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从城市公园「破墙」看公园城市打造

2024-04-21辟谣

随着人们对生态绿色的需要日益增长,摩天大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不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标配」,城市建在公园里才是「最时尚」的指标。「全域公园,无界融合」,这是上海公园城市建设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最近,24岁的世纪公园,就正在进行一个大动作,拆除围墙,从五一开始,市民将可以24小时随时步入。世纪公园准备好了吗?

距离五一小长假只剩半个月,世纪公园正在为24小时开放做着最后的准备。

公园存在了24年的围墙陆续卸下「盔甲」,被垒石花镜、草坪花坛取代,延伸出2条进出公园的小路,穿过小路,游客就能从街区直达园内;哪怕是走在马路人行道上,也能欣赏到园中的四季风景。市民觉得:「没有围墙了,感觉公园美景自然都唾手可得,原来是一个公园,现在就变成感觉是我们的后花园,尤其是我们住在公园旁边的人。」

2021年7月世纪公园实施了免费开放;去年,又「打开」了部分围墙,芳花园率先破墙并实行24小时开放。试行下来,客流量成倍增长,园内的配套餐饮等业态,生意也愈发红火。大富贵锦绣店市场部负责人李惠娟告诉记者:「免费开放之后,人流量增加了三成以上,希望在这一次的围墙打开之后,会有更好的人流带动我们的营收。」

这一次世纪公园索性来了个「大手笔」,将拆掉1881米围墙,把改造范围扩大到4.3万平方米。当然,要在中心城区24小时开放130万平方米的公园,安全保障是关键。

为此,公园内的实时监控设备增加到了220套,日常除了50个巡逻打卡点有安保巡视外,园内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等容易发生意外的区域,还引入了包括无人机巡逻等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

「无人机可以在高空中以俯视的角度去看,比起人工,可以发现一些盲点,无人机因为有高清的摄像头,再加上无人机的智能管理平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以后,回传到应急指挥中心。」世纪公园智能网联无人机库项目负责人范宽宽介绍道。

世纪公园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技术负责人刘洪秀也称:「对于人流客流的管理会更加精准,响应和预警的机制触发是实时的。」

而除了安全,其他的管理和服务也需要考虑细致。比如,为了方便游客,园内增设了无人售货机,并开发了公园小程序,可以为游客导航公厕;同时会在夜间10点后减弱灯光,减少对周边居民休息的影响。世纪公园宣传主管张引表示:「其实打开围墙只是第一步,之后也会根据游客的反馈和实施情况,不断提升我们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近年来,上海已经有很多公园都陆续打开围墙,与周边的街区实现无界融合。中山公园、鲁迅公园、和平公园、静安雕塑公园等等,都成了市民游客可随时步入的绿色共享空间。

这股破墙透绿的风潮,还席卷到了很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去年开始,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上海展览中心、体科所等也都纷纷打破了与社区的边界。按照计划,上海将用三年时间,打开100个以上的机关和企事业等单位附属绿地的围墙。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顾芳坦言:「这对设计师是一个挑战,要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面,尽可能地释放活动空间,建设绿色生态。」

这两天,卢湾体育中心的破墙工程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副所长施瑾建议:「从设计上怎么能和体育的特色能够结合起来,把围墙打开,适当地提升绿化景观。」而卢湾体育中心主任蔡华也提出:「体育馆散场的时候,人员疏散这个空间还是要考虑的。」

在拆除肇嘉浜路沿线100多米的围墙后,这里可以释放出100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建一个口袋公园;但同时,作为一个综合性体育场所,如何兼顾健身锻炼及观赛人员的安全疏散,也需要各方考虑周全。「不单要考虑绿化,还要考虑人流的停留,还要考虑观众疏散的空间,要把很多东西融合在一起。」项目设计师王孝文如是说。

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如何盘活各种绿色资源,为市民创造更多的绿色共享空间,上海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截至去年底,全市832座公园中,已有超过77%实现了24小时开放。

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服务管理科徐婧表示:「上海公园城市建设,不光是要在城市里建公园,更要把城市变成一座大公园,打破围墙街区融合是因地制宜大势所趋,下一步我还要在特色服务上下功夫,通过24小时开放,绿地开放共享工作不断推进,让市民能有更好的体验。」

从最近大热的「公园二十分钟」理论,可以看到都市中的人们对于绿色的渴望。十四五期间上海也将重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各类公园数量增加到1000座以上。建设「千园之城」的背后,正是为了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园融合度,通过拆围、破墙、补绿、增景,焕发出「入则自然清幽、出则繁华簇拥」的鲜活气息,让市民切切实实感到家在公园中的美好。

看看新闻记者: 汤铭

编辑: 尤颖慧

视频编辑: 陶余鑫

摄像: 李刚 夏寅飞

责编: 李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