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遏制生活污水治理「假工程」必须「动真格」

2024-06-25辟谣

□朱昌俊

一直以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多项政策,都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为重点工作。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一短板,也是农村民众最期盼改善的民生实事之一。但近期,央视【财经调查】接到部分民众反映,青岛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根本不能正常使用,是「豆腐渣」工程、「半拉子」工程。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端连着的是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一端关系到民众的生活便利,可谓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然而,此次媒体曝光的乱象,让人触目惊心:污水处理设施形同虚设,化粪池排气管象征性摆放,改造款疑似被人冒领,水泥路面一抠就破……

从报道可以看出,当地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可谓不重视,一些项目的投资额度动辄成百上千万元。然而,「历经了不止一次示范建设,资金一轮又一轮地投入」,相关社区民众的排污难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任由项目长年烂尾成摆设。很显然,如此状况百出的项目建设,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形式主义。并且,它不仅未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滋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除了让不菲的财政投入打了水漂,也成为工作作风弊病发酵的「温床」。

比如,一些住户粪池接入检查井本应设置铸铁井盖,用的却都是塑料材质的井盖,用脚一踩、用手一掰便碎裂开来,村民们平时都只能绕着这些井盖行走;有的道路硬化工程中,「水泥路面随意用手就可以抠掉」。而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工程质量检测,有的地方甚至不惜专门打造了一份「专用地块」——「只要村民向上反映问题,就会专门领到这里来抽检,因为只有这里的水泥质量和厚度是达标的」。毫无疑问,如果这样的信息属实,就是一种公然的「偷梁换柱」和造假。

那么,任由如此「假工程」大行其道,真是因为这里面的问题难以发现吗?报道中所提到的两个细节颇显讽刺意味。其一,一份村民厕所改造领款明细表显示,补贴金额为每户700元,上面罗列着领款人的签字和红色手印,但是「村里很多人压根都没有见过,签名和手印也不是村民本人的」;其二,一份厕改的统计名单当中,不仅已去世的五保户也被写入其中,还上演了「同样门牌号码、同样名字的村民在厕改名单上反复出现了4次」的奇葩一幕。如果说,其他方面的造假还需要专业检测,那这些漏洞重重的统计信息,只需要最基本的核实、检查,就不难发现猫腻。如此「敷衍」、充满矛盾的信息都能蒙混过关,让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到底是造假一方过于恣意妄为,还是验收一方也成了「共谋」?乃至,这里面是否存在着不当的利益输送?不能不引人联想。

一个可以参考的信息是,近年来各类公开查处的案件中,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相关的腐败情形,已不少见。如日前,湖北宜城就披露,通过专项治理聚焦美丽乡村补短板强弱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围绕2019年以来的生活污水治理等13项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从违规挤占、挪用滞留建设项目资金,虚假立项、虚报工程量贪污侵占,资金监管失职失责等五方面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入手,发现资金管理不规范、供材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654个,追责问责27人。这仅仅只是一个县级市的情况。以小见大,再加上此次事件暴露的问题,是否在提醒相关部门,乡村建设中的各类建设资金的「跑冒滴漏」和工程质量的「造假」之风已到了不容低估的地步,值得各方严肃对待。

从个案看,目前青岛市相关部门已宣布组成联合调查组介入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从严处理。但跳出个案看,对这类发生在民众身边的形式主义和不正之风,不仅需要事后严肃追责问责,更要拿出「动真格」的态度加强源头治理,从机制上为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及时阻断各种乱伸的「黑手」。这事关财政利用效率,也攸关民生、民心,绝不容大意。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