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西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看两千年前的大女主

2024-07-23辟谣

她是秀外慧中、贞顺与孝义并重的汉廷公主,从繁华的长安来到偏远的长沙,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她是风华绝代、胆识与才华并存的长沙王后,为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在政治和外交舞台上发光发热。

澎湃新闻获悉,为纪念马王堆汉墓完成考古发掘50周年,长沙博物馆将于7月16日推出「她从长安来——汉长沙国渔阳王后和她的时代」文物特展。展品来自湖南省内及西安、徐州等地的7家文博单位总计近200件,涉及金银器、玉器、青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多种类别。再现了西汉长沙国一个社会一统,物产丰沛,生活富足的繁盛时代。

「渔阳」题凑木,西汉(前202~8)

1993年长沙望城坡「渔阳」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1993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坡古坟垸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汉初期的大型竖穴岩坑墓,是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座墓采用黄肠题凑葬制,规模巨大,气势恢宏,宛如一座「地下宫殿」。

渔阳王后墓发掘现场,「黄肠题凑」(短木枋)清理后的情景

黄肠题凑是古代的一种特殊墓葬型制。「黄肠」是就建筑题凑所用材料的颜色和形状而言,古人将制成长条形的去皮黄心柏木称为「黄肠」。题凑则是指材料的堆放形式和结构,「题」是指柏木的一端,「凑」 是指向内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所以「黄肠题凑」即若干黄心柏木统一以一头向内,呈辐辏状堆放于内棺及便房外围。

渔阳王后墓发掘现场,墓室回廊四周清理后的情景

这种葬制可不是普通百姓可以使用的,它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在汉代礼制中,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棺柩)、便房(棺房,或称内椁室)、外藏椁(回廊)等,同属于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渔阳王后墓室平面图

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等同属于「天子之制」,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享用这种葬制。渔阳墓出土的两件木楬也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其中一份写着「陛下所以赠物:青璧三、绀缯十一匹、薰缯九匹。」来自「陛下」的赗赠体现出墓主与西汉皇室的关系。另一份写着「青绪禅衣□□、□衣、绢绪禅衣三、□禅衣一、白绪禅衣六、□禅衣一、相绪禅衣四□。凡廿六衣。王裞。」 「裞」指生者向死者赠送衣被,这里的王应该指长沙王。可见,墓主与西汉皇帝与长沙王都有着密切关系。

「陛下所以赠物」木楬

墓主的身份完全明确下来,是根据出土的封泥「长沙后府」及漆器和题凑上刻写的「渔阳」。「后」在西汉,是皇帝、诸侯王的正嫡夫人的专称,而「渔阳」被认为是墓主的自称。至此,基本可以确定渔阳的身份是长沙王后。

「王裞」木楬

许多学者根据葬制和陛下赠物等推断,渔阳是汉室公主的可能性极大。「渔阳」战国时属于燕地,秦朝设置渔阳郡,这应该是她婚前曾经封邑的地名。长沙国「势疏而最忠」。当时南越不受汉朝控制,常常在边境挑起争端,而长沙国是朝廷防止南越侵犯的重要防线。渔阳嫁给长沙王,极有可能就是为了笼络长沙,遏制南越。

渔阳墓出土有金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等两千余件,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当人们试图从这样多的物件里构建出墓主的身份时,得到的结论本来不应该只有「汉皇室公主」与「长沙国王后」。这两个身份,一个依托于汉朝皇帝,一个依托于长沙国王,都与渔阳的男性亲属息息相关。「渔阳」本人,应该是一个更为丰富的形象。

渔阳墓墓室随葬器物(第二层)分布图 图源【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发掘简报】

此次展览除了实物之外,展厅里还能看到利用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扫描、三维建模、动画制作、多媒体展示等多种科技手段的数字展,观众可以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渔阳王后墓的构造布局。

「长沙元年」铜壶,西汉(前202~8)

2006年长沙风篷岭张姃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汉代诸侯王一般都有自己的宗庙,遇重大活动会举行祭祀。「长沙元年」铜壶就是一件祭祀用器,口沿处刻有铭文:「□壶一容五斗有盖并重廿六斤十三两长沙元年造第八。」说明此壶为长沙王府宗庙祭器的第八件。「长沙元年」为长沙国纪年。据【史记】记载可知,王国或侯国有各自的纪年,不同于皇帝纪年年号与年数并用,只用年数,不见年号。

玉牌贝带饰,西汉(前202~8)

1974年长沙陡壁山1号汉墓出土

长沙博物馆藏

玉牌贝带饰,西汉(前202~8)

玉牌贝带饰,是指汉代人在皮、绢质腰带上缝缀饰物,以长方形牌式玉、玛瑙或琉璃为带头,带上缀饰玉贝或玛瑙贝的腰带,使用者的身份为诸侯王、列侯和刘氏宗室等。这一组带饰由透雕兽纹玉珩(héng)和12枚玉贝组合而成,均为透闪石软玉,色泽润白,制作精美。

玉牌贝带饰,西汉(前202~8)

玉牌贝带饰,西汉(前202~8)

这组玉牌贝带饰出土时位于棺的中部,左右对称放置,有明显使用痕迹,为墓主生前腰间丝带或革带上的装饰玉。这种牌式带扣分别在左右侧边框的外缘有圆孔,显然是特意为使用而制作的。使用时应有铜(鎏金)或其他材质的外框。玉牌式带扣缀玉贝的腰带创始于西汉,成为彰显王侯威仪的重要表征。

双铺首四足陶炉,西汉(前202~8)

2013年长沙时代倾城1号汉墓出土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作为一个以美食闻名的「网红城市」,烧烤在长沙夜宵江湖中必有一席之地。其实2000年前的汉代长沙人就已经热衷于撸串了。观众可以来展厅看看这件汉代的烧烤炉「双铺首四足陶炉」,看看它和现在的烤炉有什么不一样。汉代人会把羊肉、牛肉、鸡肉、鱼肉等切成大块,串在签上,架好「燔(fán)炉」,点燃木炭,一手执串,一手扇风,等待着美食出炉。不知道长沙王和王后为国事烦恼的时候,会不会也邀上三五好友克恰烧烤。

「渔阳」漆绘耳杯,西汉(前202~8)

吃烧烤总要配点啤酒噻?漆耳杯就是一种饮食器,用来饮酒或喝汤。汉代漆器的制作工序复杂,需要花费很多劳动力,据【盐铁论】记载,一漆杯要用百人之力方可制成,其价格相当于十个铜杯,相当昂贵。由于漆饮食器比青铜器更具优越性,所以深得贵族喜爱,漆器也自然成为了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五弦筑,西汉(前202~8)

1993年长沙望城坡「渔阳」墓出土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除了吃喝,当然还少不了玩乐!这件「五弦筑」是「渔阳」墓出土的一件木质五弦乐器,被学术界称为「天下第一筑」。筑因以竹击奏而得名,演奏时以手托持,用竹尺击弦发音。有关「筑」乐器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策】。【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的记载更是传颂千古。只可惜,到了唐宋时期,「筑」就失传了,一直没有实物。直到「渔阳」墓中它的出现,人们才得以首次见到这种古乐器的真面貌。

酒令木骰(tóu),西汉(前202~8)

骰,俗称「色子」,是一种行酒令玩具。和现今骰子不同的是,这个木骰一共十八面,每面分别阴刻「一」至「十六」字,剩余两面的一面刻「酒来」,相对一面刻「骄」字。骰子令是汉朝人饮酒时常玩的酒令,因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可以轻松地活跃酒筵气氛,所以汉朝人常在酒宴上使用。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6日。

(本文根据长沙博物馆、澎湃新闻过往报道、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资料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