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70年代到底是不是家家都有自行车,你要听真话还是假话?

2024-08-26台海

我发布的投票70年代是不是家家都有自行车,结果出来了。

总共5845人参与投票,除去弃权的,说是真的的有708票,说是假的的有4500票,还有508人认为有很少地方是这样。

其实不止是在线上,线下我也问过很多人(做调研就要有死磕的精神)。

我问了我先生,80年代他在县城上学,家里没有自行车,要走很远的路才行。

他们村他们家条件还算好的,别人家更没有。

我又问了很多邻居,除了一个邻家大哥, 所有人都说70年代有自行车的不多,那个时候每一个有车的人都会成为被羡慕的对象。

那个邻家大哥大答案和别人不一样。

他说:「是真的!我一上班就骑车了,那时候上班不骑车不行啊!大家一般都有车。」

我:「你确定那是70年代吗?」

「是啊!」

我记得他和我讲过,他插过队,回城好几年才找到工作,没找到工作之前,连对象都找不到。

「七八年之知青才开始回城,你哪一年才找到工作?」

「80年回城,大概两年找了个大集体工作。」

「还是啊!那是82年的事了。你再想想,那时候你爸爸哥哥姐姐弟弟都上班,他们都有车吗?」

「没有,他们离家近,不用买车。」

「你的车怎么买的?刚上班哪来的钱?」

「我没买,我爸把他的车给我了。」

「那你爸骑啥?」

「我哥接班了,他不上班了。」

「就是说,你们全家四个上班的,只有你一个人有车?」

「嗯!」

你看,这位大哥实际上是发生了记忆偏差。

不仅把80年代当成了70年代,还把他自己单位伙伴有车当成了全社会家家有车 。

全家四个成年孩子只有一辆车,还是爸爸的旧车,就说明那个年代自行车根本没有那么普及。

有网友强调 他们那里就是家家有,我也不打算反对。

有网友说70年代结婚必备三转一响,由此证明自行车的普及。

有网友说70年代中国是自行车王国,由此证明自行车的普及。

还有网友说那个时候买车根本不用票以证明那时自行车的普及:

其实这都是不同程度的记忆偏差,是一种曼德拉效应。

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其实我说了不算。我更相信权威的媒体的。

比如央视新闻。

网友们说的对, 六七十年代,三转一响的确是人们结婚时的追求。

但是就像今天的非洲钻石一样,女人虽然都想要,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拥有。

因为作为奢侈品,它一票难求。

至于说中国自行车王国当然也对,但是那已经是80年代的事了。

说中国是自行车生产的国,买自行车不需要凭票也对,但那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

下图我央视新闻的报道,应当比我权威。

央视新闻的报道对以上的记忆偏差都有纠偏:

还有另一个记忆偏差,认为北京70年代是家家有车的。

而事实是78年改革开放以后,即使北京的自行车以每年50万辆的速度增长,到了86年也没能达到每家都有的程度

网上搜一下,直到80年代,购车票还比比皆是,现在这些票证都成为了历史的记忆,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好时光。

调查做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发现:我写文章是一定要有依据的。

这一回我先做社会了调查,再拿权威媒体的数据报道说话。

我所说的权威媒体不是央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而且截图都有日期,全网可查。

这就是我做研究的态度,力求准确和真实。

但是一定会有人质疑我为什么要写这个,甚至给我扣上要诋毁前30年的帽子。

我在这里声明:我写这个恰恰是为了还原真相。

一个反对我,同时又尽力美化30年的网友反驳另一个说真话的网友,说他们那里家家有自行车,有的人家还不止一辆。

为了扒开这种美化还原事实,我才做了这一系列事情:

广大网友说的和国家说的话才可以有力地揭穿这种谎言。

但是总有人不喜欢听真话,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骂莫言的人。

几乎可以肯定,像以前一样,还会有人说投票数据是我作做假,央视的话也不是真话。

对这种人,我一般我都不会理睬。

他们愿意在井底享受他的舒适区是他的自由,我尽量不打破他们的美梦就是了。

我们都有孩子,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这么说:你看看你们现在多好!吃得饱穿的暖,那么好的饭都不想吃,那么漂亮的衣服都穿不完!

我们那时候哪有你们现在这条件!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也不相信那些天天说前30年像天堂一样好的人会这么教育孩子:

瞧瞧你们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吃的都是垃圾食品,穿的都是不健康布料,老师都是反动公知、看的都是毒教材!

他们在网上骂的话只是骂骂而已,痛快痛嘴之后,回家面对孩子,还是要教育他们好好学习,以后不要过他们过以前的苦日子。

网上网下两张皮,常年这样口是心非地过日子,真心希望他们不会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