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秋季进补多多益善?立秋后这些养生误区请「绕行」

2024-08-08辟谣

原标题:立秋后,这些养生误区请「绕行」

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已过,意味着夏尽秋来,金风渐至。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想趁此时,滋补下身体,但秋季养生究竟该怎么「养」为宜?下面真真带大家盘点常见秋季养生误区,一起科学健康养生。

误区一:「春捂秋冻」强体质?

真相: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胃病患者不宜「冻」,健康人群也一定要注意「冻」得适度。最好的办法是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不用过早穿得太厚实,适度即可。

误区二:「贴秋膘」好过冬?

真相: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立秋后适当「贴秋膘」进补,可以提高人体的脏器功能,但要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儿童、胃火旺或肥胖者,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积食造成消化不良。

误区三:秋季进补多多益善?

真相:适当进补有益健康,但不可滥补,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选择食品、药品前,可向专业医师咨询,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误区四:「秋瓜坏肚」伤肠胃?

真相:「秋瓜坏肚」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绝对不能吃。进入秋季,天气比较干燥,很多人通过食用瓜果来补充水分,而常吃的瓜果属寒凉性质,过多食用,易引发胃肠道疾病。但也不要过于恐惧「秋瓜」,只要适量,一般不会有健康问题。

误区五:秋天不要吃姜?

真相:秋季并非一点也不能吃姜,关键是不能「多食」。由于生姜属于辛辣之品、热性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失去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同时,秋天气候干燥,燥气容易伤肺,如果再食用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为宜。

误区六:防止秋燥多喝白开水?

真相:对付「秋燥」最简单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开水也不好,大量的白开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会给肾脏带来负担,使身体受到危害。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以100—150 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小时左右,每日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500—1700毫升。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也有利于人体吸收。

误区七:秋天可以无顾忌地大量运动?

真相:秋天,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大量运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最好选择早晚进行锻炼,且之前要有5—10分钟的暖身运动,之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误区八:降温后仍可以长时间使用空调?

真相:夏末初秋,天气仍然较热,有些地区还在使用空调。其实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的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温度要把控,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广大网民,秋季养生得当,对于健康过冬有重要意义。但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秋季养生盲目跟风不可取,要顺应自然,因人而异才是真。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芮静 综合新华社、中国中医药报、武汉晚报等报道)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