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综艺

韩寒:我们普通人养个大型犬都困难,孙俪怎么可以在上海养狼啊?

2024-07-05综艺

一档名为【希望在山区】的节目在重庆卫视播出,记录了51个品学兼优但家境贫困的学生奋发读书的故事。当时,孙俪还只是一个崭露头角的小演员,但她从小就立志要帮助他人。

这份善心源于她的童年经历。孙俪的父母在她很小时就离婚了,她被寄养在外公外婆家。外婆是一位退休老师,经常义务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补课。

孙俪记得,那些学生的家长常常带着特产来感谢外婆。每次送走他们后,外婆都会对孙俪说:"小俪呀,侬要知道,一个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们有能力呢,该帮一把就要帮一把。"这份教导深深印在孙俪心里。成名后,她始终默默地做着慈善,给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捐钱捐物。

有一天,孙俪在片场听一位灯光师提到【希望在山区】这个节目。她让助理下载了节目,在观看时注意到了一个叫向海清的学生。

向海清是高一年级唯一重点班的班长,家庭却一贫如洗。他的父母年迈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向海清不得不在学校附近的小饭店打工维持学业。

看完节目,孙俪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立即安排助理联系节目组,获取了向海清的联系方式。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孙俪决定以母亲邓丽芳的名义资助向海清,承诺提供他考上大学后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就这样,孙俪播下了一颗善意的种子,希望能帮助一个贫困的孩子改变命运。然而,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份善举会引发怎样的风波。

在孙俪的资助下,向海清顺利读完了高中,参加了高考。然而,他的首次高考并不顺利,遗憾落榜。得知这个消息后,孙俪立即以母亲邓丽芳的名义写信安慰向海清,鼓励他再试一次,并承诺会继续资助,直到他拥有谋生的能力。

这份鼓励对向海清来说至关重要。他咬牙复读了一年,终于在2006年拿到了满意的分数。兴奋之余,向海清写信询问"邓阿姨",能否去上海读书,当面表达感激之情。

"邓阿姨"回信建议他报考上海水产大学,并承诺开学那天在火车站接他。当录取通知书到来时,向海清激动得夜不能寐,迫不及待想要踏上这个陌生的大城市。

终于,在那个期待已久的日子里,向海清踏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向海清被眼前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他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正当他茫然四顾时,一对打扮考究、气质不凡的母女向他挥手。向海清激动地冲上前去,给了邓丽芳一个拥抱。

当他松开手,目光转向旁边的人时,他突然愣住了。那张熟悉的面孔,他在村长家的电视机里见过——那不是大明星孙俪吗?孙俪微笑着向他伸出手:"欢迎你到上海来。

"这一刻,向海清才恍然大悟,原来一直资助他的竟是光鲜亮丽的明星孙俪。他的内心顿时涌起复杂的情绪。村长曾说过,电视上这些人,动动嘴皮子就能挣到他们一辈子挣不到的钱。

向海清想起节目组租用老乡房子时给的几千块钱,心中不禁五味杂陈。面对孙俪的那一刻,向海清深深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

他的心中既充满感激,又隐隐滋生出一丝龃龉。这种复杂的心理,成为了日后矛盾的种子。尽管如此,此时的向海清依然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踏上了他在上海的新生活。

然而,他不会想到,这个善意的开始,将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孙俪和母亲带向海清吃了一顿接风洗尘的饭,然后亲自送他到学校,交了学费。

她们按照约定,每月给向海清500元生活费。在孙俪看来,这笔钱足以让向海清在上海过上优渥的生活,毕竟当时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也不过三四百块。

然而,上海繁华的生活很快让向海清感到力不从心。作为班长,他需要处理许多事务,与同学们迅速熟络起来。仅第一个月,他就花了90多元的电话费,相当于一个工人三分之一的月工资。

除此之外,还有饮食、水电、网费等各项开支。向海清开始感到500元的标准有些紧张,便向邓丽芳索要更多生活费。邓丽芳对此感到震惊。

在她看来,向海清从上大学后花钱大手大脚,一点都不像农村孩子那样精打细算。她建议向海清把重心放在学习上,最好退出学生会,不再负责相关事务。

她承诺,如果是购买学习资料或用品,可以额外给他一些钱。但向海清有自己的打算。他坚持认为担任干部可以积累人脉,更快地培养能力。

随着大学生活的继续,他发现自己每月总有一些意外开支,500元的标准只够基本生活。有一次,上海本地的室友邀请向海清一起逛商场。

在商场里,向海清发现自己叫不出任何品牌的名字,更别提购买了。相比之下,家境小康的室友几乎每家店都要进去试衣服,看中的就买下。

室友还邀请向海清一起试衣服,不想在室友面前露怯的向海清试了一双品牌运动鞋,价格高达180元。他越看越喜欢这双鞋,在脚上穿了半天不愿脱下。

最后,他咬牙买下了这双鞋。月底,他的钱包已经空空如也,只好再次向邓丽芳要钱。邓丽芳觉得,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不应该消费超出自己能力的物品。

但出于善心,她还是贴补了一些。然而,正是这样的善意,一次又一次地纵容了向海清贪念的滋长。随着时间推移,向海清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

他开始质疑: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什么要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处处受限?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对孙俪家庭的资助既感激又不满。

价值观的碰撞日益激烈,善意与贪婪的较量悄然展开,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时间飞逝,转眼间向海清已经到了大四。

这一年,一场意外的开支再次引发了矛盾。学校组织打乙肝疫苗,花费175元。向海清又一次给邓丽芳打去电话,反复强调自己的窘迫,希望能得到额外的援助。

邓丽芳实在忍不住了。自从向海清上大学以来,除了每月固定的500元生活费外,只要有什么意外开支,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索要,总是一副理所应当的语气。

邓丽芳忍不住批评道:"你不能只知道向我们要钱,有一些意外的情况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已经做得仁至义尽了!"更重要的是,邓丽芳认为向海清即将毕业,应该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了。

于是,她表达了即将停止资助的决定。这个决定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向海清心中的幻想。他怒不可遏,内心的怨恨如同滚滚洪流般倾泻而出。

他怎么也想不通,这点钱对于大明星来说,不就是一顿饭钱,一件衣服的钱吗?可对自己来说,却是救命的钱,是能让自己不用再回到大山里的唯一机会。

为什么她们连这个机会都不愿意给呢?向海清在文章中还详细描述了孙俪母亲对自己讲述的带有侮辱性的言论,并引用了自己的原话:"我也不是说看有钱人钱多就不舒服,但我觉得他们钱多了也没用啊,是真的应该给我点花花。

""再说我用的也不多啊,不就是10天1000吗,在上海就是一件不很名牌的衣服啊!"当这篇文章发布后,舆论的风暴瞬间席卷而来。

孙俪和邓丽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背叛,内心充满了困惑和痛苦。她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多年的善意会换来如此尖锐的背刺。

这篇文章制造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矛盾,一下子就把孙俪推到了风口浪尖。善意与贪婪的较量,在这一刻达到了白热化。

向海清的文章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许多记者蜂拥而至,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暴,向海清难以招架,只好办理了休学,回到家乡躲避风头。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很快,向海清的同班同学们纷纷站出来,揭露了他在校期间的真实面目。有同学表示,向海清平时在学校里花钱大手大脚,一点都没有贫困生的样子。

更有爆料称,他经常在宿舍里炫耀自己是由大明星孙俪资助的,还说孙俪承诺会给他安排一份好工作。这些细节的披露,如同一把把利刃,戳破了向海清精心编织的可怜形象。

公众的同情逐渐转向了孙俪,人们开始质疑向海清的诚信和品德。就在这时,知名作家韩寒在得知这件事后,不禁调侃道:"我们在城市养个大型犬都受到限制,孙俪怎么能在上海养一头狼呢?"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也让人们开始反思:善意到底应该如何给予,才不会被辜负?面对媒体的采访,孙俪和邓丽芳选择保持沉默。

她们知道,事情的真相终将水落石出。而这次经历,也让她们深刻体会到善意带来的意外后果。随着越来越多的细节被揭露,公众舆论开始发生转变。

人们不再单纯地同情向海清,而是开始思考: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避免善意被滥用?这场风波,俨然成为了一堂关于善意与贪婪的社会公开课。

这场风波最终以向海清声誉扫地而告终。他不得不面对休学后的现实困境。当他试图重返校园或寻找工作时,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人的品德往往比能力更为重要。向海清为自己的忘恩负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向海清,最终因为自己的贪婪和短视,失去了来之不易的机会。

孙俪的善心本想成全他,却因为他的贪心毁掉了自己。尽管遭受背叛,孙俪和邓丽芳依然选择了沉默,没有公开回应这件事。

但这次经历无疑给她们上了一堂沉重的人生课。善意固然可贵,但如何恰当地给予,如何避免被利用和辜负,成了她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这个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中善良与贪婪的交织。它让我们不禁深思: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保持善心,又不至于被伤害?如何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保护好自己?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但它留下的思考,将会影响许多人今后的善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