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中国摩托为何败走东南亚?疯狂打价格战,从80%市场到5%都抢不到

2024-04-21辟谣

国内电瓶车满街走,东南亚则还是摩托当道。但是在众多品牌中,中国摩托的身影在整个东南亚几乎不见踪影。

20多年前,国产摩托曾以旋风般的姿势,在东南亚的市场上演了一场「快进快出」。

最巅峰时期,中国摩托占据了东南亚整整80%的市场,然而不到20年,还没有外敌来打击,中国摩托就因为「内斗」而丢盔弃甲,把整个市场丢得不到5%。

20多年后,我们再来回顾这段经历,才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挥刀自宫。

压低价格争取市场,为什么会变成一件坏事? 从东南亚摩托上得到的启示,或许可以适用于中国制造的很多领域。

「价格屠夫」的入场方式

东南亚的大街上,原先是日系摩托车当道,轰鸣声中随即疾驰而来的品牌标示,几乎是以百分之百的规模出现在大众眼前的。

像高峰时期的越南,几乎所有的摩托车都是日本品牌——越南自己不会造,中国的产品还没有过来,西方的品牌又太贵。

彼时是1997年之前,不要说中国摩托走向世界,就是国内市场也还没有完全铺开。好在当时电瓶车还未出现,摩托车在城市和乡村的普及率很快。

随着国内占有率的加大,终于有国产摩托开始试着走出国门了。来自西南的嘉陵摩托,在轰鸣声中开进了越南的市场。

起初一切顺利,嘉陵在越南铺开的速度稳重带快,因为在摩托车的价格上,嘉陵的入场打破了大众此前对摩托车的固有印象。

只有800美元左右的价格,没想到摩托车还能有低于1500美元以下的。就这样,新的购车者开始尝试来自中国的摩托。一样的轰鸣声和相同的速度,似乎并没有发现和日系摩托有啥区别。

就这样,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倒计时年份里,国产摩托以加速的方式先后开进了越南乃至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市场。

嘉陵是第一个吃瓜的企业,眼看他一口吃到了甜瓜,其他摩托车企业自然也不甘落后,纷纷跟随嘉陵的脚步向越南挺进。

而且除了越南之外,国产摩托的也很快开进了其邻国柬埔寨。像力帆摩托,金边的警察们也都统一配备过上路巡逻。

从第一辆摩托入场,到市场份额涨到80%以上 ,国产摩托的扩张速度比旋风还要快。日系摩托不再吃香了,看起来国产摩托统合了东南亚的天下。

然而,联合对付了日系品牌这个外敌以后,国产摩托却没有想如何开启下一阶段的经营,而是挥刀向内,玩起了最常见的内斗游戏。

挥刀自宫和杀鸡取卵

都听过这个段子,说中国人在一条街上开加油站发了财,很快这条街上到处都会变成加油站,最终加油站这门生意从此就被干黄了。

国产摩托当年抢占东南亚市场后,也是这种典型的玩法。面对外部品牌,价格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把对手逼走。

但如果市场整合后,依然把价格战当成法宝,那么接下来就该自己被一点点反噬了。

可惜,国产摩托企业当时不明白这个道理。

1997年,出口到越南等国的摩托车,零售价最低还能维持600美元。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这都是最低价,跌破这个价格,企业就不可能赚到钱了。

可仅仅过了20多月的时间,摩托车的零售价, 就从800美元一路跌到600美元,到后来甚至跌破了500美元。

价格战刚开打,摩托车企业自然纷纷跟进,东南亚的消费者自然也欣喜不已,还能有这样的好事,应该再降才是!

果然, 到2000年前后,新买车的消费者发现,摩托车的零售价已经降到只有300美元左右了。

事情发展到这种底部,任何一家企业其实都是在强撑了。不要说赚取利润,就是摩托车制造也是要成本的。所以那一阶段的企业,就相当于在「学雷锋」了。

当然,企业的实质怎么会那么好心,他们的想法其实很恶毒,都希望对手撑不过去而死去,自己一家统一了市场,这样就能以规模来弥补价格上的空额。

于是,为了尽可能的压榨对手,企业开始再次降价。到2001年,越南人突然发现,店面里出售的中国摩托车, 报价只有200美元左右。

面对这么低的价格,消费者估计都要疑惑这还是摩托车吗?而企业自己也咬着牙说了,论斤卖排骨,都比摩托车论斤按废铁卖的价格高!

事已至此,价格应该是不能再低了。据说按照一辆摩托车200美元的售价, 企业最终的净利润只剩下二三十块人民币 。这么低的利润空间,确实还没有杀猪卖排骨划算。

价格是降下来了,可悲催的企业突然发现,他们彼此谁都没有耗死对手,都还在苦苦强撑着。于是乎,新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由于主动压缩了利润空间,先不说成本压力有多大,就是企业新一轮的生产,资金都开始捉襟见肘。

在资金缺口的情况下,有些企业率先砍掉了摩托车售后服务的成本支出。眼看资金的窟窿还是填不满,不得已的情况下又只能去砍摩托车的制造成本。

该偷工减料的偷工减料,该换用低廉零部件的就换用低廉的。经过这样一番缩减成本改造,新造出来的摩托表面看似是车,可开起来可就没办法确保它会怎么样了。

日系品牌重新夺回市场

河内有一家摩托车销售门店,2016年面对记者的采访,店老板表示他已经很多年不销售中国产的摩托车了。 质量不行,骑两年最多三年就坏了。

不光河内,越南其他城市的销量也不够好。在柬埔寨,原先中国产的摩托车,后来又被换成了日系品牌。另一个国家老挝,进口的摩托车都是清一色的日系品牌。

将时间再次拉回到2002年,彼时正值国产摩托车,在东南亚失掉口碑的关键时期。

由于自打价格战伤及了利润和摩托车的质量,此前本已退场的日系摩托再次卷土重来。

而且,此前的中国企业已经把价格压低下来了,日系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只要将价格定位在稍低的水平,很快就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事后的发展也确实如此,国产摩托卖不动,降价后的日系摩托,不但保证了质量,在价位上也符合了众多东南亚人的预期。

就这样,日系品牌又杀了一个回马枪,仅仅几年的时间,原本丢掉的市场又被他们重新夺回来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国产品牌也赶紧修补质量啊,这样不就能把市场重新抢回来嘛。在商业上,不怕某件商品定价太高,就怕它失去了口碑。

此前的日系摩托,是在价格战中被挤走的,本身并不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而国产摩托呢,他们主动放弃了口碑丢掉了质量,消费者是主动用脚投票,把他们给撵出去的。

口碑被主动毁掉了,想要重新修复和弥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从市场后来的反馈就能看出来。

河内的不少销售商都表示,本田和雅马哈是最好卖的,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消费者愿意买。

相比于以前,越南现在的经济也上来了,很多有钱人甚至愿意用买汽车的价格去购买更好的摩托车。在这种情况下,有过质量污点的国产摩托车,自然无人问津。

一些比较便宜的本田摩托,是在中国组装生产,用的是中国产的引擎,当消费者知道后,也不会购买。

老挝的情况也是如此,国内大量的摩托车,不是本田就是雅马哈。但这些车都不是从日本国内进口的。

日系品牌在泰国有组装厂,大量的摩托车都是在泰国内组装生产,而后再出口到老挝。在柬埔寨,有人就直言不讳的表示,中国产的不如日本的质量好。

国产的摩托不但无法和日系品牌抗衡,甚至连韩国产的都竞争不过了。河内的街头,也有不少韩国产的大林牌摩托。而国产摩托,在东南亚却沦落为杂牌和不入流牌子的代名词。

截止到2016年,国产摩托在越南市场的份额连5%都没有了。 九成以上的市场,还是日系品牌的天下。

图一时之利带来的恶果

以价格战的方式来抢夺市场,是相当短视的行为,而且会自食恶果。降价的背后,不但会压缩利润空间,更是在压缩成本和质量的空间。

一种商品没有了质量,自然也就失掉了生命。时至今日,日系品牌的摩托车不但牢牢占据着东南亚市场,在其他地方的销量也保持着旺盛的势头。

2020年的数据显示,本田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了26.4%,雅马哈的市场份额为10.8%。2022年,本田摩托车在海外的销量就高达1760万辆。

对比之下,我国当年摩托车的出口规模只有764.47万辆,这一规模连本田销量的一半都不到。在业内人士看来,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我国摩托车品牌的存在感一直不强。

事实上,20多年前我们的摩托车,原本是有机会出线的,可最终因为挥刀自宫,把自己的对外出口之路给完全堵死了。

所以说,摩托车20多年来的海外出口情况,也给国内的其他品牌敲响了警钟,不能因为短时而伤及产品的质量,要持续而不是一时之利。

结语

目前,国产摩托车除了继续在东南亚市场苦苦挣扎外,近年来还试图打开美洲市场。

但今时不同往日,过去摩托车是主流的代步工具,如今在汽车和电瓶车的双重截击下,摩托车只是一味的苦苦支撑。

至于说未来发展电动摩托车,以及退守到小众化的爱好市场,这些不能说不是生产策略,只是和原来的情况已完全不同了。 一朝败退,彻底败退,这是自己选的路, 只能这样走下去。

参考资料:

【国产汽车,有一面镜子叫「国产摩托」】 新华社 2023年6月15日
【中国摩托车「败走」东南亚之痛:相爱相杀自毁市场】 环球时报 2016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