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评论丨董宇辉和陈铭,他们怎么「浑身是错」?

2024-03-29辟谣

如果习惯了这种审视,受害者未必只有公众人物

最近,有两个公众人物似乎「翻车」了,董宇辉和陈铭。

董宇辉在湖北参加活动,出行时因为安保人员不少,被质疑「架子大、排场大」;随后又因为在博物馆内直播打灯遭质疑,被认为可能会破坏文物。仿佛有个放大镜一路盯着他。

陈铭则是因为在一部电影放映会后的主持里,因为被质疑「话太多」「爹味过重」,遭遇接连的批判。随后又被质疑为什么多年不发论文、有没有学术成绩、为什么没有被「非升即走」,甚至妻子生三胎也成了一个罪过。

这些质疑,当事人有些回应了,比如董宇辉解释,「并非自己的安保人员,而是公园的,在现场也曾劝过,但不能抛下一切去阻挡。他们也有组织的压力,人实在是太多了,没办法」;陈铭也发文表示,「与其发水论文不如不发,不愿占用本就内卷严重的版面资源……且从未考虑高级职称」。但这些似乎效果一般,舆论还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围绕他们的舆情还在继续。

董宇辉和陈铭,可能都还算公认「口才好的」,但在铺天盖地的舆论面前,几乎没有辩解的能力,只能唾面自干。而且舆论颇有点不放过他们的意思,像是陈铭被扒论文,其实已经带有一定恶意;为什么没有被「非升即走」的质疑,也显得奇怪——「非升即走」机制在这两年备受争议,现在好似重新被利用,希望借此挑这个人的错。

董和陈,都是公众人物。他们在公众场合的表现不太可能总是完美的,翻车倒更像一种「宿命」。这不是给他们辩护,毕竟人无完人,如果期待一个公众人物光环永远不破,从经验和常识来说,大概率会失望。

当然,他们因为公共表现不佳被批评,这也正常。但现在对他们的批评,却让人感到有些不安:他们仿佛已经「浑身是错」「举动皆错」,他们的动作行为、表情神态、历史过往、个人生活,通通被拿出来用放大镜审视,逐一检查过关。

这种密度的检查,怕是普通人很难承受的,而且很多是无法解释的。不妨代入一下,为什么你出行有安保?为什么你妻子生了三胎?只怕难有滴水不漏的回答。

这种对人极为细致的审视,不只是一个事件,更是一种氛围,求全责备、战战兢兢,情绪过于紧张、神经过于紧绷,不听解释也不允许解释。 更关键的是,如果习惯了这种审视,受害者未必只有公众人物。

还记得此前发生的一场悲剧:一小学生被车撞去世,其母亲却被指责妆容精致,遭遇大量恶评。她面临的同样是一种难以解释的质问:儿子去世,你为什么还有心情打扮?而事情的发展和真相,相信大家后来都知晓了。

其实仔细想想,董宇辉和陈铭事件的初衷都不坏。董宇辉去带货,陈铭去主持,给地方做一些推广,参与对一部电影的讨论。这些活动,哪怕个人表现不佳,但也说不上有多恶劣。但最后,他们自己的声誉却仿佛有被碾为齑粉的风险。

无论如何,这样一种事件演变的逻辑,令人倒吸一口凉气。即便不是这些公众人物的粉丝,这样的氛围至少也是不会让人喜欢的吧。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吴瑜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