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技不如人?外国卫星拍到福建舰转弯半径达3.4公里,里根号仅500米

2024-05-29台海

福建舰第二次海试,来得比网友们的预想要快得多。一般认为大型航母首次海试之后,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试验中遇到的问题要解决,再次出海怎么也得等上几个月。没想到福建舰仅过了不到20天就又出发了,节奏之快令人咋舌,充分说明航母的状态很好,没出现太多问题。

这次福建舰出海之后比第一次跑得更远,一口气航行了近千公里,到达了大连附近的黄海,有外国卫星在这里再次拍到了福建舰的海试照片。考虑到歼15舰载机由沈飞制造,不少网友猜测福建舰来到东北附近,是来接舰载机的,海试归来时甲板上多几道轮胎印也不会让人意外。

不过国外卫星展示的福建舰海试场景,却引起来了不少人的质疑。在照片中,福建舰进行了至少两次大角度的转弯,有一次直接就掉了个180°的头。根据对航行尾迹的分析,国外媒体指出福建舰的转弯半径在3.4公里左右。由于卫星照片无法显示福建舰在转弯时的速度,所以外媒表示:不能判断3.4公里是不是福建舰的最小转弯半径。

这就有意思了:大角度转弯是航母的必备技能,当航母遭遇鱼雷或航空炸弹攻击时,会采用这种剧烈的机动来躲避。二战时的中途岛大战,美日航母就都用了转弯机动来躲开炸弹。而对于老式的直航鱼雷和现在流行的尾流制导鱼雷,航母也可以用猛烈转弯的方式来甩开它们。从机动性角度来讲,航母的转弯半径当然是越小越好。那么福建舰被拍到的3.4公里转弯,是大还是小呢?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去年6月也曾在我国南海被拍到进行大角度转弯。当时里根号正在直线航行,突然进行了一个接近90度的转弯,不知是为了躲避什么东西。卫星照片显示:里根号的转弯半径竟然只有500米!这可比福建舰的3.4公里小多了,只有后者的约七分之一。

航母的转弯半径和尺寸、排水量、舰体设计以及舵机的性能有关。里根号的排水量按说比福建舰更大,达到了10万吨以上,难道这说明福建舰的机动性远远比不上美国的尼米兹级吗?对此,有网友甚至提出了核动力在转弯方面比常规动力更有优势的说法。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采用何种动力方式与转弯没有任何关系。那为什么福建舰会搞出3.4公里的半径呢?有这么几个原因。其实外媒也说了,从照片判断不出福建舰的航速,如果航速非常高的话,转弯半径自然就变大了。里根号转弯半径小,很有可能是它当时的航速比较低,这才得以实现。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福建舰当时的测试项目,是不是在进行大角度紧急转弯?这是高度存疑的。很可能航母当时只是想改变航行的方向,或者是到达了某个预定海上地点后掉头回去,是一次正常而平缓的转向,而不是网友猜测的急转弯,这时的转弯半径自然就会比较大。

实际上福建舰的最小转弯半径绝不至于大到3.4公里。就在几年前,我国第二艘航母「山东」舰海试的时候,就曾经展示过「海上摊大饼」的绝活。一张卫星照片显示,正在高速转弯的山东舰画出了一个圆圈,半径仅相当于航母长度的2.5倍,也就是约760米。那么据此推算山东舰当时的转弯半径小于400米,比里根号的500米更小。

山东舰是6万吨级的常规动力航母,而且还是比较老式的滑跃起飞式甲板,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在的福建舰要比山东舰先进得多,虽然排水量略大,达到了8万余吨,但转弯半径绝不可能一下子增加好几倍,达到3.4公里之多。因此,福建舰在那几张卫星图中显然并未亮出「摊大饼」的绝活,实际的最小转弯半径肯定要小得多,也就是几百米的量级。

除了转弯半径之外,此次卫星照流出之后,也引发了其它一些担忧。在福建舰第一次海试时,就有国外卫星在很短时间内捕捉到了它的踪迹,并拍下了照片。这次海试也没有例外,拍的照片还更多了。这是否说明福建舰的一举一动,都在外国卫星的监控之下呢?如果到了战时,航母的位置都被敌方掌握了,岂不是很容易被击沉?

这种想法其实也是多虑了。在反航母作战中,掌握航母的实时位置确实是一大前提。敌方的军舰和飞机,的确可通过雷达或目视的方法获得我方航母的准确位置,然后发射导弹进行攻击。但您可别忘了航母不是吃素的,它最强大的武器就是舰载机,能够在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外向敌舰和敌机发起攻击,因此敌人很难接近到航母防御圈之内,想要知道航母的实时位置坐标就太难了。

那么靠卫星行不行呢?位于地面上方几百公里高处的卫星,当然可以无视舰载机的拦截,可以在高空自由拍照。但是卫星的遥感照片并不是实时的,一般会采用推扫式成像,即随着卫星的移动,以一定的幅宽获得一个长条形的图像。这时卫星并不知道航母在什么地方,需要再对这些图像进行判读,才能有一定概率发射某个角落里的航母。

因此,等到卫星发现自己拍到了福建舰时,以航母高达30多节的航速,早已经移动了相当可观的距离,再想引导导弹来攻击,黄花菜都凉了。况且卫星照片的定位精度并不是太高,未必能达到精确制导武器的需求,还会受到云层等天气条件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卫星并不能一直保持在航母上空,它要一刻不停地绕地球运动,一次飞临之后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再次回到同一地点,这样就使得航母的目标虽大,反航母作战却不是一般的难。

在这方面苏联曾经有过比较多的经验,摸索出了一套办法,现在仍然值得借鉴。对于美国的多支航母编队,苏联是十分忌惮的,在反航母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苏联人最简单粗暴的做法就是派出一艘军舰,时刻跟踪美国航母编队,随时报告航母的位置。如果真打起来,这艘军舰显然是去送死的,在第一时间就会被击沉。

但如果它能在沉没前把美国航母的准确坐标传回去,就算圆满完成了这一悲壮的任务,挺符合战斗民族的精神。苏联海军还曾将图16和图95轰炸机改装成预警机,探测美军航母,还能为导弹提供制导。但这些飞机的雷达性能有限,也需要前进到美军舰载机的攻击范围之内,与送死的军舰颇为相似,就是奔着与航母同归于尽去的,这只能算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除此之外,苏联还建立了一套MKRC Legenda「神话」天基海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十余颗US-A雷达监视卫星与US-P电子侦察卫星组成。US-A卫星装有X波段侧视雷达,能够在任意气象条件下测量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坐标,通过多颗US-A雷达监视卫星组网,还可以获得航母的航向和航速信息,足以引导苏联反舰导弹飞向航母。

而US-P卫星则通过搜集航母编队发出的大量电磁信号来定位目标,属于被动探测。通过US-A雷达监视卫星与US-P电子侦察卫星的密切配合,苏联就可以掌握美军航母的实时位置信息,还是相当有效的。

不过,要维持这套系统的成本非常高昂。为了保持探测精度,US-A卫星运行在距地面260~280公里高的低轨道上,这里存在稀薄大气层,阻力较大。为了降低空气阻力,卫星采用了像导弹一样的细长外形,但在一定时间之后仍然会坠落。

另外由于X波段雷达的耗电量巨大,只用太阳能电池不能满足需求,US-A卫星需要使用核电池。即使如此,早期型也只有工作40天左右,后来的改进型能工作6到12个月,然后就得报废。

这就需要不断的发射来补充损失掉的卫星,对苏联来说是极大的负担。在巅峰时期,MKRC Legenda曾经拥有7颗US-A和4颗US-P卫星。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再也无力维持如此庞大的开支,再加上多颗卫星因故障失效,「神话」系统也就停摆了。

由此看来,在茫茫大海上追踪福建舰的实时位置,并不是一颗简单的光学成像卫星就能做到的。国外频频放出福建舰海试的卫星照片,并不能说明他们有随时击沉福建舰的能力,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