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租下亭子间的年轻人,和他们的生活哲学

2024-07-24辟谣

如果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万国建筑群是上海的「面子」,是魔都的摩登之处所在;那么弄堂小巷则是城市的「里子」,人间烟火气都来自于此。

其中,亭子间最为人津津乐道。这个上海石库门建筑中颇有特色的小隔间,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窗户朝北,木心在【上海赋】中写道:「也许住过亭子间,才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上海人。」许多外来的文人墨客也在上海的亭子间驻足过,鲁迅还有本名为【且介亭杂文】的杂文集,「亭」指的就是亭子间。

如今,亭子间又住进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年轻人。正值毕业租房季,中介手里的亭子间房源也炙手可热,一位主做市中心亭子间房源的中介说,他的客户里有一多半都是预算不高、想住市中心的年轻人。我们和几位租住亭子间的年轻人聊了聊,想知道他们选择亭子间,爆改老破小,背后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哲学?

搬进亭子间的乔瑟琳用视频记录了自己租房改造的过程

住进亭子间

十点六平方,十二平方,十六点四平方……亭子间的面积不会很大,基本都在十五平方米左右,但「地理位置绝了」是大家在转租时最爱写进帖子标题里的优点。

小婉也是因为地理位置才住进了亭子间,她22岁,刚大学毕业,预算不高,3000元以内,但「希望是自己住,不必和室友共用卫生间,还要靠近地铁」。按照这个要求,她看了几套房,不是地铁终点站附近的单间公寓,就是二房东改造的隔断房,都不太令人满意。最后她在南京西路逛街时,被路边一家中介店白板上的租房信息「击中」了,有条房源是:延安中路xx号二楼半亭子间、9.3㎡、2600元/月。

中介带她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小区,小婉说,那时她脑子里闪现出了四个字:「宇宙中心」。虽然房间不大,但是再上半层楼就是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楼上楼下加起来十几平方米,一个人住也够了」,当即她就决定租下。

小婉住的亭子间顶楼改成了露台,可以体验到市中心「纯享夜景」

同样地,打动橙橙的那几个字则是「梧桐区」。她只看了这一套房子,是位于愚园路附近的12平亭子间,小区外马路两旁种植了法国梧桐树,正值夏天,整条街都绿油油的。她觉得上海的城市风情都藏在弄堂里,亭子间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柑橘类的花香从窗口飘进来,楼下总有特别可爱的小猫咪悠闲踱步,周末有空时,橙橙会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巨富长」街区city walk。

不少住在亭子间的年轻人还省下了乘坐地铁通勤的费用,住在新闸路附近的乔瑟琳吃喝玩乐都在周边几公里的范围内,出门都是骑车或步行,「如果是租得远一些,每个月交通费也要几百块呢,但住进亭子间之后,我已经好久没坐地铁了。」她还用省下来的交通费买了辆新自行车。

但预算有限时,房子总归不是完美的「六边形战士」,亭子间也有缺点,对于橙橙来讲,楼梯陡就是最大的缺点。这栋房子年龄比她许多长辈都大,木楼梯窄而陡,橙橙笑着夸张地形容道:「跟登山一样,两个人一前一后上楼的时候,感觉前一个人的脚都要碰到后一个人的脸了!锻炼身体。」

亭子间的楼梯一般比较陡,上下楼需要格外小心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少人都把平平无奇的亭子间改造成了「温馨小家」。螺蛳壳里做道场,常被上海人用来形容石库门里的生活,而这种随遇而安、精致生活的范儿也被住在亭子间的年轻人传承下来。

小婉刚搬进来时,卧室里只有一张单人床、木头桌椅和头顶的壁橱,没有什么多余的收纳空间。她先在网上购买了垫高床铺的木头角,把床抬高了五厘米,可以塞下行李箱和厚被子,又看了不少「出租屋爆改攻略」,组装几根水管形的简易落地衣架,把衣服都挂了起来。

乔瑟琳还用各种海报和照片贴满了墙壁,在地上铺了地毯,还为房间内留下的高脚凳配了一个钨丝灯泡,可以开着窗喝点小酒,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就像一个临街的bar,很有情调」,周末时,她也喜欢宅在家,心血来潮时就再为房间换个布局。

被海报和照片贴满的墙面

二手交易平台也成了租房人的最佳淘「宝」地,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橙橙还为自己十平方米的小房间精心打造了一个阅读角:一个从闲鱼上淘来的懒人沙发,只要50元,一个小区旁边商铺到期转卖的书柜,180cmX70cmX60cm,老板开价150元,橙橙砍价到120元,只是搬上二楼半亭子间时费了大劲。但橙橙很满意:「从学校里搬出的两大箱书籍都有地方放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社区是更广泛的「家」

在来上海之前,福建女孩乔瑟琳并不知道「亭子间」的概念,初到上海时,她租下一间单身公寓,租户基本上都是年轻人,谁也不知道隔壁住户的情况,但有天她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自己出差的时候住酒店,回到家之后还要住‘酒店’?

后来,她从中介朋友圈里第一次接触到亭子间并住了进来。现在,乔瑟琳口中的亭子间多了些生活气息:房间虽不大,但四周都是满满当当的生活用品和小摆件,还打造了半平方米的咖啡角;打开临街的窗,早上就能听到对面商铺的叫卖和楼下单车的开锁声,去小区里晒衣服,还有爷叔阿姨帮忙照看着。

亭子间的另一面,是共享的晒台和走廊,是走两步就到的楼上楼下,是傍晚时分聚在一起闲谈打牌的爷叔,是小而美的社区。

乔瑟琳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小小的咖啡角

住在亭子间,跟邻居打照面的机会也多了,橙橙的房东就住在楼下,是一位六十多岁的优雅阿姨,客厅里还有架钢琴,晚饭后悠扬的琴声会从楼下飘上来。「房东阿姨很照顾我,下雨时会帮我把露台的衣服收回来,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坏了就立马找人来修。」

生活气息的浓厚可以消解独居的孤独感。小婉提到了她喜欢的建筑学家青山周平,「他居住在北京的一间非常小的四合院房间,客厅也很小,但胡同里很多老北京人都喜欢坐在门口跟邻居唠嗑,这些地方就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客厅,第三个客厅。」

同样地,小婉的亭子间周围有不少咖啡馆、商场、公共文化空间,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里,「房子是我居住的地方,但家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我们小区也是我家,经常去的咖啡馆也是我家,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也会说,有空来‘我们上海’玩」。在小婉看来,公共空间的丰富性更重要,如果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打造得很好,自己的房间小一点、简单点也可以接受。

「世界是个游乐场」,小婉告诉我,这是在社交媒体上热传的金句,用来鼓励年轻人多尝试,放松心态,她很喜欢,「租房也一样,虽然房间很小,但是只要你把自己打开,整个城市都可以是你的后花园。」

选择亭子间,不只是选择一间房子,也是选择这个社区,选择这座城市里独一份的生活方式。乔瑟琳发现自己渐渐滋生出了归属感,五一假期时她没有回家,而是在上海招待外地来的朋友,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人群里走街串巷时,「就会突然感觉自己不是过客,而是这个城市的居民。」

栏目主编:周楠

来源:作者: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