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風

學習【易經】入門知識第四十二次體會-觀卦上篇 之 觀察瞻仰

2024-05-07國風

觀察是我們認知與感知世界的第一介入點,直到今天依然有這樣一句老話叫做「眼見為實」。

而要從【易經】的角度來分析「觀察」。就需要從六十四卦中的觀卦來找尋答案了。

首先,觀卦的卦象是這樣的:

從上面我們可以發現,牌坊門樓的外形與觀卦的卦象非常相似。下方的四個陰爻代表了牌坊兩邊的立柱,上方兩個陽爻代表了牌坊上方的主體部份。

也可以說,上方的兩個陽爻就是在展示中的人或內容,而下方的四個陰爻就是在觀察的眾人。他們看到了什麽?心態是怎樣的?又獲得了什麽?

帶著這幾個問題,我們再把觀卦分為兩大內容:

一是自己在看,二是自己在被別人看。

觀技心法一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序卦傳】

在這裏的「物大」就是在說只要一件事物或一個人所做的事足夠大,就會吸引到關註。

在【易經】裏「物大」也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或磨礪,把成果展現出來,等待大家來評論的意思。

參悟關鍵點一:全人類常用的方法之一「觀察法」。

想要更好的理解觀卦,還是需要從卦辭開始入手。

觀卦卦辭(原文):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

在裏的「盥」就是洗手的意思,到目前一些有歲月感的地方依然還有「盥洗室」這種名稱。

在古時,我們先祖們比較重視祭祀,每當舉行祭祀時,都必須沐浴更衣,至少需要洗手。這是對祭祀對先祖的一種虔誠與尊敬。

接著的「不」就是還沒有的意思。

「薦」就是奉獻祭品的意思。

「有孚」就是誠信、肅穆、恭敬。

「顒若」就是莊嚴。

結合起來就是:觀卦,在祭祀先祖這種重大儀式時,必須沐浴更衣或者至少要清洗雙手。在還沒有奉獻祭品或者還沒有到自己奉獻祭品時也要保持對先祖,對儀式的誠信、肅穆與恭敬。無論自己還是整個場合都應該保持一種莊嚴感。

我們古人認為在這樣一種禮儀制度下可以喚醒心中的良知善意,讓自身得到昇華與提高。

在這種感悟的境界上再去觀察他人或其他的事物,就不會產生偏見與成見。

了解這引起之後,再來看孔子的筆記。

觀卦【彖傳】(原文):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

在這裏「大觀在上」就是九五與上九兩個陽爻,它們構成的一個高高在上且宏偉廣大的景觀。

「順而巽」指觀卦是由下坤與上巽組成。坤也是順。在這裏「坤順」就是展現了一種任其觀賞觀察的大度。「巽柔」也是謙遜,在展示自己的同時也要註意展現的方式方法,不能影響他人的正常工作生活。「溫柔」的展示,順和的接受,接收各種反饋。

「中正以觀天下」這裏的「中」就是觀卦的主爻—九五爻。九五陽爻又居於剛正之位,也就是一種象征。

「觀天下」不但是九五在高處觀察天下百姓,同時百姓也在觀望九五。九五不但提供了自身給大家觀察、學習,同時也要根據百姓的反饋進行自我調整。

「下觀而化也」就是要讓觀察的百姓或群眾得到啟發,得到感悟,心中的疑慮有指引。從此開始向積極正向的一面來調整與改進。

這也才是九五居高觀察與被觀察的目標之一。

在這裏的「化」就是內化,即內部變化。由內而外轉化形成好的習慣。

「神道」就是在形容天地間的各種自然現象,比如打雷閃電,日月星辰,下雨刮風等等都是如此的神妙。

【 在【易經】中「鬼、神」幾乎都是形容詞,形容一些人力不可及的自然現象,而並非迷信中的「鬼神」名詞 】

「四時不忒」就是這些神妙的自然現象都是有規律的,好比太陽的東升與西落一樣,不會出現早,也不會出現晚。

這些人力不可及的自然之力是「神妙」的,所以我們先祖就設立了「道」或「教」來學習與參悟。

在這裏的「神道設教」與我們現在所唾棄的「迷信活動」完全是兩碼事,如何理解呢?

觀技心法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

這一句並不是「愚民政策」,而是在說明,並不是所有的道理或政策百姓們都能明白。

真正能夠領悟其中寓意的時候,有可能這個百姓已經歷了幾十載的人生。而在他年輕氣盛之時只能用法規強制或者用巧妙的方法讓他不犯錯,並讓他積極的去做對的事。

例如,我們古時,統治者用直接教化的方式讓百姓們要註意環境衛生,要時常打掃清理家裏家外。但百姓不願意做,因為大多數人覺得今天掃幹凈明天也會臟,有什麽必要天天掃呀,所以一直拖延,到最後一整年都沒有打掃過一次。這時,聰明的統治管理層就要運用巧妙的方法:首先告訴百姓逢年過節時放鞭炮不但能除舊迎新,還能為自己家帶來幸福與財富,並且,放得越多福與財也就越多。於是乎百姓們都開始燃放鞭炮,為了一次放得多多的,就會把長長的鞭炮高高的挑起。鞭炮燃放時釋放出牛黃煙霧,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讓百姓們很開心的把消毒殺菌的工作自行做完。

第二,統治層們還說,那些鞭炮的碎屑象征著聚集的財富,要把這些財富先聚攏到自己家中好好收撿就能帶來財運亨通。於是百姓們在燃放完鞭炮之後都爭著把垃圾往自己家院裏掃,掃成一堆後再好好處理。這樣一來又把環境衛生問題給解決了。

這樣一些巧妙讓百姓自願做好事的方法就是「神道設教」。

而在我們當今社會還有這種所謂「神道設教」嗎?

答案是:還有。

比如某些比較熱鬧寺廟中,導遊們會告訴遊客們為了表示對神佛的尊敬,也為了自己的許下的心願能夠實作,所以進入大殿要跨左腳,不能踩門檻,佛像前不要拍照,明火點燃的香不能進入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為了安全考慮,在人多擁擠的寺廟中,如果沒有這些規定,遊客們會因為踩高門檻摔倒,在神佛前拍照會被其他人撞擠導致手機摔壞,明火點燃的香進殿會把其他人燙傷等等。而利用敬神與許願達成的理由來引導人們遵守就會非常的順利。

因此,我們華夏文明智慧的體現—「神道設教」其中心意義有三:安全、方便、有效。

例如傳說長長的走廊在夜晚要裝燈照明,不燃會「鬧鬼」。其實長走廊夜晚大多都是工作人員在走,裝燈照明也是為了給他們提供光明與安全。

又例如寺廟的大門都有三個部份,其中的中門也就是最大的門幾乎都是不開啟的,只開左右兩邊的側門,說是左進右出是對神佛的尊敬。其實原因就是「安全、方便、有效」的縮寫。因為,在古時,寺廟大多在郊外,也是強盜光顧最多的地方之一,所以寺廟中的和尚們不開中間的大門是為了在出現強盜打劫之時更迅速關閉兩邊的側門(側門小,機動性強,開關速度也快)

好,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觀卦的【大象傳】。

觀卦【大象傳】(原文): 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

這裏的「風行地上」也就是觀卦上巽風而下坤地的象義,同時風吹過地面,沒有清理幹凈的垃圾就會隨風亂竄,也就是在提醒該進行清潔工作了。

「省方」就是領導要定期巡視四方。

「觀民」就是觀察民情,看看百姓們在做什麽。

「設教」就是要調整、教化百姓們的不足之處。

結合在一起就是好的領導會定期了解民情,根據百姓的需求制定政策,這個政策不僅能配合百姓需求還能最佳化統治管理工作,兼顧這些的政令執行起來才會順利。

因此,觀卦的中心意義也可以歸納成:

觀技心法三 :仔細觀察,用心關照,觀其奧秘。

參悟關鍵點一: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見,食而不知其味【大學】

這一句的精髓就是:許多人對於熟悉的事物不關心,對於新奇又弄不懂,但又不想謙虛請教。幹脆就用盲目的「自信」來掩飾不足。

而這種建立在「無知」基礎上的盲目「自信」卻是在暴露自身的缺陷,也是這種「自信」的障礙。

例如,填鴨式的教育,逼得許多學生高考結束後立馬撕掉書,燒掉作業,無論以後是不是考入大學,在自己能決定的時候最想做的就是不看書。這樣的教育到底是造就了一個考上大學的機器,還是想引匯出一個有獨立思考,不斷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專業性人才呢?

參悟關鍵點二:自信是發自內心的驕傲,不是來自要完成使命的責任。

引匯出一個優秀的學生:一個有獨自思維,有個性理想,對知識有持續探求欲的新一代,遠比高學分更重要。

觀技心法四 :觀時靜,動時迅,先靜而後動是為智者。

在觀察時需要的是安靜,安靜才能思考,思考後才能制定出優質計劃或策略。有好的計劃策略後行動才更有效率。

觀技心法四 :觀過知仁。

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能知道他是否有「仁心」。

怎麽理解這一句呢?需要再引入一句老話。

參悟關鍵點一: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名賢集】

我們華夏文明幾千年總結的道理非常靈驗,大家不妨回想或是去嘗試驗證一下。

但凡在別人下棋或是遊戲時,在旁邊自發且不斷發出「精明」建議的人;又或者在敬酒時不喝,舉著酒杯只是一味說三道四的人。這兩類絕對不是值得交往的。

對待自己過失過錯與對待他人的過失過錯是不是兩極分化,也是評判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往的標準之一。兩極分化用現代語言就是「雙標」。

一個「雙標」的人是不值得我們走近與接近的。

觀技心法五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如何成為一個內行的觀察者,觀察一種微小的現象而預算未來的發展趨勢。要學習這個技能,這些就需要我們從觀卦的每一個爻開始了解。下一章節將與大家分享觀卦下篇,逐一分析觀卦每一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