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開屏人物|晉齋的藝術人生

2024-07-24國風

中等身材的藝術家晉齋留著一頭烏黑的中長卷發,戴著一副玳瑁眼鏡,留著胡茬,眉宇間流露著憂郁氣息。在不熟悉他的人看來,晉齋多少顯得有些野性、不羈和不修邊幅,但在朋友看來,他卻是張弛有度、內斂含蓄。他似乎不善言談,但他卻能在自媒體中滔滔不絕地講述一些行業見地、傳統藝術等。多年教學占用了晉齋大量的時間,但他用碎片時間畫畫、練字、寫作、思考,並於2024年7月13日舉辦了「繪境」個展。

晉齋的藝術作品以其獨特的光芒,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青睞和收藏。收藏者(本次策展人)高鐸鏞說,其作品多角度展現了他對美的追求,充滿著自然的生命力和內心的感染力,同時也是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相結合的深刻體現。

掛歷與寫意啟蒙

「奶奶是十裏八鄉刺繡功夫最精湛的老人,父輩雅好書法,雖然沒有所成,但我也算是耳濡目染,」晉齋回憶說,自己對藝術的感知源於五六歲時家裏的掛歷,那時掛歷上總會印刷一些名家的寫意水墨,當時晉齋根本不懂何為寫意,只是莫名覺得那些水墨畫看上去讓人意猶未盡。晉齋似是命中註定與水墨相遇。

「上小學後,父親每年都會買名家書畫掛歷,我開始臨摹掛歷上的花鳥蟲魚、梅蘭竹菊。」晉齋說。11歲時,在父親的找尋下,晉齋開始拜師學習寫意花鳥,接受正統的國畫啟蒙教育。晉齋說:「從啟蒙開始,畫畫就成為我生活的一部份,一種生活習慣,也正是那個時候,我便堅信自己就是與生俱來的畫家,繪畫就像是我的一種宿命。」

本科讀了8年,這磨礪他有過濾痛苦的能力

晉齋原名張軍,來自山西臨汾,原本立誌考中國美院,但因為數學成績0分而與之失之交臂。復讀後就讀於雲南藝術學院的民藝與服飾設計專業,後發現該專業與自己的期待相差甚遠,便申請調劑到中國畫(工筆重彩)專業,中間又經歷休學、文化課補考、退學未果等等,來回輾轉折騰,本科一共上了8年。

「大二時,我在雲南藝術學院附近的麻園村以320元/月的租金租了一間8平方米的房子,還經常被房東催房租,裏面僅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每天的課余時間,我在那裏畫畫。在那裏,我見到了這輩子見過的最大的蟑螂,後來一對香港夫婦3000元的價格買下了我的一幅畫,這讓我的困頓生活有所緩解。」在晉齋看來,那些艱苦的歲月都是彌足珍貴的記憶,他不願過多提及。他說,自己有「健忘癥」,總能過濾掉生活中的痛苦和一些不開心的事,因為過往都存於記憶,而記憶或過於誇大或過於理想,只有繪畫是真實的還原歷史、直擊人心。

珍視生命中的批評

嘲諷使人頹喪,也能催人成長。「從小在批評與贊揚中成長,但我更在意對批評的甄別。初中時,我在一名修復古字畫的師父那裏學習寫意花鳥,興沖沖地帶著一幅當時自認為非常得意的畫作去裝裱,沒想到卻被當時在場的一個老者嘲笑。現在想起來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後來我便抱著那幅畫逃跑了。」晉齋告訴記者,大二那年,自己胸有成竹地把一些畫作帶去了景星花鳥市場出售,一位字畫店的老先生觀賞一番後說:「小夥子,你的畫得不錯,但是畫上的落款寫得沒有一點章法。」這件事使其有些厭惡老先生的評價,但事後想來,重新估量了對書法的認知,晉齋後來便報了書法班,潛心修學。

晉齋說,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珍視生命中的那些打擊和批評。

初心就是活得清醒

「求學雲藝,非僅能學,實是天授。最難能可貴的是,身處橫斷山裏,卻能以靜制軔,收放自如。以道家‘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脫俗姿態而進行古、今兼治的文化修煉,從而達到了默合自心、返璞歸真、虛靜坐忘的‘禪定’意蘊。」雲南藝術學院教授李建東(同時也是晉齋的老師)說,晉齋本次展覽集中體現了其在水墨、書法領域的不倦砥礪、勇於探索的精神格局,相信他的藝術道路會越走越寬。

李建東說,「筆精墨妙」是一個長期艱苦磨煉的過程,但也是畫家天資、功力、情感、氣質、學養、人品、文化等的綜合體現,藝術是學問也是信仰,需要用一生的虔誠來完成。

在晉齋說他自己「能畫畫就是我的理想,我已經活在理想中」。他認為,個人所有的修為都蘊藏在其藝術作品裏,只有時刻準備著,讓自己夠硬,才配得上「藝術家」這個稱號。「多年來,我都在潛心研究和學習傳統文化和大師的畫作,因為文化是鮮活的,只有鮮活的東西才能讓藝術品具有生命力。」晉齋說。

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精神貴族」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認識:藝術離自己很遠。對於這個問題,晉齋認為,藝術與每個個體息息相關,且藝術跟物質無關,藝術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譬如,你在欣賞一幅畫時,盡管不懂得專業品鑒,但會感受到一種氣息,那正是每個人不可名狀的自我美學認證。譬如,北宋範寬的【溪山行旅圖】,所有人都會感受到氣勢磅礴而神秘的氣息。又或者梵高的【向日葵】,人們也會感到強烈律動的生命力。」晉齋說。

「其實作在大多畫展都是免費給市民觀看的,文藝是與人類共鳴共顫的精神食糧,只要自己用心感受、以心會心,每個人都能成為精神貴族。」晉齋看來,藝術修養來自文史哲的修養,只有民眾切身去走近,體味自身傳統的厚重與深刻,才能實作整個國家的文化自信。

在談及未來時,晉齋說,只想不慌不忙,保持初心,活在當下。

開屏新聞記者 李賽 攝影報道

一審 夏體雷

責任編輯 李鴻睿

責任校對 楊飏

主編 武熙智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