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代号2024 BX1。
它本该沿着既定运行轨道前行,却突然偏离方向,一路跌跌撞撞,而后径直冲向地球。闯入大气层后,它变成一颗火球,随后,拖着明亮的尾巴划过德国柏林上空,「华丽现身」后,褪去光芒,瞬间陨落。
2024 BX1是 一颗直径约1米的小行星 ,近日被监测到坠落在柏林郊外。
事实上,每年都会有大量小行星冲向地球,但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完全燃烧,也有少数最终与地球发生撞击。面对这些「天外来客」,人类应当如何应对?
约每1亿年会有一颗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
人们对小行星撞地球事件并不陌生。
恐龙的灭绝就被认为可能与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一颗直径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砸向地表,撞击墨西哥湾的Chicxulub地区,留下了一个180千米的陨石坑,正是这次事件被认为可能导致了恐龙和部分生命的灭绝。
此外,主流的观点认为,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通古斯的大爆炸,是由一颗直径30—5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当时,小行星产生的冲击波造成了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8000万棵树被烧毁。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天问二号科学团队召集人魏勇介绍, 直径大于10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核武库所有核弹爆炸总能量的几百倍。
「这样威力的撞击会诱发地球气候、生态与环境的剧烈灾变,导致地球上许多物种的灭绝,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魏勇解释,撞向地球的小行星越大,越难以在大气层中完全燃烧,坠落后给我们带来生命和财产威胁的可能性也越大。
不过,此次撞击地球的小行星2024 BX1的直径约为1米,危害并不大。魏勇表示, 每年都有大量小行星冲向地球,它们绝大部分都在地球大气层中能够完全燃烧,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不必因此过于恐慌。
「根据目前计算的撞击速率,科学家们预计大约每1亿年才会有一颗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魏勇说。
小行星带来的也不全是坏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行星科学博士研究生李雯哲介绍,地球生命的起源被认为可能跟带有有机质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通过研究小行星成分及撞击过程,可以进一步探索 「我们从哪里来」的科学问题。此外,通过研究小行星未燃烧完而掉落到地面的陨石,能够了解小行星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太阳系及其演化。
科学家能用飞行器「赶走」小行星
在2024 BX1小行星到来的9天前,电影【小行星猎人】在国内上映。影片中,面对潜在威胁的小行星,科学家们通过人为干预,能让小行星「改道」,避免撞击地球。 从事小行星防御的科学家因此被称为「小行星猎人」。
「小行星防御是当今深空探测和行星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时,如何最大程度保护我们的地球及人类文明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的责任。」魏勇说。
防御小行星,监测是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 BX1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不到三个小时前,就有「小行星猎手」发现了它,这是人类第八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撞地球。70分钟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也发出报告:2024 BX1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100%。
李雯哲表示,目前,人类主要依靠地面的大型光学望远镜监测小行星,世界各地都有相关的观测站,能够搜索、观测天空中的小行星。例如,去年11月,我国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就发现了 两颗近地小行星——2023 WX1和2023 WB2 。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还会使用计算机模拟小行星的未来轨道,计算出任何特定路径下,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的概率,进行精准预警。
「当发现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时,现在提出的方案大致有九种,但这些方案的技术问题大部分都没有经过验证,还需要未来进一步地研究。」 李雯哲介绍,当前,技术上最成熟、可行的防御方案是利用飞行器高速撞击小行星,改变小行星的速度和方向,从而使它不直接撞向地球。
2022年9月,美国宇航局进行相关实验,从地球发射无人航天器撞击一颗小行星,成功借助撞击将小行星推离原来的轨道, 这是人类第一次能够可测量地改变宇宙中天体运行的轨道。
「未来,更多理论和实验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完善和验证所提出的各种小行星防御方案,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保护地球的主动权。」魏勇表示,小行星防御有赖于行星科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一代又一代青年投入行星科学研究当中,为关乎人类、地球甚至太阳系命运的相关研究工作奉献智慧。
【知多D】
为什么小行星会撞地球?
漆黑的天幕上,星汉灿烂,深邃的宇宙里,万物寂静。
浩瀚宇宙容纳着无数个孤独星球,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各司其职,沿着各自的既定轨道不停移动,像是一座座互不打扰,却又相互陪伴的孤岛,成就星辰大海里的浪漫。
小行星和地球一样是太阳系中的一员。它们的直径多数在1000米以下,小的能比鹅卵石还小。平日里,它们围绕太阳公转,多数运行轨道在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上。
这些小行星很调皮,有时,也会叛逆地逃离原本运行轨道, 去其他星球「做客」,例如,撞地球。
但这也不能全怪它,其他星球也有责任。 李雯哲解释,小行星的运转受太阳和太阳系行星的引力共同作用,尤其是木星,作为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对小行星的轨道运动影响很大。
当小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与木星轨道公转周期成一定比例关系时,会发生 轨道共振 。例如,小行星绕太阳三圈时而木星恰好绕太阳运行一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轨道共振。
这种共振将带来一种「拉扯」。木星的引力拉扯着小行星,破坏它的轨道的稳定性,甚至改变轨道的形状。当小行星不断被拉向太阳,又遇到火星、地球等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时,它将有机会近距离飞掠这些大行星,开始流浪。
大行星的引力像弹弓一样,给小行星瞬间加速或减速,帮助小行星彻底「逃离」。
有时,它们会近距离与地球擦肩而过,有时,它们会撞击地球成为不速之客,这要取决于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太阳光压等因素。
小行星2024 BX1便遇到了天时、地利——共振、拉扯、被大行星助力,它以每秒十几甚至二十公里的速度,冲破大气层的阻碍,撞向地球。历经大气层时,它在高速摩擦中生热,变成一颗燃烧的火球。直至落地时,未能完全燃烧的部分,便成为陨石。
从此,这个不速之客,完成了它的逃离,开始在地球流浪。
关于小行星,还有哪些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南方+记者 吴雅楠
【作者】 吴雅楠
广东科技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