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漫言漫语丨梁楷减笔人物画的漫画趣味

2024-08-08辟谣

文/刘晓东

    泰安历史文化悠久,文人名人辈出,其中也不乏擅长书画的大艺术家,南宋画家梁楷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据记载,梁楷原籍东平须城(今泰安市东平县),公元1150年,梁楷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乃「相羲之后」。在书香门第的环境成长,梁楷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皆通,尤其对丹青绘画产生浓厚兴趣,并逐渐走上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梁楷擅长表现山水、释道、鬼神、人物题材,堪称全能画家。梁楷天赋极高,他师法当时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弟子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很快超越了老师。他继承前人的绘画成就,灵活运用,大胆创新,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位影响深远的历史名人、文化使者。

    宋宁宗嘉泰时期(公元1201年至1204年),梁楷曾担任宫廷画院待招,这个时期,他的绘画大多为工整飘逸的院体画风格,取法吴道子、李公麟,为细笔密体的工笔技法。主要作品有【戴雪渔归图】、【雪山行旅图】、【东篱高士图】、【观瀑图】、【枯木山水图】、【出山释迦图】、【雪景山水图】等。

  

    据记载,画院的画家们看到梁楷的作品后,「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服。」可见,梁楷的作品在当时已有极高的水准。现存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雪景山水图】(纵111.3厘米 横49厘米),被评为「日本国宝」,是梁楷在画院时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图中描绘的是两位行旅在风雪过后,骑驴穿过空幽山谷的情景。河边的古树虬曲劲健,枝叶舒朗细致,山石皴笔精炼,簇点绘密林,显然是运用了范宽笔意。天空用淡墨渲染,映衬出雪山皑皑,幽寂苍茫的意境。后来,梁楷的画风慢慢发生转变,其中有性格使然的缘故,也与南宋当时的社会环境、艺术状况有很大关系。当时北方沦陷,南宋政权软弱无能,社会上人人自危,文化思潮暗潮涌动。文人雅士们不满情绪难以宣泄,转而热衷文人情怀、写意趣味,推崇个性自由,追求艺术的脱俗逸品。表现在绘画方面,草草写意的书画逐渐成为一种审美趣尚,并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尤其是苏轼、米芾提倡「文人画」以后,南宋院体画的发展遇到了严重挑战和瓶颈,长期一味追求线条流畅,细腻工整的风格,难以突破李公麟为代表的巅峰时代,南宋绘画在发展方向上面临着新的抉择,随着时间的变化,院体画也被时代慢慢边缘化。

    在当时这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下,梁楷的思想更加独立和奔放,性格不拘礼法。他喜欢特立独行,尤喜饮酒,这与画院按部就班的工作环境格格不入。作为「国家体制内」人员,梁楷必须按照「诏令」作画,长期在艺术创作上不能自由发挥,这是他最痛苦、最不能接受的事。梁凯极其厌倦规矩羁绊,最终,梁楷选择自我「放逐」,「岂可躬身侍帝宫,乃金带悬壁,挂官而去。」连宋宁宗御赐的金带也不要了,成为了一名自由画家。从此,梁楷更加放浪不羁,任性高傲,整日嗜酒自乐,人称「梁疯子」。绘画风格也开始尝试由院体画转向粗放风格的减笔画。

    梁楷在绘画上孜孜不倦,大胆创新,突破细腻阴柔的院体画风约束,注重追求个性表达;在材料运用方面也更加自由,他后期绘画基本都是纸本作品,摆脱了当时画家使用丝帛绘画的习惯。他绘制的【八高僧故事图】(纵27.0厘米 横64.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布袋和尚图(半身像)】(纵33.1厘米 横2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就是梁楷由「精妙之笔」向「减笔写意」过渡期绘画的代表作。

    以【布袋和尚图(半身像)】为例,这件作品构图简明稳重,描绘的是袒肩躬背、憨态可掬的布袋和尚,面部五官造型夸张,神态幽默,已经完全符合肖像漫画的特征。其面部和胸肩采用精细的工笔技法,眉眼唇齿刻画工细传神,衣袍则是大笔大墨,简练粗放,犹如山石一般苍浑有力。整体人物塑造稳健细腻,生动有趣,将布袋和尚慈悲宽厚、淡泊玩世的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梁楷中后期作品善于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景物和人物。【疏柳双鸦图】(纵26.4厘米 横24.2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泼墨仙人图】(纵48.7厘米 横2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等是梁楷泼墨减笔画的代表作品。乾隆为【泼墨仙人图】御笔题诗「地形不识名和姓,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琼台仙宴罢,淋漓襟袖尚模糊。」作品中粗笔横扫、如墨泼纸的画法为梁楷之前所无,在当时写意潮流也为仅有,后人称之为「泼墨」。这种高度概括洗练的「减笔画」看似简单,实则对作者的艺术修养和笔墨技巧要求极高。所绘人物仙气飘飘,造型奇古,头顶高耸,五官很小挤在一起,形象极度夸张,令人忍俊不禁。作为「减笔画」的鼻祖,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充分展现了漫画人物造型的创作要义:「用笔简练、造型夸张、生动传神、幽默谐趣。」

    【太白行吟图】(纵81.2厘米 横30.4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也是梁楷的另一幅减笔人物画代表作。此画用笔简练概括,笔墨较【泼墨仙人图】更为散淡飘逸,人物动态概括准确,逸笔草草不拘泥于细节,衣袍淡墨拖笔一气呵成。发髻和面部刻画点到为止,严谨而松弛,表情自然,富有神韵,寥寥数笔就将李白的潇洒高逸、纵酒抒怀的才子之气刻画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塑造了人们心中最为经典的「诗仙」形象。

    现在,我们从肖像漫画的角度来审视这件作品,【太白行吟图】描绘的「诗仙」李白不仅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而且还实现了对人物气质境界的升华,这无疑是一幅水墨肖像漫画的典范之作。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崇尚修行内心,自我完善,他与僧人妙峰、智愚交往甚密,经常绘制佛道禅画和高人逸士,这也开创了禅宗文人画的先河。梁楷的佛教题材作品【六祖斫竹图】(纵73厘米 横31.8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六祖撕经图】(纵70.0厘米 横30.3厘米,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作,两件作品以墨线刻画为主,辅以少量淡墨,用笔上一改之前「钉头鼠尾」的白描技法,坚挺粗率,简洁爽利,笔笔见形,线条无一复笔、赘笔,一气呵成,畅快淋漓。黑白之间达到了「参禅入画、视画非画」的境界。

     

 

    梁楷非常擅长用绘画来表现参禅的教义,将深奥的哲学理论寓于日常的行为活动,深入浅出,启人深思。在创作构思上,梁楷非常注重自身思想情感的表达,作品流露出浓厚的文人画特征。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伐竹、撕经的过程,表现六祖惠能大师「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的修行理念,进而体现佛教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

    如果我们站在漫画创作的角度来看待这两件作品,它们都属于典型的哲理漫画。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哲理漫画是这样定义的:「以漫画的形式表现哲学思想、人生智慧等哲理内容的艺术作品。」梁楷的【六祖撕经图】、【六祖斫竹图】两件作品运用减笔绘画技法,表现日常生活题材,进而阐释深奥的修行哲学,这完全符合哲理漫画的特征。可见,我们做漫画研究,为中国的哲理漫画寻根探源,这两幅画至少可以让我们追溯到梁楷的时代。

     「画法始从梁楷变。」梁楷创立的「减笔人物画、金错刀画竹、泼墨抽象人物画法」,这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水墨的写意技法,更促进了中国文人思想解放和文人画的发展,成为减笔画鼻祖、中国大写意人物开创者,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世的颜辉、徐渭、朱耷、黄慎、石涛、金农、任伯年、齐白石等水墨巨匠皆拜学梁楷,奉为先师。

     梁楷作品风格鲜明,造型简练夸张,充满浪漫主义精神,思想表达富于智慧与谐趣。近代以来,丰子恺、张光宇、华君武、叶浅予、韦启美、关良、高马得、方成、黄永玉、李滨声、韩羽、徐鹏飞、黎青等诸多水墨漫画名家,都从传统绘画的「减笔趣味」和「文人情怀」中得到启发,汲取营养,他们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在宣纸上创作「水墨漫画」,体现了中国漫画独特的笔墨趣味与文人精神。可以说,梁楷绘画深深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水墨漫画创作,如同绵绵不断的源头活水,为水墨漫画艺术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