後,經過消毒/過篩才能使用;養花要會除蟲,花木最怕的是蠐螬,要用敵敵畏拌麩皮,將蠐螬從地裏誘引出來殺死……有誰來向他們請教,都熱心地傳授技藝,就連一些單位要搞綠化,也請他們去指教,每叫必到,免費提供園藝技術服務。一次,他們把四棵自己培育了十多年的銀杏樹贈送給一家媒體單位,夫妻雙雙親手栽下那象征繁榮昌盛的友誼之樹。

老有所好,老有所愛,老有所樂。時至今日,我已青絲泛白,即將步入退休老幹部的行列。早就從新聞報道上看到,龐大姐夫婦的那個庭院景點,早已成為老年俱樂部的「根據地」、為創城服務的文明實踐點以及網紅們的熱情打卡地……

故景重訪,倍感親切。乘著這場瑞雪的美好意境,我再次存取了曹州梅園。此情此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劉軍簡介:曾供職於菏澤市委宣傳部二十余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菏澤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也是全市外宣戰線上的首位拔尖人才,寫出了廣泛涉獵菏澤牡丹的外宣作品,在海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領導和同誌們都稱贊他是外宣戰線上的「一枝筆」。有多位相關領導對其提出表揚並大加贊賞:他能透過報道牡丹,將我們的菏澤牡丹宣傳出去,不僅讓牡丹漂洋過海賺外匯,而且還吸引來大批境外客商,這對菏澤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作出了卓越貢獻……作為菏澤的牡丹達人,他從牡丹外宣著手,開啟了牡丹宣傳的海外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