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代表作都没有,却狂妄自大当评委,这些明星何时才能清醒?
流量至上时代,谁来守护舞台的纯粹?——从「无代表作」评委现象反思娱乐产业的困境与出路
2023年夏天,刀郎一首【罗刹海市】横扫华语乐坛,歌词中「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位都是华少」的辛辣讽刺,将大众积蓄已久的对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现象的不满情绪推向高潮。这股浪潮也席卷了综艺舞台,将「无代表作」评委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部代表作都没有,却狂妄自大当评委,这些明星何时才能清醒?」 这句来自网络的质问,如同一记警钟,敲响了娱乐产业浮躁风气背后的深层危机。从选秀节目出道的华晨宇,因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舞台表现力,被粉丝誉为「华语乐坛的神」,却在点评毛不易时,展现出与其实力不符的傲慢。同样是选秀出身的孟美岐,在演技备受质疑的情况下,却在综艺节目中指导学员演戏,其尴尬表现令人啼笑皆非。更有甚者,如柯以敏之流,以「毒舌」点评博取眼球,将舞台变成了个人情绪的宣泄场,毫无专业素养可言。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流量为王的时代病。资本的逐利性,让综艺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和话题度,不惜降低评委的专业门槛,邀请流量明星担任导师,以吸引粉丝群体。而一些明星也乐于利用综艺平台维持热度,即使自身实力不足,也敢于指点江山,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这种现象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它扭曲了大众的审美,让流量明星的粉丝群体,将偶像的喜好凌驾于专业评判之上,不利于优秀作品的脱颖而出。它损害了行业的生态环境,让真正有实力的艺术家被埋没,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创作水平下降。
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怪圈,让舞台回归纯粹?
需要平台方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摒弃流量至上的思维,将节目质量放在首位,邀请真正有实力、有经验的艺术家担任导师,为观众呈现高质量的节目内容。
需要明星自身提升专业素养,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作品创作中,用实力说话,而不是依靠炒作和话题博取关注。
也需要观众提升审美水平,理性追星,不盲目崇拜流量,而是将关注点放在作品本身,用实际行动支持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
娱乐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回归艺术的本质,尊重专业,才能让舞台重拾光彩,让真正的好作品和好演员脱颖而出,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启迪。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娱乐产业也需要这样的「猛士」,敢于打破流量的枷锁,守护舞台的纯粹,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